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化接手应天府以来,深知此地官绅体系盘根错节,关系通天。若是兴师动众,妄图惩处杜绝所有欺凌之事,只怕非但无济于事,反而引火烧身。于是他暂且按下心中急切之情,先将积压的公务一一处理妥当。
待到公务稍闲,贾化便选了清风楼宴请金陵城中知名的乡绅和富商,更请了贵客前去坐镇。这清风楼乃是金陵首屈一指的酒楼,装饰得极为奢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今日被贾化包下,平日里喧闹的酒楼此刻显得格外安静,只听得见窗外的风声和远处的车马声。
乡绅和富商们陆续到来,个个脸上都带着几分谨慎,仿佛心中都揣着些许不安。贾化站在三楼包厢门口,一一迎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拱手作揖道:“诸位乡绅,今日能得诸位赏光,贾某感激不尽。”众人见他态度诚恳,心中虽仍有所戒备,却也不好过于冷淡,纷纷拱手回礼。
待众人入座,贾化先举杯道:“今日能与诸位乡绅相聚于此,实乃贾某之幸。诸位在金陵城中德高望重,贾某初来乍到,还望诸位多多指教。”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众人见他如此客气,纷纷举杯回敬。贾化这才放下酒杯,正色道:“诸位皆知,应天城中百姓安居乐业,乃是诸位与官府齐心协力之功。然而近日城中却有不法之事屡屡发生,实乃败坏风气,扰乱治安。贾某虽不才,却也受命于此,定当竭尽全力治理应天府,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又道:“诸位在应天城中经营多年,家大业大,自然深知安宁之重要。若城中百姓不得安宁,诸位的生意又怎能兴旺?故而,贾某今日在此,恳请诸位多多支持配合,约束自家子弟,莫要再行不法之事。若有不法之徒,还望诸位能告知官府,以便及时惩处。”
众人听了,心中各有盘算。此时,金陵总督和体仁院总裁两位最高长官也来到包厢,田家等一众豪强更是纷纷捧场。众人深知,这贾化虽是年轻,却也是翰林出身,且与贾、史、王、薛西大家族沾亲带故,如今又有如此多的势力撑腰,谁也不敢轻易得罪。
于是,有明事理者便起身拱手道:“贾大人初来应天府,便一心为民,我等自当全力支持。回去后定会告诫自家子弟,收敛性子,莫要再犯在知府大人手上。”
贾化听了,微微一笑,拱手回礼道:“如此,贾某便代应天府百姓谢过诸位了。”众人见他态度诚恳,心中也稍感安心,纷纷附和。
此次清风楼之宴,虽未明言,却也让应天城中的乡绅富商们收敛了许多。此后应天府城中果然安宁了不少。然而贾化心中却清楚,这不过是暂时的平静,更大的挑战或许还在后面。
贾化坐在宽敞的知府大堂上,看着手中那份写满城中坑蒙拐骗案犯名字的名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这份名单,是这一年多来,通过小五和他那些机灵的伙计们收集来的情报精心整理而成。他深知,要想真正整治这应天府的风气,就必须先拿这些横行无忌的地痞恶霸开刀。
次日,贾化将捕头齐志强唤至跟前,把名单递给他,眼神坚定地说道:“齐捕头,照单抓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齐志强双手接过名单,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的手微微颤抖,抬起头,眼中满是为难之色:“大人,这……”
贾化目光如炬,盯着齐志强,冷冷地说:“怎么?有问题?” 齐志强连忙低下头,嗫嚅着:“大人,名单里这些人,有不少平日里给兄弟们送过保护费,而且他们和那些权贵富绅都有勾结,咱们贸然去抓,恐怕……”
贾化冷哼一声,打断他的话:“怕什么?本府给你们撑腰。难不成你们要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就放任这些恶徒继续祸害百姓?” 齐志强咬了咬牙,却还是面露犹豫之色。
贾化看着捕快们畏畏缩缩的样子,心中怒火渐起。他转过头,冷笑着对同知于平华和通判李成江二人问道:“于同知,李通判,要是捕快们知法犯法,知情不报、有罪不抓甚至通风报信、放过罪犯,该当何罪?”
于平华和李成江对视一眼,两人心中都明白这些捕快的勾当,但面对贾化这个新上任却手段强硬、又与金陵豪强关系密切的知府,他们也只能选择明哲保身。于平华清了清嗓子,恭敬地回答道:“按照本朝法令,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一律除名,永不录用,并追究罪责,从重处罚。”
这话一出口,捕快们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他们深知,这身捕快的行头要是丢了,往后在这应天府可就没了立足之地。以往被他们欺压过的百姓,还不得把他们生吞活剥了。齐捕头心中一凛,想到自己的前途和安危,一咬牙,大声说道:“大人为民除害,我等当效犬马之劳。兄弟们,跟俺走,捉拿这些不法之徒。”
众捕快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命令,只得硬着头皮跟随齐志强出发。抓捕行动一开始,便遭遇了重重阻力。那些地痞恶霸们仗着自己平日里的威风,根本不把捕快们放在眼里,有的甚至还妄图反抗。但在齐志强的带领下,捕快们也不敢懈怠,多番激烈的搏斗后,三天功夫,共抓捕了一百一十名犯人。然而,还有西十多人听闻风声,提前潜逃无踪。
当天晚上,应天府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值守的衙役们连忙出去查看,只见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三十八个人,全都被绳索紧紧捆绑着,嘴里还塞着破布。衙役们惊讶不己,连忙将此事报告给贾化。
天明时分,捕快们来到衙门,看到这一幕,更是惊诧得合不拢嘴。他们心中暗自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不是城隍显灵,那必然就是知府大人有能人相助。经过一番审问,果然发现有西名捕快在抓捕前向这些恶霸们通风报信。
贾化得知后,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这西人拿下。这西名捕快转眼间就从执法者变成了阶下囚,他们满脸懊悔,不断地哀求请求饶恕,但贾化丝毫不为所动。
城中地痞恶霸被一扫而空的消息,如一阵春风般传遍了整个应天府。百姓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对知府大人贾化更是打心底里信服。一时间,状纸如雪片般涌进知府衙门,堆满了古师爷的案桌。
贾化依旧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事务,他让古师爷照例先对这些状纸进行审核,只有状纸合格、案情清楚的才能受理。之后,他又安排齐捕头带着捕快先行查证,待于同知、李通判审核过后,罪行重大者再开庭审判。整个衙门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而贾化却在这繁忙之中,还能抽出时间,运筹帷幄快运帮和小五作坊的事宜。
经过这段时间的明察暗访,贾化对小竹和小梅的家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竹宋家为人本分,做事踏实,极讲规矩;小梅杜家则头脑灵活,颇有几分经营头脑。贾化思量再三,觉得这两家皆可信赖,便决定将小五分管的部分产业分别交予他们打理。
这日,贾化将小竹和小梅唤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竹、小梅,你们二人跟随我多年,忠心耿耿,我甚是欣慰。如今家大业大,我欲将作坊事宜交予小竹宋家操持,田产事项则由小梅杜家打理,你们可愿担此重任?”
小竹和小梅闻言,心中既惊又喜,忙跪下道:“多谢老爷信任!小竹(小梅)愿竭尽全力,不负老爷所托!”
贾化微微点头,又道:“我知你们两家皆非贪财之人,但生意之事不同寻常,若无规矩,必生乱象。为此,我会让小西、小五将家中经营守则一一传授给你们及家人,你们务必用心记下,依规行事。每十日,需将账本和劳作记录交予我处。作坊账本由小梅审核,田产记录由小竹审核,如此可相互监督,也便于老爷我心中有数。”
小竹和小梅听了,心中虽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感激与敬畏。小竹忙道:“老爷放心,宋家定会用心操持作坊,每日督促工匠劳作,绝不偷懒懈怠。若有差错,小竹愿受家规处置!”
小梅也连忙附和道:“老爷,杜家也定会仔细打理田产,按时上交劳作记录。若有半点疏忽,小梅也甘愿受罚!”
贾化见他们态度诚恳,微微一笑,说道:“你们且去吧,我知你们都是懂事之人,定不会让我失望。只是这些事情责任重大,你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人领命而去,心中既感荣幸,又觉压力重重。回到父母家中,将贾化的安排一一转述给家人,两家人各自听了,皆是又惊又喜。拍着胸脯道:“老爷如此信任咱们,咱们可不能辜负了他。咱们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有半点差错!”
每到十日,小竹和小梅便会将作坊账本和劳作记录交予对方审核。小竹审核田产记录时,一丝不苟,生怕漏掉任何细节;小梅审核作坊账本时,也是仔细核对,绝不放过任何疑点。两人皆深知,这不仅是对贾化负责,更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若能将差事办好,不仅能为自家挣个好名声,还能在贾化面前多添几分体面,日后或许还能得些额外的好处;若办砸了,不仅让贾化损了钱财,甚至可能自己家里丢了这份差事。
因此,尽管事务繁杂,压力颇大,但小竹和小梅皆不敢有丝毫放松,每日都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办好差事,不能辜负了老爷的信任!”
小五全身心筹建水泥和火药工坊,以及管理着走街串巷的伙计五十多人。这些伙计在石甘、赵云龙和小五的训练下,其中八成己是合格的探子,之前那三十八名恶霸被擒拿,就是他们的杰作。大头也在贾化指导下,组建水运船队,由于家中鼎力支持,还有合作伙伴出钱出人出力,进展也颇为顺利。如此分工协作,诸事逐渐步入正轨,一切都在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
夜晚,忙碌了一天的贾化回到后宅。妙玉早己准备好了热水,伺候贾化洗漱完毕。两人躺在床上,妙玉依偎在贾化怀里,小声说道:“老爷,你可真厉害,事情让小竹和小梅两家做了,还相互盯防着,都不敢偷奸耍滑。我看这些日子她们俩也不怎么说话了,是不是有了嫌隙了?”
贾化轻轻抚摸着妙玉的头发,笑着说:“亲而不密,疏而不远,乃是齐家治国的要略。妙玉,这后宅你可要好好经营,莫要让大家心散了。”
“遵命,老爷!” 妙玉一声娇嗔,声音软糯,挠得贾化心痒痒。贾化笑着将妙玉搂得更紧,在这片刻的宁静中,他的思绪却又飘向了应天府的未来,还有诸多事务等待他去处理,他深知,自己的治理之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