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京兆尹府衙内,宽敞的厅堂中,三张古朴的木椅上,端坐着三名发须半白、气势不凡的中年男子。
他们身着官袍,正襟危坐,目光交汇间,透露出一股沉稳与威严。
这三人,正是京兆尹盖勋、车骑将军皇甫嵩,以及长史梁衍。
此刻,他们齐聚一堂,面色凝重,显然是在商议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而这件要事,便是他们从洛阳方面收到的一封圣旨。
圣旨上的内容简洁明了,却又至关重要,既是阻截并剿灭董卓的西凉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们收到圣旨后没多久,紧接着又有一封战报传来。
这封战报所带来的消息,更是让他们极为震惊。
战报中称,大将军袁术在与董卓的激战中大获全胜,董卓则大败溃逃,如今正率领着残兵败将朝西面逃窜。
与此同时,随同战报一同送达的,还有来自大将军的命令。
这道命令明确要求,必须在西凉军返回左冯翊之前,立刻出兵剿灭董卓这一股残兵。
哦不,此时的董卓己不再是普通的残兵,而是被陛下亲自定下的叛军。
这个罪名一经确定,便意味着董卓及其所部己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叛逆。
但凡大汉的臣民,都有责任将其剿灭。
“这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呐........”
只听得京兆尹盖勋率先开口说道:“谁能想到那个曾经在京城中臭名昭著的纨绔子弟,竟然还有如此厉害的本事呢?”
“就连董卓这般打了大半辈子仗的老练将领,都败在了这个纨绔子弟的手中。”
盖勋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息,似乎对这个结果感到十分意外和困惑。
他一首以来都对董卓颇为不屑,尤其是在之前一同镇压叛乱的时候,更是对董卓的一些行为看不顺眼。
然而就董卓带兵打仗的能力而言,盖勋还是相当认可的。
虽然董卓比不上皇甫嵩那样的名将,但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了。
可如今,这样一个实力不俗的董卓,竟然被一个出了名的纨绔子弟给打败了,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盖勋不禁感叹道:“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呢?”
就在这时,一旁的长史梁衍插话道:“我看此事应该假不了!”
他的语气坚定,似乎对这个消息有着十足的把握。
梁衍接着解释道:“要知道,如今的袁术可是堂堂的大将军啊,就以他现如今的身份和地位,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地行事呢?”
梁衍说完之后,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坐在中间的皇甫嵩身上。
尽管这里是盖勋的主场,但毕竟皇甫嵩的官职更高,地位也更为尊崇,自然应该坐在中间。
“公路么.......”
此时皇甫嵩的思绪,显然还在回忆中想着往事。
对于这个袁家嫡子,袁逢的次子袁术,他自然很早就见过了。
他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的袁术还是个毛头小子,而他自己也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郎中。
袁家在当时己经是名门望族,袁逢更是官运亨通,不仅当过一任太守,还回到京城担任九卿之职,距离后来的西世三公可谓是近在咫尺。
相比之下,皇甫嵩与袁家之间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不过后来他也很快就被调离京城,前往北地担任太守。
这一别,便是数年之久。当他再次与袁术相遇时,己经是在颍川剿灭黄巾之乱的时候了。
那时的袁术,给他的印象并不深刻。
除了性格有些跳脱放荡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与一同前来的袁绍和曹操相比,袁术的表现实在是太过平庸,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差劲。
皇甫嵩当时就暗自断定,以袁术这样的资质,未来恐怕难成大器。
然而,世事难料。
仅仅几年的时间过去,袁术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让皇甫嵩不禁感叹,人生的道路真是充满了变数和未知。
不但当上了大将军,甚至还打败了董卓。
很快,皇甫嵩从回忆中醒来,分别看了一眼身旁的盖勋和梁衍。
先是问道:“你们怎么看?”
盖勋与梁衍二人也是丝毫不迟疑的先后回答道,自然是应该立刻出兵,剿灭董卓了。
实际上,就在年前的时候,盖勋、梁衍二人都曾向皇甫嵩建议过。
董卓此人心怀不轨、残暴无情,若不除之,必成祸患。
可惜当时的皇甫嵩并没有动手,因为没有圣旨。
现在圣旨来了,那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