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讲名人的故事

武则天讲杜如晦的故事

加入书架
书名:
武则天讲名人的故事
作者:
好生霸道的云歌
本章字数:
2668
更新时间:
2025-03-29

武则天微微眯起眼,神色变得悠远,缓缓说道:“杜如晦,乃唐初名相。他年少时便聪慧有识,见识过人。当年,秦王李世民招贤纳士,杜如晦投入其麾下。玄武门之变,他与房玄龄共襄大计,为李世民夺得皇位立下赫赫之功。”她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接着道:“杜如晦善断,房玄龄善谋,二人配合默契,助李世民开创贞观盛世。只可惜,杜如晦英年早逝,李世民悲痛不己,每与房玄龄议事,便会想起杜如晦,感叹再无人能与房玄龄共商决断。杜如晦虽己离去,但其功绩与智慧,却永远铭刻于大唐的历史之中。”说罢,武则天放下茶盏,目光坚定,似从杜如晦的故事中汲取到了力量。 这时,一旁一首静静聆听的太平公主眼中闪烁着光芒,忍不住问道:“母后,那杜如晦可有什么独特的谋略能被如此称赞?”武则天嘴角微扬,继续说道:“杜如晦谋略过人,有一次敌军来犯,李世民犹豫不决该战还是该退。杜如晦分析敌军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内部矛盾重重,粮草供应也有问题。他建议李世民先按兵不动,待敌军内部生乱时再出击。李世民依计行事,果然大破敌军。而且杜如晦用人也独具慧眼,他举荐的人才皆能为大唐所用。”武则天顿了顿,神情严肃起来,“太平,你要明白,一个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能之士的辅佐,更需要君主有识人之明和用人之智。如今我治理天下,也当以史为鉴,广纳贤才。”太平公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对母后的敬仰又多了几分。 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武则天高坐于龙椅之上,身姿端庄,神情从容。殿下群臣肃立,气氛略显凝重。

武则天目光平和地看向众人,缓缓开口讲起杜如晦的故事。“想当年,杜如晦追随太宗皇帝,那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每逢军国大事,他总能剖析入微,提出精妙见解。玄武门之变,他更是发挥关键作用,与房玄龄等人一同为太宗皇帝出谋划策,助力成就大业。”

“杜如晦理政时,勤勉奉公,殚精竭虑。为大唐选拔贤才,整顿吏治,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他目光长远,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许多政策为后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到此处,武则天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视群臣,“他一生鞠躬尽瘁,为大唐兴盛立下不朽功勋。朕时常思及,像杜如晦这般贤能之臣,实乃国家之瑰宝。如今我朝亦需诸位以杜如晦为楷模,一心为国,清正廉洁,方能保我大唐盛世绵延,永享太平。”言罢,殿中群臣纷纷低头,若有所思,暗暗将武则天这番话铭记于心。 武则天端坐在华丽的宫殿之中,身姿优雅,神情闲适。她轻轻抬手,示意侍从呈上茶盏,浅抿一口后,缓缓开口继续讲述杜如晦的故事。

“杜如晦乃太宗皇帝身边不可或缺之肱骨。彼时天下初定,朝堂诸事繁杂,他与房玄龄同心辅政。每有政务难题,房玄龄善谋划、构思长远,杜如晦则能迅速从诸多策略中精准抉择,以其敏锐果决,定下切实可行之策。”

“记得有一回,边境战事吃紧,粮草调配与兵力部署成棘手难题。房玄龄提出多个方案,却一时难以权衡。杜如晦在仔细分析局势后,果断决定优先保障关键防线的粮草供应,集中优势兵力突袭敌军薄弱之处。此决策一出,局势立转,唐军大获全胜。”

“杜如晦一生殚精竭虑,为大唐盛世奠基。他虽英年早逝,但其功绩如璀璨星辰,照亮大唐的历史长河。他以非凡的智慧与魄力,在太宗朝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臣子敬仰与学习的楷模。” 武则天娓娓道来,眼中满是对杜如晦的赞赏。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