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的光芒,如同投入干柴堆的火星,在根基层绝望的黑暗中引发了燎原之火。
联盟的胜利不再是孤立的传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每一天,都有新的暗民穿过光民日益收紧的封锁线,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涌向“观星台”区域。他们中有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底层劳工,有眼神中燃烧着复仇火焰的遗孤,有掌握着特殊技能却备受压榨的技术员,甚至还有一些对光民统治心生不满、寻求改变的“逻辑劳工”阶层。联盟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着。
“铁砧之锤”的蜕变: 卡珊德拉的军事机器开足了马力。在“观星台”相对开阔的区域(利用废弃的维护平台),建立了更正规的训练场。新兵在老兵的残酷训练下(融合了卡珊德拉的实战技巧、“窃光”的潜行渗透、以及从缴获光民武器中摸索的战术),迅速蜕变成可用的战力。规模从原来的小队,扩展成了拥有明确编制的连队,配备了更多缴获和改造的武器:少量脉冲步枪、大量强化的磁轨武器、玛拉团队研发的“黯蚀”声波干扰器(虽然不稳定,但实战中数次让光耀卫兵的能量护盾短暂失效,创造了关键战机)、甚至还有几台从废弃仓库里拖出来修复的重型切割机(用于破坏工事)。卡珊德拉的威望如日中天,她的命令被无条件执行,她的身影就是战斗的号角。
“方舟”的进化与“种子”的萌芽: 玛拉的技术团队依托“观星台”更完善的基础设施(稳定的能源、部分修复的通风系统),将“方舟”升级为真正的情报和技术中枢。对光民通讯的破译率提升,监控系统的反制手段更加多样。“幽影同盟”网络被整合进“方舟”,形成了一个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情报网络。“黯蚀”项目虽然风险犹存,但在玛拉近乎狂热的推动下,迭代迅速,干扰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提升,成为了联盟对抗光民护盾的王牌之一。更令人瞩目的是,“种子”计划在“观星台”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落地生根。一座由废弃材料搭建的简陋“学堂”建立起来,里奥成为了首席教师。朗朗的读书声、对基础科学和空中花园真实历史的探讨,第一次在这片曾被黑暗笼罩的边缘之地响起,成为了联盟精神内核中最柔软的、也是最坚韧的部分。玛拉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心中的理想之火燃烧得更加炽烈。
“窃光”的繁荣与暗影的扩张: 夜枭的触角借着联盟的威势和“观星台”的便利,伸得更远、更深。新的、更安全的“鼠道”网络被开辟,不仅用于物资运输(获取的食物、药品、甚至一些娱乐用品极大地改善了联盟成员的生活),还用于情报刺探和人员转移。他与“幽影商会”等外围势力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交易和情报网络。“窃光”不再仅仅是“偷”,而是近乎半公开的“贸易”和“运输”。夜枭的财富和影响力水涨船高,他墨镜后的笑容更加难以捉摸,对联盟的物资和情报掌控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利用这些资源,在联盟内部也悄然培植着自己的亲信。
依托“观星台”这个桥头堡,以及根基层深处“铁砧”基地的稳固后方,联盟真正做到了“进退自如”。他们主动出击:
突袭光民的物资运输队,夺取珍贵的能源电池和零件。
精准打击“壁垒”计划的修复小队,延缓其推进速度。
利用“幽影同盟”在光民控制区制造小规模混乱和罢工,牵制其精力。
甚至成功策划了一次对小型光民哨站的拔除行动,虽然代价不小,但缴获了一批先进的脉冲武器和护甲,极大提升了“铁砧之锤”的装备水平。
每一次胜利,都让联盟的士气更加高昂,让更多暗民看到了希望,也让光民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根基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的、名为“反抗”的气息。联盟上下,弥漫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乐观。卡珊德拉开始谈论“反攻穹顶区”的时间表;玛拉则沉浸在“技术反超”和“教育救赎”的蓝图中;夜枭则计算着如何利用联盟的扩张,将自己的“商业帝国”延伸到更不可思议的地方。
他们沉浸在节节胜利的喜悦中,却未曾察觉,在更高处,在圣光沐浴的穹顶核心,一双冰冷、漠然、如同精密仪器般的眼睛,正透过无数监控屏幕和数据流,静静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那双眼睛里,没有愤怒,没有焦虑,只有一种纯粹的、如同观察实验样本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