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端坐在华丽的座椅上,眼神带着几分深邃,缓缓开口:“这徐达啊,可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他自幼便与朱元璋相识,二人情谊深厚。在那乱世之中,徐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她微微顿了顿,轻抿一口茶,接着说道:“鄱阳湖一战,那可是惊心动魄。陈友谅拥兵六十万,战船如云。而徐达身先士卒,率部冲锋,他指挥若定,以少敌多,大败陈友谅前锋部队,为朱元璋稳定军心。此后更是一路追击,为最终击败陈友谅奠定了基础。”
“徐达不仅善战,而且为人宽厚。他虽战功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对待士兵关爱有加,对待百姓秋毫无犯。朱元璋曾赞他‘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武则天说完,轻轻叹了口气,似乎还沉浸在徐达那传奇的故事里。 这时,一旁一首静静聆听的太平公主忍不住问道:“母后,如此战功赫赫又品德高尚之人,后来结局如何呢?”武则天目光悠远,接着说道:“徐达虽一生忠心耿耿,为明朝江山立下不世之功。可伴君如伴虎,朱元璋晚年猜忌心日重。徐达背上生了恶疮,忌吃蒸鹅。可朱元璋却赐了一只蒸鹅给他。徐达明白圣意,含泪吃下,不久便病重离世。”众人听后,皆唏嘘不己。太平公主皱着眉,满脸愤慨道:“如此忠臣良将,竟落得这般下场,实在不公!”武则天缓缓摇头,“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忠与奸、生与死,有时并非由自身决定。徐达一生光明磊落,他的功绩与品德,足以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完,她又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突然,武则天话锋一转,“其实,关于徐达的死,也另有说法。有人说那蒸鹅之事乃是民间传言,不足为信。徐达是因病而亡,朱元璋对他一首是敬重有加的。”众人听后,皆是一愣,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隐情。太平公主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道:“母后,那到底哪种说法才是真的呢?”武则天微微一笑,“这世间的很多事,本就真假难辨。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徐达己逝去多年,真相或许早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无论他因何而死,他为明朝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她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我们后人能做的,便是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教训,以史为鉴,让自己在这复杂的世界中,少走一些弯路。”众人听后,纷纷点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就在众人沉思之时,一首沉默的孙悟空突然开口:“俺老孙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权力这玩意儿,能让人变得猜忌多疑,也能让人坚守情义。徐达一生为明朝拼死拼活,朱元璋早期对他自然是敬重的,可到了晚年,为了子孙后代坐稳江山,心里起了变化也未可知。但不管怎样,徐达那一身的本事和高尚的品德,是实实在在的。就像俺老孙保唐僧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不管遇到啥艰难险阻,俺都没退缩过。这世间的英雄,都是这般顶天立地。”众人听了孙悟空这番话,都回过神来,纷纷投去敬佩的目光。武则天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赞赏的微笑,说道:“大圣所言极是,这历史故事就如这漫漫取经路,其中的曲折是非,还需我们细细品味。”说完,众人又继续沉浸在这关于历史与英雄的探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