逍遥小县令开局娶女帝

第21章 拟订律法条文——开办学堂

加入书架
书名:
逍遥小县令开局娶女帝
作者:
梦澜天
本章字数:
9922
更新时间:
2025-01-05

赵辰离开摄政王府后,径直回了督君府。他深知自已肩负的重任,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召集了柳恽、黄东等大臣,共同商讨督君部的事务安排。

众人围坐一堂,赵辰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陛下委以重任,吾等当全力以赴。新制推行,诸多细节亟待明确,吾等需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柳恽微微颔首,率先发言:“逍遥王,下官以为当务之急是确定试行郡县的具体范围,以及调配相应的官员前往监管。”

黄东接着道:“不错,同时还需拟定详细的律法条文,确保试行过程中有法可依。”

赵辰点头表示赞同:“两位所言甚是。此外,宣传新制之事宜也不可忽视,要让百姓充分了解新制的益处,方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众人纷纷点头,各抒已见,讨论愈发激烈。赵辰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大臣的意见,不时提出自已的见解和疑问。

经过一番深入的研讨,初步的方案逐渐成形。赵辰总结道:“今日之议,成果颇丰。然这只是开端,后续还需诸位齐心协力,将方案逐步完善并付诸实施。”

众人齐声应道:“愿听从逍遥王调遣,为新制推行尽心尽力。”

随后的几日,赵辰夙兴夜寐,忙碌于督君部的各项事务。他亲自审核律法条文,与大臣们反复商讨过后,赵辰决定先在桃源县试行,并立马开始挑选值得信任的官员,而且他还亲自参与新制的宣传策划。

在赵辰的精心筹备下,君主立宪制的试行工作有条不紊地在桃源县展开。然而,他也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唯有坚定不移地前行,方能实现大夏的繁荣昌盛。

桃源县县衙内

赵辰叫来了县令陈胜,他与陈胜已经是老相识了。

赵辰神色严肃地看着陈胜,说道:“陈县令,此次君主立宪制在桃源县试行,责任重大,万不可有丝毫疏忽。”

陈胜连忙拱手,郑重应道:“王爷请放心,下官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赵辰微微点头,继续道:“试行新制,首要在于公正执法。律法条文已明晰,务必严格依照执行,不可徇私枉法。对于百姓的诉求,要认真倾听,妥善处理,以彰显新制之公正公平。”

陈胜应道:“下官明白,定会加强县衙官吏的管理,确保律法执行无偏差。”

赵辰又道:“再者,新制的推行需得到百姓的支持与理解。宣传之事要落到实处,不可流于形式。让百姓切实知晓新制能带来的好处,消除他们的疑虑与担忧。”

陈胜点头:“下官已安排人手在各乡各镇进行宣讲,定会让百姓明了新制的意义。”

赵辰目光炯炯:“还有,试行期间,要密切关注各方动态,及时向督君府汇报进展与问题。若有突况,务必冷静应对,切不可慌乱。”

陈胜郑重承诺:“王爷,下官定当谨慎行事,如有情况,第一时间上报。”

赵辰拍了拍陈胜的肩膀:“陈县令,桃源县此次试行关乎新制的成败,望你牢记使命,为大夏的变革做出表率。”

陈胜挺起胸膛:“王爷放心,下官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辰满意地点点头:“好,那便即刻行动,切莫延误。”

陈胜行礼后转身离去,赵辰望着他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此次试行能够顺利,为大夏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紧接着,陈胜将桃源县的三大世家家主,上官竣,欧阳龙,南宫宇请到了县衙内做百姓代表。

赵辰目视着这三人,缓缓的开口:“三位家主,今日请诸位前来,乃是关乎桃源县未来之大事。君主立宪制试行于此,关乎民生福祉,社稷安稳。”

上官竣微微抱拳,率先说道:“王爷,我等定当全力配合,只是心中尚有诸多疑虑,不知这新制推行,于我等家族利弊几何?”

赵辰神色坚定,回道:“新制旨在造福万民,促进桃源县繁荣昌盛。诸位家族若能顺应时势,积极参与,必能在公正法治之下,获得更为长远之发展。反之,若妄图阻碍,必遭律法严惩。”

欧阳龙紧接着道:“王爷,我等明白此中道理,只是具体行事,还望王爷指点一二。”

赵辰点了点头,说道:“新制推行,需诸位约束族人,遵循律法。同时,也望诸位能发挥家族影响力,协助县衙向百姓宣解新制之好处,稳定民心。”

南宫宇拱手应道:“王爷放心,我等自当尽力。只是这新制初行,若有不当之处,还望王爷能酌情考量,予以调整。”

赵辰沉声道:“本王深知新制推行或有波折,但只要初心不改,以公正公平为准则,定能克服困难。诸位当与县衙齐心协力,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共同完善新制。”

三人齐声应道:“谨遵王爷教诲,我等定当不遗余力,为桃源县新制试行贡献力量。”

赵辰目光中满含期许:“甚好,望诸位言出必行,与本王一同为桃源县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造福一方百姓。”

言罢,赵辰挥手示意三人退下,自已则陷入了对新制未来的深深思索之中。

接着,欧阳龙和南宫宇来到了上官竣家中,共商对策。

欧阳龙眉头紧锁,率先开口:“上官兄,你我三家在桃源县影响深远,新制试行,对我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南宫宇附和道:“不错,王爷虽言辞恳切,但新制之下,家族权益如何保障,尚需细细筹谋。”

上官竣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二位所言极是,新制推行,律法严明,我等需先审视自身,确保家族行事合乎新制要求。唯有如此,方能在新制之下立足。”

欧阳龙点头:“上官兄言之有理,只是这新制推行,诸多细节尚未明了,我等需多加留意,以免被小人所趁。”

南宫宇忧虑道:“更需担心的是,百姓对新制尚存疑虑,若有人趁机煽动,恐生事端。”

上官竣沉吟道:“二位勿忧,我等可先行组织家族中明白事理之人,深入百姓之中,宣讲新制之好处,消除百姓疑虑。同时,加强家族内部约束,确保族人行事合乎律法。”

欧阳龙点头:“此计甚妙,我等还需密切关注县衙动向,及时与县衙沟通,确保新制推行过程中,家族权益不受损害。”

南宫宇补充道:“此外,我等亦可联合其他世家,共同维护桃源县稳定,确保新制试行顺利。”

三人商议已定,决定分头行动。上官竣负责联络其他世家,欧阳龙则加强家族内部约束,南宫宇则亲自深入百姓之中,宣讲新制。

一时间,桃源县内,世家与百姓之间,关于新制的讨论愈发热烈。

很快,有衙役来到了县衙汇报桃源县三大世家的消息,赵辰得知之后深感欣慰,立马书信一封,将桃源县的事情禀报给了萧凌雪。

盛安皇城–御书房

萧凌雪收到书信,并打开看完之后,顿时龙心大悦道:“传旨,即刻封上官竣,欧阳龙,南宫宇为桃源县三大御史大夫。”

“此三人能在新制试行之际,主动配合,实为朝廷之福,百姓之幸。”萧凌雪目光深邃,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辰郎能得此助力,朕心甚慰。”

一旁的青鸾见状,连忙附和道:“王爷与三位御史大夫皆是忠君爱国之人,定能助陛下成就千秋伟业。”

萧凌雪微微点头,随即提笔,在宣纸上写下几行大字:“新制试行,关乎国运。上官竣、欧阳龙、南宫宇三人,心系百姓,积极配合,实乃楷模。特封此三人为桃源县御史大夫,以示嘉奖。望其再接再厉,为新制推行贡献力量。”

写罢,她将诏书递给青鸾,吩咐道:“即刻传旨,不得有误。并且还得吩咐他们即刻入京参加科举考试,朕要看看他们是否真的能够担任御史大夫一职。”

青鸾接过诏书,躬身行礼后,匆匆离去。

萧凌雪望着青鸾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新制推行,阻力重重。但有赵辰与这三位御史大夫在,朕便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

他站起身,走到御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繁华的京城,目光中满含期许:“大夏的未来,必将因这新制而焕然一新。朕要亲手打造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夏,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永享太平。”

青鸾带着诏书,快马加鞭,很快便抵达了桃源县。

桃源县内,上官竣、欧阳龙和南宫宇正为新制的推行忙碌着。青鸾宣读了圣旨,三人跪地接旨,感激涕零,齐声高呼:“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青鸾宣读完圣旨,郑重地说道:“三位大人,陛下旨意,还请即刻收拾行装,入京参加科举考试。陛下要亲自检验诸位大人是否有真才实学,能担得起御史大夫之职。”

上官竣拱手道:“请青鸾姑娘回禀陛下,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欧阳龙也说道:“此次入京,定当展现所学,为新制推行建言献策。”

南宫宇接着道:“我等必不负圣恩,为大夏的繁荣鞠躬尽瘁。”

青鸾点头,随即返回京城复命。

三人不敢耽搁,迅速安排好家族事务,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责任,踏上了入京之路。

盛安城,科举考场外。

上官竣、欧阳龙和南宫宇三人神色凝重,彼此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坚定。他们深知此次科举考试不仅关乎自身荣辱,更关系着桃源县新制的未来。

考场内,三人沉着应考,凭借着自身的才学和对新制的深刻理解,奋笔疾书。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他们走出考场,长舒一口气。

御书房内,萧凌雪正与大臣们商议国事。青鸾匆匆来报:“陛下,桃源县三位大人已完成科举考试。”萧凌雪微微点头,目光中充满期待。

不久,阅卷结果呈至御前。萧凌雪仔细审阅,脸上逐渐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对大臣们说道:“此三人的答卷见解独到,对新制的理解颇为深刻,实乃可用之才。”

金銮殿内,萧凌雪召见了上官竣、欧阳龙和南宫宇。三人跪地行礼。

萧凌雪说道:“三位爱卿,此次科举,你们表现出色。朕相信,以你们的才能,定能在御史大夫之位上为新制的推行发挥重要作用。”

上官竣恭敬道:“陛下信任,臣等必当肝脑涂地。”

欧阳龙接着道:“臣等愿为陛下分忧,为大夏的昌盛竭尽全力。”

南宫宇也表决心:“陛下,新制乃兴国之策,臣等必不懈努力,使之得以顺利推行。”

萧凌雪点头,郑重说道:“朕望你们不忘初心,秉持公正,为百姓谋福祉,为大夏开太平。”

三人齐声应道:“臣等谨遵圣命!”

随着三人正式就任御史大夫,桃源县的新制试行愈发顺利。百姓看到世家积极响应,心中的顾虑渐消,踊跃参与到新制建设中来。

赵辰继续奔波于各地,收集新制施行中的反馈。一日,他发现部分偏远地区对新制理解仍存在偏差。于是他带着新上任的三位御史大夫亲赴该地。

宁安县

赵辰等人到达桃源县的邻县宁安县后,发现这里的百姓大多未接受教育,对新制的概念模糊不清。赵辰找到当地的县令胡三贵,与其商量对策。

赵辰对胡三贵说道:“此地百姓受教不足,新制难推。当速设学堂,普及知识。”胡三贵面露难色:“王爷,县里缺银钱,难以办学。”

上官竣上前一步:“王爷,我等愿出资相助。”欧阳龙和南宫宇也跟着点头。

赵辰大喜:“如此甚好。”

随后,在众人努力下,学堂很快建成。赵辰亲自授课讲解新制。起初百姓懵懂,慢慢却被吸引。

然而,城中富绅刘泉暗中使坏,散布谣言称新制会增税。百姓恐慌起来。

赵辰得知消息后,即刻下令,将刘泉捉拿至县衙审讯。

县衙大堂之上,县令胡三贵一拍惊堂木,喝道:“刘泉,你为何散布谣言,扰乱民心?”刘泉故作镇定:“草民不过是听人传言,以为是真,并无恶意。”

赵辰冷笑道:“哼,毫无根据之言,你却四处传播,分明是蓄意破坏新制推行。”

这时,欧阳龙站出来说:“王爷,此人在城中颇有财富,或许是害怕新制影响他的利益才出此下策。”

赵辰看向刘泉:“若是如实交代,尚可从轻处罚。”刘泉犹豫再三,最终道出实情,果真是怕新制实行后自家赋税增加,产业受损。

赵辰道:“新制旨在公平税负,不会无故增加税收,你这般行径却是罪上加罪。”

“胡县令,宁安县乃你所管辖之县域,此案便交由你亲自审理吧。”

胡三贵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判:“刘泉,你蓄意破坏新制推行,造谣惑众,现罚你拿出半数家财充公用于本县新制推广及学堂扩建,另服劳役三月以儆效尤。”刘泉一听,脸色惨白,却也不敢反驳。

赵辰亲自督建,于宁安县设立了幼儿学舍、学前私塾、小学馆、初中堂、高中书院以及大学学府和职业技院,同时亦成立了地方学政,司职管理学舍,以确保学生们的合法权益。

幼儿学舍的开办,让很多家长都选择将孩子送入学堂接受教育。

但很快,赵辰就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被送到学堂念书的大多数为男性,只有极少数为女性,这让赵辰感到十分困恼。

赵辰找来几位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询问缘由。一位老者钟承栩叹气道:“王爷,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非女子分内之事。”

赵辰皱眉反驳:“此言差矣。男女皆为国家子民,女子有才亦可为国效力。”

钟承栩反驳道:“女子无才方为德,此乃千年之规,王爷欲改旧俗陈规,恐非易事。”

赵辰对此,微微一笑道:“今上陛下乃女儿之身,其近臣青鸾、青樱亦为女子,官拜中书舍人,正五品之位,常伴陛下左右。朝中一品重臣及六位亲王,皆对其礼让有加。”

“现今大夏正全力推行新制度,万不可让这陈腐旧习干扰了公平公正。”

钟承栩听闻,一时语塞。赵辰趁热打铁:“如今新制推行,讲究人人平等,不论男女。女子若能读书明理,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大有裨益。”周围几位老者互相看了看,似有所悟。

赵辰接着道:“我意从各位长者家中孙女辈开始,鼓励女子入学,官府将给予一定补贴,若她们学业有成者,日后可为女师,教导更多的女子。”几位老者犹豫片刻,终是点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