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灯光下,刘欣和杨建华坐在那张有些破旧的沙发上,聊起了知青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话语中满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感慨。
“那时候,大家虽然生活艰苦,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特别纯粹。”刘欣感慨地说道,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杨建华轻轻点头,接着说道:“是啊,知青岁月就像一首歌,有激昂的旋律,也有低沉的音符。”说着,话题转到了对音乐的理解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探讨着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
随着交谈的不断深入,杨建华的思绪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缓缓飘向远方。他的脑海中开始浮现出穿越之前自己所处的那个世界的种种景象。
在那个世界里,科技如同一辆疾驰的列车,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驰。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就像被上了发条的时钟一样,永不停歇。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背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似乎越来越远。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心灵变得越来越冷漠。音乐也未能幸免,它被商业化的浪潮席卷,失去了那份能首击人心的纯粹,成为了一种被包装、被消费的商品。
想到这里,杨建华不禁微微叹了口气。他的目光缓缓转向刘欣,感慨地说道:“现在回想起来,知青时代虽然物质匮乏,但那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还有对音乐最本真的热爱,却是我穿越前那个世界所缺失的。”
刘欣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她轻轻地拍了拍杨建华的肩膀,似乎在安慰他,也像是在表达自己的共鸣。两人的目光交汇,彼此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对音乐的执着。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温暖的灯光洒在他们身上,将这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他们继续沉浸在对知青时代的回忆和对音乐的感悟中,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只留下内心深处那份对纯粹与美好的向往。
…
“小杨,说句实话,你的乐理知识真的让我吃惊,你没有进入音乐学院深造…!”刘欣看着即将离开自己工作室的杨建华遗憾的说道。
杨建华宛如谦谦君子般,一脸真诚地伫立在刘欣面前,眼眸中闪烁着敬重的光芒。他微微躬身,宛如古时臣子拜见圣上一般,双手毕恭毕敬地递上自己的名片,声音中夹杂着几分谦逊:“刘前辈,晚辈一首对您在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钦佩有加,渴望能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日后也好向您多多请教。”
刘欣面带微笑,宛如春日暖阳般和煦,接过名片的同时,目光如炬,轻轻拍了拍杨建华的肩膀:“小伙子,如此上进心,实乃难能可贵。好,日后咱们定要多多交流。”言罢,亦将自己的联系方式赠予杨建华。
杨建华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好,嘴角如新月般上扬,满心欢喜:“太感谢您了,刘前辈,晚辈回去后定会仔细琢磨您分享的经验。”
两人又交谈数句,杨建华这才礼数周到地辞别。他一步三回头,频频挥手,口中念念有词:“刘前辈再见,期待下次再交流。”
离去后,杨建华紧紧攥着手中那写有联系方式的纸条,仿佛它是一把开启音乐至高殿堂的金钥匙。他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日后定要加倍努力,不辜负前辈的殷切鼓励。他憧憬着未来能与刘欣一同探讨音乐创作,或许还能携手共创出惊世骇俗的佳作。怀揣着这份殷切的期待与美好的憧憬,杨建华的脚步如同轻盈的飞燕,踏上了崭新的音乐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