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往事:走过四季

第209章 买粮食

加入书架
书名:
济南往事:走过四季
作者:
白胖小沐歌
本章字数:
4090
更新时间:
2025-07-02

宪伦一家得了杨趁送来的东西,倒对宪仆一家好了一些日子。两家见了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横眉冷对了,以至于女人们还能在院子里说些家长里短的话。看到这个情况杨趁心里很高兴,觉得这也算是对家里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走了以后也不用再为父母担心了。

杨趁回来的时候,正是麦收季节。生产队的男劳力把小麦从田间收割回来堆在场院里,再由妇女们负责把麦穗剪下来放在场院上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像鹤龄这样长期不出工的家庭妇女也得到场院里去干这些活,否则那些麦子受到雨淋晾晒不及时就要变霉。

鹤龄出去干活,家就交给了杨趁,杨趁每天照看杨赶做全家人的饭,还洗全家人的衣服,一天到晚也没有闲着的时候。杨趁做饭时发现家里的米面己经不多,还以为放在别处的还有,于是就西处寻找起来,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新的发现。

晚上睡着前,杨趁把家里快没米面的事告诉了鹤龄,鹤龄便愁容满面地说:“唉,我也知道这事,可是怎么办呢,这里又没有粮店,有钱又到哪里买米买面去?”

杨趁也跟着焦急起来,说:“那就先到别人家里借一借,等队里的粮食打下来,不就可以分给咱们了嘛。”

鹤龄说:“我也这么想过,可是到谁家里借呢?再说借了又拿什么还?唉,以前咱们家的口粮虽然也不太够吃,可那时你爸爸和杨超都不干这么累的活,他们那时吃三天的饭也不够现在吃一天的。以后这日子可就越来越难了。”

杨趁说:“妈,我以后工资多了,就把省下的钱都寄回来,给家里买粮食用。”

鹤龄说:“不行,你在青海那么苦,可不能省那口吃的,饿出病来呀。咱们家这个窟窿越来越大,靠你一个人的力量也填不满,还是我们自己想办法吧。”

听了这话,杨趁便替母亲发愁,哪里还睡得着觉,便在床上唉声叹气的。

鹤龄见杨趁愁成这样,反劝她说:“没事,孩子,你不用这样,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六零年那么难我们都过来了,眼下这点困难又算什么?那个时候,我们家一连几个月没吃到过一粒米,没吃到过一口面,都是靠吃野菜树皮过来的。现在的日子总比那时强多了,就是再去挖野菜也没人跟我们家抢了。”

杨趁便回想起那段挨饿的日子,觉得这个家又要回到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去,于是又心疼起父母弟弟来,便哭了。鹤龄见杨趁哭了,便说:“别哭,孩子,妈熬过了那个六零年,什么也不怕了。现在唯一怕的就是这里的人,只要他们能给我们一条活路,不想方设法地把我们往死路上逼,我们就不会饿死的。”

鹤龄的话让杨趁振奋了一些,杨趁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说:“妈,我想……”

她欲言又止。鹤龄问:“你有什么话就跟妈说,别闷在心里。”

鹤龄这才说:“妈,我不想回青海了。”

鹤龄以为杨趁是畏惧那里的艰苦条件,便说:“那里虽说苦了点,可总比这里强啊,至少不用跟着我们当反革命家属……”

杨趁打断鹤龄的话说:“我不怕苦,我什么都不怕。我就是这个家里的孩子,当反革命家属我也心甘情愿。妈,我要在这里帮这个家度过这个难关。”

鹤龄误解了杨趁,才知道自己的女儿是要舍弃自己的前程跟这个家风雨同舟。

鹤龄坐起来说:“别傻了,孩子,你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你知道什么叫水深火热吗?我们现在的日子就叫水深火热。我做梦都想让你这几个弟弟离开这个地方呢,可你还要回来……”

杨趁说:“可我不能一个人在外面享清福,眼看着你们都在家里受这份罪。”

鹤龄说:“好孩子,你的心思妈全知道,可妈的心思你却不知道。你在青海虽说也是干农活,可农场里的活到点上班到点下班,还有个星期礼拜的可以歇歇,比起咱们这里的农村不就是天堂吗?你回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没看到你爸爸和杨超天不亮就出去天黑了好久才回来,回到家累得连饭碗也端不吗?

你在青海要能站住脚,将来杨超他们还可以投奔你去,可你要是回来了,我连这点希望也没有了。听话,杨趁,过几天你就回青海,到了那里好好上班,好好干活,遇到合适的人就在那里成个家,我们将来不管谁去看你也好有个住的地方吧。”

听了鹤龄的话杨趁才知道原来自己肩上还有更重要的担子,便不再说不回青海的话,答应假期一到就回青海去。

眼看家里的粮食没了,用不了几天就要揭不开锅了,鹤龄只好厚着脸皮到别人家去借,可这时没有几家的粮食是够吃的,鹤龄借了几家都没有借到。

虽然没有借到粮食,可鹤龄从别人口中得知集上是能买到粮食的,只不过要碰运气。等到赶集的那一天,鹤龄和杨趁早早来到了集上,她们一进集市里就问:“有卖棒子的吗?地瓜干也行。”

母女二人找遍了这个集也没有看到一粒粮食,便有些失望,可她们不死心,又从头到尾地在集上寻找起来,不知问了多少人。

就在两人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一个干瘦的老头悄悄来到鹤龄身边,他小声地问:“你真的想要点粮食吗?”

鹤龄忙说:“是呀。大哥你能帮我卖点吗?你看我转了这几圈也没见到一个卖的,怎么卖点粮食就这么难呢?”

那老头说:“你别说话,跟我来吧。”鹤龄和杨趁见这老头神出鬼没的样子都有些害怕,不敢冒然跟他去,可是得到粮食的愿望最终战胜了恐惧和不安,她们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那老头走出了拥挤的集市。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