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的几天,京城果然传出四皇子于大佛寺遇刺的消息。
苏府众人因着知道事情真相,行事也愈发谨慎起来,好在除了苏文翰,大老爷与二老爷都丁忧在家。
苏大老爷第一时间便唤了长子了解事发经过,这其中苏二老爷也在场,两人听完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老太爷在世的时候便留下祖训,苏家后人需得延续科举入仕的传统,万勿参与皇子间的争斗,只做济世的纯臣。
苏大老爷想着这条老太爷临终前的祖训,一时不知该如作何反应。
四皇子遇刺时长子恰好同在一处,无论如何,都算受了他的庇护。
至于是谁行刺,明面上不敢说,暗地里谁还没有个自已的忖度。
便是连文希都不免为三皇子掬一把泪,但如此显而易见的答案,当真是三皇子所为?
总之,于苏家而言,虽然表面不愿承认,但心底也都知道,经过此事后,苏家会自然而然被归入四皇子一系。
苏大老爷不过是位负责外交与礼仪事务的四品官,苏二老爷翰林院编撰的职务就更不值一提。
要说拉拢实在犯不着,或者四皇子是看中了苏文翰的才能,也可能只是顺手为之。
伴随着四皇子的遇险,紧随其后的是三皇子的禁足,这使得朝堂上一时人心浮动。
嘉熙帝现年六十三岁,照说年岁不算大,但近两年已经频频传出身体有恙的消息。
两位成年皇子,三皇子生母本是一位昭仪,诞下子氏没几年便离开了人世,接着三皇子被无子的皇后养在宫中。
照说占了嫡长子的位子,又得中宫的亲自教导,太子之位应是手到擒来。
可前些年皇后的娘家武安侯府势大,嘉熙帝也老当益壮,立太子的事便一路耽搁了下来。
但两年前皇后薨逝,武安侯又犯了事,一众在朝势力尽皆罢黜入狱,原本如日中天的三皇子这才被皇弟分走一部分的视线。
四皇子除了比三皇子年幼许多,其生母已逝多年,他本人于朝堂上也不引人注目。
如果文希不是经历了前世,也会持与大多数人相同的看法。
但显然四皇子的真实实力远不止如此,文希想到前世他即位后的一些铁血手腕与为政方针,不免叹笑一声。
不过,这一世因为有她的介入,苏府最终不再站错队,这便可以了。
放下了心里的一件大事,文希开始为夏季的水患布局。
她找来钱路,让其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段盘了个米面粮油的店面,暗中以稍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大米。
又吩咐几处田庄的庄头以江浙一带主要农作物——水稻种植为主,尽量摒弃一些大豆、棉花、黍子、菜蔬的种植。
钱路虽不理解,却也办得妥妥贴贴。
文希很喜欢这样聪明的管事,除了有着优越的执行能力,还不自以为是。
这便是用年轻人办事的好处,他们不仅学习能力强,还不唯经验论,对于她这位年纪轻轻的闺阁小姐,亦抱有异乎寻常的信任与容忍度。
文希通过他想到曦棠院的徐嬷嬷,总是瞪着一双欲言又止的眼睛,想说又不敢说的模样,对丫鬟们犯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却又极其严格。
晚间,夏荷轻轻的推开文希的书房,附在她耳边轻轻的道:“姑娘,你不在的时候,奴婢见鹦歌院的兰儿来找过徐嬷嬷,这次递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檀木盒子,不足一指宽。”她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文希猛然抬起头,“可知是什么?徐嬷嬷是何反应?”
夏荷马上笑道:“还未找到机会看,得等姑娘把人支开才行。徐嬷嬷刚接到东西时脸色发白,像是给吓到了。”
文希默了默道:“你先出去吧,都这么晚了,等明日再说。”
翌日,春桃蹦蹦跳跳的跑进书房,“徐嬷嬷果真没有推辞,还带上了兰芝,姑娘是怎么猜到的?”
文希让人去给苏文翰送东西,苏文翰作为府里的长房长孙,又是两榜进士,前途一片光明。
徐嬷嬷此人势利,遇到与大房套近乎的机会,没理由不赶着上前巴结,至于带上兰芝,那就要问她们自个儿是何居心了。
文希冷笑一声,只向夏荷使了个眼色。
曦棠院有东西两间耳房,隔成四间,徐嬷嬷与兰芝分去两间。
夏荷没一会儿便拿来了之前她所提到那个不足一指宽的小檀木盒子,正看着锁犯愁,“姑娘,怎么办?”
文希拧着眉拿着盒子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会,她微微闭了眼才睁开,像是想到什么,“你把我娘亲留的首饰盒子拿过来,看是不是有个一模一样的?”
春桃赶忙去捧首饰盒子,两个丫鬟凑过去,倒真是发现里面有个同样儿的。
文希拿着娘亲留下的铜条试了试,竟是很轻易的便打开了,显然两个盒子原本就是一对。
而更让她疑惑的是,徐嬷嬷的盒子里竟是搁着一盒香膏。
文希正凑近去嗅,春桃急唤:“姑娘……”
“不急,无事。”香膏一时看不出有何蹊跷,像是精品铺子出的,色泽白腻柔滑,气味芳香淳正。
可就算如此,也不至于精贵到用有锁的檀大盒子装上。
文希当即吩咐夏荷拿来干净的瓷瓶,从边上挖了一点出来,又慢慢抹平,“拿去放回原处吧。”
虽是一盒普通的香膏,但沈姨娘既然拿了娘亲的盒子来装,自是有她的用意。
至于这个用意是什么,文希的脸上一片冰冷。
那就等着进一步的验证吧,希望不是她心里所想的那样。
文希不认识相熟的医者,府医又不放心,只能吩咐春桃去叫二门回事处的郑云过来。
郑云是她托钱路找来的,和文希差不多的年纪,他还有一个兄弟被安排在了外门。
兄弟俩都是京郊田庄庄户的儿子,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外貌不丑不俊,是扔在人堆里都挑不出特点的类型。
文希对两人很满意,闺阁女子不能带小厮在身边,放在外门和二门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对付沈姨娘母女,还是管理府外的田庄铺子,她都急需传递消息与跑腿的人。
沈姨娘自解禁后便一直呆在鹦歌院,偶尔去下清静堂,除此之外再未去过他处,好像经过佛堂的改造,真的就变成了一位安分守已的姨娘。
文希对此冷笑一声。
自沈姨娘回来后,苏文若却是高调了许多,她再也不是一副霜打了茄子的模样,偶尔撞到她便是嘴里叫着“三姐姐”,鼻孔也是朝着天上的。
病好后的苏文若身子羸弱,惹得苏二老爷自已贴钱给鹦歌院开了小灶。
这一举措似乎惹恼了文萱,跑了她几趟曦棠院与她说此事,文希只是微笑的应承着。
府里的苏六姑娘长大了,也有了不太单纯的计较,就是不知是王氏的主意还是她自已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