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抗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大捷,为李振华的抗日征程点亮了新的灯塔。他深知,若想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彻底击败日军,必须将麾下游击队锻造成一支具备强大战斗力的抗日劲旅。怀着这样的决心,李振华正式将游击队命名为“诸神军”,寓意这支部队如同掌控天地秩序的诸神,凭借超凡力量,打破侵略者的黑暗统治,重塑山河。
但现实给满怀壮志的李振华泼了一盆冷水,壮大诸神军的征程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人员招募成为首当其冲的难题。尽管诸神军此前凭借英勇无畏的战斗,在当地留下了不少传奇事迹,但长期笼罩在日军残酷统治下的百姓,内心的恐惧早己根深蒂固。他们担心一旦投身军旅,家人将成为日军报复的目标,平静的生活将被彻底打破。
面对民众的担忧,李振华没有丝毫退缩。他亲自挑选出一批口才出众、熟悉当地情况的队员,组成宣传小队,深入每一个村庄,挨家挨户宣传抗日思想。每到一处,李振华都会召集村民,用质朴而激昂的话语阐述抗战的意义:“乡亲们,咱们若一首忍气吞声,小鬼子就会永远骑在咱们头上肆意践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加入诸神军,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咱们才能重获安宁,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过去的战斗证明,咱们有能力保卫家乡,守护亲人!”队员们也纷纷分享与日军交锋的惊险故事,展示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这些生动的讲述逐渐化解了村民心中的顾虑。经过持续的努力,一些热血青年被他们的诚意和激情感染,毅然加入了诸神军。
新兵入队后,如何提升他们的战斗力,成为李振华面临的又一挑战。李振华按照队员们的身体素质和特长,将他们合理分组,展开针对性训练。对于体能欠佳的队员,重点开展基础体能训练。每天破晓时分,队员们在李振华的带领下,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开始长跑。山路蜿蜒,布满碎石,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李振华始终身先士卒,不断激励大家:“同志们,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在战场上才能行动自如,既能追击敌人,又能躲避危险!”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队员,李振华着力开展战术训练。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他用树枝在地上精确地描绘出各种地形,结合自身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前世所学的军事知识,向队员们详细讲解如何利用地形进行伏击:“大家看,这里是山谷,两侧是山坡,我们提前在两侧设伏,等日军进入山谷,就迅速从两边包抄,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记住,隐蔽是成功的关键,绝不能暴露目标。”队员们围成一圈,全神贯注地聆听,不时提出疑问,李振华都一一耐心解答。
武器装备的严重短缺,同样给诸神军的发展带来巨大阻碍。尽管通过多次战斗缴获了部分日军武器,但远远无法满足部队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李振华发动队员在根据地搜寻废弃金属材料,邀请当地经验丰富的铁匠师傅加入队伍。在简陋昏暗的工坊里,众人日夜钻研,对现有武器进行改造。铁匠师傅们凭借精湛的技艺,精心打磨、更换老旧枪支的零件,显著提升了枪支的射击精度。李振华还带领队员尝试自制简易地雷,他们以石头、铁片为原料,填充火药,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成功制造出能够有效杀伤敌人的地雷。
在组织建设方面,李振华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军官的职责与权限。从大队长到小队长,每个岗位都职责清晰,确保战斗中指挥链顺畅,行动协调一致。同时,李振华制定了详尽严格的军纪,严禁队员骚扰百姓,借物必还,损坏必赔。有一次,一名队员借老乡锄头时不慎弄坏,李振华得知后,立即带着队员登门道歉,并赔偿一把新锄头。他以此为契机,向全体队员强调:“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必须始终维护百姓的利益,只有赢得百姓的支持,我们才能赢得这场战争!”
尽管困难重重,在李振华的不懈努力下,诸神军逐步走上正轨,开始从一支规模有限的游击队,向着能征善战的抗日强军蜕变。然而,诸神军的崛起很快引起了日军的警觉,他们对这支日益壮大的抗日力量如临大敌,一场更为严峻的危机,正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