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那几个卖兔子卖鸡的听说鹤龄也是来卖东西的,便纷纷过来打听她有什么东西要卖,当他们听说鹤龄要出卖的是衣服时,都觉得稀奇,说:“哎?还有卖衣裳呢。啥样的衣裳呀?快让我们看看吧。”
鹤龄禁不住他们的央求,又不敢把衣服全拿出来让他们看,只把要卖的那件衣服露出一角。这是一件雪花呢女上衣,过了二十多年,颜色有些褪了,可质地还是好的,摸上去厚实而柔滑,一看就是上好的衣料加精美的做工完成的衣服。
那些从没见过世面的农村人见了这样的衣服都大惊小怪,他们一边摸索着一边问:“这是什么人穿的?你是从哪里来的?听你的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
很快人们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鹤龄本人身上,听她说话的口音与当地人不一致,又见她的穿着打扮与众不同,便丢开那衣服不问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听起别的事情来。
鹤龄本来就心里发虚,怕熟人看道自己在卖衣服说三道西,一首是在偷偷摸摸地寻找买主,如今见越来越多的人都围上来像看天外来客一样看着自己,便无心再卖衣服了,从他们手里夺过那件衣服就匆匆地离开集市,回家去了。
衣服卖不了就没有钱买粮食,为此鹤龄愁得唉声叹气,她还为自己的胆小和怯懦而气愤不己,她恨自己是个无用的人,连自己的东西都不敢大声叫卖,那衣服既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
鹤龄不禁想起了当年在济南的集上看到瑞芸卖东西的情景,才知道瑞芸当时也是很不容易的,若不是迫不得己她也不会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卖那些东西的。鹤龄当时是很看不上瑞芸那样做的,现在想想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呀。
鹤龄突然想起那是在一个比较偏僻的集市上看见瑞芸卖东西的,看来她也不愿意让熟人看到自己己经落魄到这个地步,才故意跑出十几里地以外出卖那些小物品的。
想到这里,鹤龄获得了启发,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到一个较远的地方去卖衣服,那样可以在一个没人认识的环境里放心大胆地叫卖,还可以无所顾忌地讨价还价。
这个想法让鹤龄激动了好一阵子,她觉得这样好处多多,既能够卖了东西又可以保全了面子,还不会被宪伦一家人知道。上次宪伦家说丢了一双鞋,要是让他们家的人知道自己在外面卖衣服的事情,那纵然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那双鞋不是自己偷的也是自己偷的了。
想到这里,鹤龄有些后怕,觉得自己在集上把衣服拿出来给众人看这个行为就够冒失的,以后千万不能在乡亲们的眼皮子底下做这样的事情了,要卖就跑到远远的地方去卖。
鹤龄终于打听到有一个集远在二十里地以外,平时本村的人都不去那里买东西。
到了那天,鹤龄把家交给杨越和杨赴,自己以怀抱中的杨赶做掩护带着那件衣服出了远门。走了一个多小时鹤龄才来到那集上,她先走了一个遍,同样在这里也没有见到专门卖衣服的地方,但同时也没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最后她就把杨赶放在一个不太拥挤的地方拿出那件衣服来搭在手臂上,对着来来往往的人笑容可掬地说:“看看这件衣服吧。”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己经问到了价钱,鹤龄想好少了八块钱不卖,便对他们说:“十块。”
那伙人听了这个数都惊得张着大嘴像要吃人,有一半人便不满地离开了这里,另一半人都说鹤龄要的太贵,没法再商量。鹤龄只好红着脸对他们说:“这是好料子做的,当时花了不下三十块呢,现在哪里找这样好的衣服去。”
有人便不以为然地说:“再好的衣服也是旧的,要不然你怎么不留着自己穿,又拿出来卖它干什么?”
鹤龄头一次卖东西,她没有一点可借鉴的经验,只得回答每一个人的提问,仿佛这样才算得上以诚相待,才能达到公平交易,于是对他们耐心地解释说:“我上了年纪穿不着了,下面又没有女孩子,留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拿出来换几个零花钱呢。”
她的话立刻遭到人们的质疑,人们纷纷说:“这样的衣裳现在有谁还穿?谁买了去也是得闲放着,那不是花瞎了钱吗?”
立刻就有人附和这样的理论,都说这样的衣服是不该买的。
眼看又走了不少人,鹤龄只好自己降价道:“那就八块吧。有要的吗?”
那些不想要的人什么也没说,只在那里看热闹,有几个看中了这件衣服的人却说贵了贵了。
鹤龄觉得不能再便宜了,便极力向人们解释这件衣服的好处,可是她越说那几个妇女越说这件衣服的种种毛病,最后首说得鹤龄也心灰意冷,觉得这真是一件分文不值的衣服,扔了都不会有人要的。
正当鹤龄准备收起这件衣服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抢过那衣服说:“五块钱我要了,你也不用再带回去了。怎么样?”
鹤龄一听能卖上五块钱,心里也挺高兴,便说:“你给我七块钱吧,怎么也得让我换上二十多斤粮食好让孩子们吃两天饱饭呀。”
那妇女便把衣服还给鹤龄,说:“六块钱你爱卖不卖,不卖就算了。”
鹤龄生怕她走了,忙说:“六块就六块吧。我要不是急着用钱,也不会出来卖这件衣服。”
那妇女也怕鹤龄反悔似的,很快从怀里掏出六块钱来交到鹤龄手里,然后心满意足地拿着那件呢子上衣走了。
衣服顺利地卖了比什么都好,尽管卖得有点便宜。鹤龄手里攥着那六块钱心情无比激动地往回走,她一边走一边想这六块钱可以买二十多斤玉米,玉米磨成面粉后再掺上些野菜一家人可以吃五到六天,等这些吃完了,再把箱子里的另一件卖了,又可以维持几天,那样就可以挨到秋粮下来了。
回到家以后,鹤龄见两个儿子都好好的没出什么事,心里也很高兴,她把从集上买来的一把鲜枣拿出来让他们吃,自己顾不上劳累又打开那箱子看起里面的衣服来,并初步判断哪一件在下一次能够更顺利地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