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唐开始长生:我打造千年世家

第18章 州试一鸣惊人,吴县赵家名震蘇州!

加入书架
书名:
从大唐开始长生:我打造千年世家
作者:
风尘仙
本章字数:
4484
更新时间:
2024-09-11

8月底。

晨光微熹。

蘇州城,州学。

州学外的街道,士兵如林,气氛肃穆。

街道广场上。

有着大量参考学子和家人,场面非常安静。

大唐的科举,分为发解试和省试。

发解试分为两级,分别由县、州两级负责。

县试由县尉主持,通过率较高,每个县有十多个名额,早于上月就已结束。

今日开考的州试,由蘇州司功参军主持。

州试的科目,分为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等。

蘇州作为上州,每科能有三个乡贡名额。

州试只考一天,日出开考,日落交卷,中午自带干粮饮水。

人群里。

赵长智和赵长端,排队搜检入场。

里面是一个个单间小屋,有书案座椅,还有马桶。

单间没有门,方便巡考视察,防止作弊。

值得一提的是。

赵长智,考的是秀才科。

赵长端,考的是进士科。

秀才科主要考察国家大政方针,试方略策五条,难度极高。

整个武德年间,只有六名秀才!

显然,赵长智对自己的才华,非常有信心。

……

赵长端所在的单间内。

考卷下发后,他看了眼考卷难度。

题目对他来说,难度不大。

考卷分为帖经、墨义、策问、诗赋。

帖经,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遮住几字,要求应试者将遮住的字默写出来。

墨义,就是对经义的简单回答。

策问,就是回答各种方略和时务问题。

诗赋,就是根据考题内容,作诗、赋各一篇。

赵长端大致看了看题目后,便开始作答。

他笔走龙蛇,文思如泉涌。

仅仅半天时间。

他就答完所有题目,开始闭目养神。

……

反观其他考生。

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内心忐忑,有的面带悲戚,上演着一幕幕众生相。

傍晚时分。

考生们鱼贯而出,各回各家。

赵长智和赵长端,同坐一辆马车回家。

车厢里。

赵长端问道:“兄长,你考得如何?”

“成竹在握!”

赵长智信心十足的说道:“秀才科州试的题目,难度不大。”

闻言,赵长端笑着点头。

在大唐,秀才科难度最高,讲究锦绣文章,录取人数极少。

不过一旦成为秀才。

起步就是八品官。

踏上了仕途的快车道!

赵长智问道:“二郎,你考得如何?”

“手拿把攥!”

赵长端直言道:“我有把握顺利通过州试!”

说到这里,他又道:“兄长,经赵家诗会一役,我刻苦读书,进步斐然。”

听到这话。

赵长智附和点头。

他和弟弟两人,原本心有傲气,目空一切。

赵家诗会上。

堂哥赵长生,给了两人当头棒喝,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人。

自那时起。

两人便整天泡在藏书楼,遍览藏书。

相比一月之前。

两人已经脱胎换骨!

……

半月之后。

蘇州城,州衙。

州试放榜当日,会将榜单张贴在州衙外墙之上,透明公开。

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各科金榜前,被上百名考生,挤得满满当当。

众人看向各科金榜。

秀才科的金榜上,只有“赵长智”一人。

进士科的金榜上,有赵长端、陆玄之、顾纪。

明经科的金榜上,有顾纲、张小师、朱文远。

看到榜单后。

榜上有名的考生,得意洋洋的接受好友的奉承夸赞。

落第的考生,悲愤难过之下,也赖在金榜面前不走。

他们或者想研究一下金榜上题名者中哪些人不如自己,聊以自嘲宽心;又或者想看看认识的人还有谁落第,找个同病相怜者。

凡此种种。

以至于众人都赖在金榜前不走。

“诸位发现否,金榜上有许多吴郡四姓子弟!”

“是极!陆家的陆玄之、张家的张小师、朱家的朱文远、顾家的顾纪和顾纲,都在榜上!”

“你们看!除吴郡四姓外,吴县赵家的赵长智、赵长端,也在榜单之列!”

“赵长智?赵长端?为何我以前从未听说过此二人?”

“在下听说过!赵长智在赵家诗会上,曾作出一首《枫桥夜泊》,赵长端作出一首《送人游吴》!”

“原来如此!我记得诗会上,吴县县子赵长生,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名震江南。不知赵县子,有没有参加科举?”

“未曾参加!赵长生是从五品上的吴县县子,虽是虚衔,却也没有参加科举的必要!”

“赵长端是蘇州进士科的解元,赵长智更是秀才科头名。赵家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

榜下人群里。

书生们一脸羡慕的看着金榜上的名字。

州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各州乡贡十月底前到达长安后,还有元日引见的仪式,各州解元能站于前列,面见陛下。

此外,每年发解之日,解元收到的柴米和资费最多!

赵长端成为解元,无疑令所有读书人羡慕。

……

没过多久。

赵家就得知了州试成绩。

一时间,赵家喜气洋洋,热闹无比。

赵长智和赵长端,成为家族的焦点。

族长赵长生,在所有人面前说道:“先前家族就已经制定一条家规。

凡科举考试里取得成绩的赵家子弟,都能得到一笔奖励。

堂弟赵长智,成为蘇州秀才科头名,奖钱100贯。

堂弟赵长端,成为蘇州进士科解元,奖钱100贯。

十月份,你们二人就要前往京师长安城,准备明年的春闱,每人再给100贯的路费!”

听到这话。

赵长智和赵长端,笑容洋溢。

早在先前的家族诗会上,两人作为诗会的二三名,分别得到200贯和100贯的彩钱。

现在每人又得到200贯的奖励。

他们前往长安参加科举,再也不用为金钱而担心。

当然,两人心里都清楚。

州试仅仅是个开始。

他们要在十一月前赶到京城,先面见陛下,再到国子监祭拜至圣先师孔子,再准备明年的春闱。

想要“状元及第”以及“吏部授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趁着前往长安城之前。

他们会在藏书楼翻阅典籍,进一步提高自己!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