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中秋节这一日,新风县的外祖家与王氏的娘家都让人送来了节礼。
便是京城的沈府,也没忘捎来一卷市面上难寻的书册,文希很愉悦的笑纳了。
她仔细想了想,也想不出沈纪安缺什么,最后只让人把近日学做的月饼包了些让送礼的管事带回去。
月饼倒是没什稀奇,只烤制前所用的模子是文希特意让人赶制的,花样来自她的亲手绘制,取个讨巧用心。
时下的月饼上无非绘些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相类的图案,而文希的图却是各色生肖的集锦,送饼时还会特意挑了主人家的生肖送过去。
月饼个头极小,几乎一口就能吞下。
苏府主子们收到这样小巧生动的生肖月饼,即便肚子不饿,也会因着好奇吃上一两个。
就好比此刻苏文景的晴雪院,江嬷嬷才把月饼端上来,便被他吃掉了好几个。
“二少爷,您慢点,仔细噎着。”江嬷嬷边说边递上一盏茶水。
苏文景看着栗子大的月饼上栩栩如生的小马驹,笑叹道:“您说这丫头,不声不响的,没想到还会这一手。”
“三姑娘长大了,这一年来懂事了许多。”江嬷嬷也点头认同。
三姑娘知道心疼哥哥,她们这些晴雪院的奴婢都会过得容易些。
晚膳前,文景到曦棠院来找妹妹,顺便带了这段时日国子监的所得。
皆是一些与同学交换的新奇物什。
他一进曦棠院的门便大声嚷嚷:“小丫头在忙什么?哥哥回了也不见你来拜见我。”
夏荷笑着接过他带来的盒子,忍不住为文希找补,“二少爷您是不知道,我们小姐这些日可忙坏了。至于忙的何事,您稍候便会晓得了。”
文希听到声音也出来迎苏文景,这大半年她虽有去往国子监送衣物笔墨之类,却很少见到他本人。
文景比之前白了一些,身材又恢复了清瘦俊美的模样。
大概读书清苦,不过好在精神头看起来还不错。
文希笑着问:“哥哥学业可还顺利?”
苏文景夸张道:“挺好!小丫头了不得,女大十八变,一天一个样,让我都差点认不出。”
文希今日好好打扮了一番,一袭茶白底团花纹对襟直领过膝褙子,下配妃色缎地绣花马面裙。
如云的乌发盘于双耳耳侧,两边再以珍珠花钿点缀,白净粉白的脸儿都露出来 ,整个人看上去灵秀而美丽,
文希一扬头,“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妹妹。”
听到此,丫鬟们都露出会心的笑意。
“你倒是不谦虚。”苏文景想揉揉妹妹的头,手伸到一半又觉得不妥,遂不自然的干笑两声。
他觉得这样的文希可真好,自信又大方。
想到前段时日府里发生的事,眼神一瞬间黯了黯。
苏文景一直都晓得姨娘不是个好的,没想到她竟会是害死娘亲的凶手。
他问过父亲,那个女人现在何处,父亲只说无需操心,他自会处理。
如何处理?
就算把她千刀万剐都换不来娘亲的生还,也弥补不了他和妹妹从小到大的遗憾。
他会去打探那个女人的去向。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无论如何,苏文景都不愿文希置身于危险之中。
晚上两兄妹一块儿在曦棠院用了膳。
饭后说一些别后的生活,主要是听文景说,文希绝大多数的日子都待在府里,只能拣一些各院的情况讲讲。
等到戌时中两兄妹才结伴去了祖母的院子,他二人到的时候,府里能来的主子都已经过来了。
苏府三房的人尽聚在苏老太太寿安堂的敞厅里,一时厅内热闹无两。
主子人不算多,但各人身旁都跟着伺候的丫鬟婆子,倒是有种从未有过的嘈杂,这是苏府距老太爷过世后第一次如此的热闹。
等到掌灯时分,一行人才开始在文希的带领下往湖岸的露台走。
苏老太太被冯氏与柳氏一边一个搀着,笑容就未断过。
露台的情况文希已经安排夏荷布置着,现场还有文清守在那儿。
除了一应热菜需等人到齐再上,其余布置,瓜果、月饼、酒水、风灯都可以提前摆好挂好。
虽然在这之前文希已经来看过一次,但当她带着一众亲眷仆妇,在夜幕降临时一步一步的走向那处布满各式风灯的所在,她还是在心里狠狠的激动了一把。
露台上的桌椅已经摆好,四周围着各式鲜花,其中就包括从大哥哥那儿借来的绿云和十丈珠帘,一时引得没见过的都围上去瞧。
文希的鼻端传来隐约的花香,其中以桂花的芳香尤为清冽香甜。
此时天边的圆月才初初升起,几个小厮已经点了孔明灯放飞,刚坐下不久的苏府众人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一连串的惊叹声。
年岁小的忍不住凑上前去,长辈们则安坐在椅子上一边品着吃食一边等着孔明灯渐渐升上天空。
银盘似的圆月从堤岸的柳枝间爬了上来,照得水面波光粼粼,天上的圆月与水中的圆月交相辉映,折射的银光涂抹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此时,文希吩咐仆众把热菜一 一上来,大家边吃边聊边赏月,男主子们可以慢慢的饮些秋露白、金茎露。
女眷们则独爱各种果酒,花露酒。
文希特意让庄子的管事寻来几瓶桂花酿,花酿绵甜,芳香,不似一般的酒辛辣,便是苏老夫人都尝了一盏,就着蟹黄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桌子下,向来严肃的二姐姐拐了拐文希的胳膊,“别只顾吃,一会儿我们给大家表演个什么节目?”
文希想着文若大约是要弹琴的,她们两个大的总不好抢在前头。
她右手挖起一勺蟹黄,左手拿着酒杯抿一小口,摇头晃脑的道:“还未想清楚。”
感受到二姐姐的嫌弃,又说:“琴舞合璧大约是不行的,不如我俩唱段曲子。”
“月华如银夜风微,蟹黄佐酒又一杯。桂子香又漫道谁。归来也,风灯澹澹斜。”
文清听后也来了劲,一起哼唱:“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儿头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