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苏文景还是磨磨蹭蹭的去了苏绍云的清静堂。
这日,为了庆祝苏家二少爷的榜上有名,府内众人都聚在寿安堂用晚膳,大家面上都很高兴,就连大老爷苏绍坤也多饮了两盏酒。
苏二老爷醉红的脸看着嫡长子,似乎也体会到一丝与有荣焉。
三老爷不在府内,文瑶与文秀带着五岁的文渊来恭喜文景,这位苏府五少爷长得胖乎乎的,合抱的两手能看见清晰的几个肉窝。
小小的身子做起揖来惹人发笑的同时又有些心酸。
廖氏不在了,小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受了些影响。
文希拿起桌上的芙蓉糕喂给他吃,文瑶两姐妹便挨着她坐了下来。
苏文若破天荒的站起来祝贺苏文景,就算他是苏文希嫡亲的哥哥又怎样?他考中进士,日后加官进爵,难道就不认她这个庶妹了吗?
他们都姓苏,有着一半相同的血脉。
这样的认知让文若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算姨娘殁了,她还有苏家,他们总不至不管她的。
而父亲,便是联系一切的纽带,也是突破的关键。
这位苏府的四姑娘,一霎又激发出无穷的斗志来。
她还有纪安表哥,她不会放弃的。
翌日,沈家也让人来报了喜,沈纪安考了第三名,文希听说后愣了愣,难道这界探花要易主了?
那李佑林考了第几?这个念头一出来文希又暗骂一句多管闲事,考第几关自已何事啊。
这些问题在几日之后都有了答案。
这日,文希正在曦棠院房后那片海棠树下舞剑,文若不请而至。
一舞结束,这位庶妹很捧场的道:“三姐姐舞得可真好!让妹妹看了都艳羡不已。”
文希接过丫鬟手中的帕子擦了把脸,奇怪的等着她的下文。
无事不登三宝殿,自她重生回来后,这位庶妹便再未踏足过自已你院子。
文希以为,她们是有些默契的,默契的互不打扰。
文若见嫡姐不答,也不生气,“嫡姐可还记得李佑林,他这次也高中了。”
她一边说一边观摩文希面上的神色,发现她并不如自已以为的那样感兴趣后有些不甘心,昔日两人一道见过李佑林后,嫡姐便对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包括文若自已,也曾少女怀春。
后来还是姨娘点醒了她,李公子早早就定好了亲事。
最关键的一点是,姨娘力主她嫁进沈家,当然沈纪安无论才学还是样貌都不逊色于这位李公子就是了。
就好比这一次。
“是真的,嫡姐不相信么?”苏文若以为文希不信,又强调道。
“我信!”
“他这次考了第四名。”文若的眼睛狡黠的眨着,似乎很是兴奋。
“哦,他考第四你高兴什么?”文希佯装一脸探究的看着她。
“不,我就是为嫡姐……”她望着对方沉下去的脸色,又纠正道:“我就是为姜姐姐与肖姐姐开心嘛,好歹大家认识一场。”
文希回答得不咸不淡,“那便好。”
文若有些尴尬,她似乎越来越搞不清楚苏文希的真实想法。
说实话,她也未想到那位李公子读书竟如此厉害,初时听到消息后还有些不舒服,没想到苏文希的眼光这么好。
但她一想到自已的计划,以及日后在府里举步维艰的局面,又不得不做出一番为嫡姐欢喜的样子,好歹她的纪安表哥比这位李公子的名次还高。
一想到沈纪安,文若的心里就甜丝丝的,虽然姨娘在苏家是输了,但她的眼光着实不错。
过了几日,就到了殿试的日子,苏文景一早便穿上青圆领的襕衫,佩戴儒巾,与其余二百五十九名录取者一起进宫前往殿试的考试地点太和殿。
一直到太阳落山,才等到苏文景回府,翌日苏府便接到礼部官员的报喜,苏文景殿试二甲二十名,赐进士出身。
而沈纪安则是中了探花,据说他的文章颇得四皇子的青睐,甚至比今科的榜眼还要好,但皇上一看他的样貌,当即点了探花。
倒是李佑林,殿试的名次甚至比会试还推后了几名。
文希对这一变故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她的重生还能影响两位的考试成绩不成?
到了第三日,便是状元、榜眼、探花游街的日子,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一日,文若不知怎么说动的苏二老爷。
文希本不想动,却被苏老太太与父亲催着去看状元游街活动,并让苏文景陪同。
为了不至于太过拥挤,文希只能把苏府众姐妹们带到她的首饰铺子二楼,那里刚好有一间掌柜新辟出的茶室,为了更方便观察街上的风景,掌柜的很殷勤的帮她们撑起支摘窗。
苏文萱一脸天真的问文希,“三姐姐是如何找到这处地儿的,那位掌柜是三姐姐认识的吗?”
苏文若听后意味深长的看了文希一眼。
她当然知道,这处首饰铺子,姨娘曾带她来过很多次,以往这里的首饰可是随便她挑的。
一念至此,文若的心情就莫名的坏了起来,好在已经能听到锣鼓声,一些兴奋的“来了”的声音吸引住了她的注意力。
苏文景见妹妹也趴窗边去瞧,心里有些发酸,“有甚好看的?还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
文希被他逗笑,“是,又不比我哥哥多长只眼睛。”
苏文萱面带好奇:“三姐姐与二哥哥在说什么,是二郎神吗?”
大家一阵笑。
据说今科状元名叫吴成平,并不是京师本地人,乃一寒门学子,宽额大头,长得颇为寒碜,但无奈经吏策论无所不通,在殿试当廷辩倒一众考官,被皇上当场点为状元。
这吴成平文希是有些印象的,他几年后做了一名人人敬畏的督察院的御史,以言为刀,刀刀见血,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文希伸出头去看这位将来名噪京都的吴成平,他一身绯色的宽大袍子,面貌板正严肃,头大身削,似乎一眼就能看出那营养不良的过去。
但此人目不斜视,身姿笔挺,却又带着一身的正气。
文景见她看得认真,凑过头来,“你看他啊?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