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七年。
正月初一。
赵家宅院。
灯火通明,热闹无比。
一场家宴,正在进行。
赵家所有在蘇州的族人,齐聚一堂。
众人饮酒吃肉,欢笑声阵阵。
他们今日吃的,是极其豪华的“烧尾宴”。
由烤全羊内的鹅肉组成的“浑羊殁忽”。
由24种不同馅料组成的“生进二十四气馄饨”。
由牛奶加热煮沸后,每块饼单独用笼屉蒸熟的“单笼金乳酥”。
由水果、水果、蔬菜、面点雕刻成70位蓬莱仙子般歌姬样貌的“素蒸音声部”。
此外,鱼羊体、葱醋鸡、天花铧锣、曼陀样夹饼、水炼犊炙、五生盘、缠花云梦肉、红罗订、遍地锦装鳖、蕃体间缕、汤浴绣丸肉、小天酥、贵妃红、八仙盘等菜品,应有尽有。
全部菜品加起来。
有饭、粥、点心、脯、鲊、酱、菜肴、羹汤等。
可谓水陆八珍,尽皆入撰、荤素兼备、咸甜并陈。
相比往年。
今年有许多族人,都在京师长安过春节。
就连老族长赵凯全,也在外钻研茶道,没有回府。
……
家宴结束后。
赵家的妻子儿女们,都主动离开,让男人们谈论正事。
主座之上。
赵长生环顾四周,开口道:“诸位叔父、堂弟,今日我想为家族制定往后几年的章程。”
话一出口。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赵长生身上。
面对长辈们的注视。
赵长生缓缓说道:“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切的基础。
人活在世,离不开粮食。
赵家固然拥有十二万八千亩农田,每年产出海量的粮食。
可若是遇上天灾。
兴许这些农田,就会颗粒无收。
我提议,拿出三百万贯资金,继续在蘇州收购农田,用于种植果树、香稻、桑树、药材等。
如此一来。
赵家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话音落下。
现场传来阵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三百万贯购买农田?
按照大唐的物价,吴县一亩永业田,售价三十贯。
全部购置田产的话。
起码能购买十万亩良田!
如此手笔,也太惊人了吧?
这时,赵长生拿出一叠纸,分发给众人。
“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赵家发展计划,大家可以翻阅一二!”
赵家人拿到纸后,耐心一看。
只见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家族斥资300万贯,购置蘇州的粮田、桑田等,使家族农田数量超过22万亩。
第二,拿出10万亩农田,用于种植作物,小麦和香稻复种。
第三,拿出2万亩农田,用于种植各类果树。
第四,拿出2万亩农田,用于种植各类药材。
第五,拿出2万亩农业,用于种植桑树养蚕。
第六,拿出2万亩农田,用于种植葡萄酿酒。
第七,拿出2万亩农田,用于种植各类茶树。
第八,拿出2万亩农田,用于种植玻璃暖棚蔬菜。
第九,剩余的农田,可以随意种植各类作物,用作学田、书田、祭祀田等等。
第十,组建酿酒工坊、制茶工坊、纺织工坊、药材工坊、果蔬工坊等。
第十一,购买更多耕牛,并增加族田灌溉设施、购买良种、请人种地。
第十二,组建更多渔船,在太湖及东海捕鱼。
第十三,养殖鸡、鸭、鹅、牛、羊、猪等牲畜……”
看到这里。
众人赞叹连连。
族长的这份发展计划,魄力十足,全都跟农业有关。
想要顺利实施这份计划。
家族需要花费320万贯以上的资金!
不过……
众人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
相比起玻璃工坊等新鲜事物。
他们更喜欢农田和粮食。
这份计划里,涉及粮食、茶叶、蔬菜、瓜果、药材、酒水、鲜肉、鱼类、丝绸,全都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换言之。
赵家的300万贯资金,并没有流失。
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伴随赵家左右。
赵谏传开口道:“长生,老夫赞成这份家族发展计划。
自从赵家发迹后,所有人都锦衣玉食,吃好的穿好的。
家族种植稻麦、果蔬、茶叶、药材等,实现自给自足,绝对百利而无一弊。
即使某一年,蘇州遭遇天灾。
赵家也能凭借充沛的粮食储备,安然度过天灾!”
听到这话。
众人纷纷开口。
“老夫也赞成长生这份计划!”
“大唐以农为本,劝课农桑,我赵家理应如此!”
“赵家的产业里,以琉璃、曲辕犁、白纸、香水、香皂为主。但农田同样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
“长生,老夫支持你的计划!长良、长源、长泽、长瑞、长智、长端、长宁、长宇、长军等人,虽然不在赵家,但想来也会支持你!”
“……”
听到众人的议论。
赵长生微微一笑。
赵家有农业产量翻倍光环加持。
家族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渔业,产量都会翻十倍!
产量只翻十倍。
听上去似乎有些平平无奇。
但实则用处极大,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同样两亩农田。
一亩地亩产138公斤。
一亩地亩产1380公斤。
双方的差距,能一样吗?
在这个基础上。
赵家现有的12.8万亩农田的产量,相当于128万亩农田的产量。
这是何等可怕?
光环加持之下。
赵家的土地,每年都会为家族带来庞大的财富!
药材、果蔬、茶叶等等,同样如此。
届时,赵家光凭农业,就能成为大唐财力最雄厚的家族!
……
主座之上。
赵长生开口道:“诸位叔父、堂弟。
长宁远航出海,寻找各类亩产惊人的作物。
若是这些作物顺利找回。
那赵家的每块土地,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极!”
众人笑着点头。
起初,他们都很好奇。
长生为何斥巨资,组建船队出海。
后来得知。
长生曾经在古籍中查到。
在海的另一端,有名为“土豆”、“红薯”的作物,其亩产能达到上千斤。
顺利找回种子的话。
那赵家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时此刻。
赵长生非常期待船队回大唐的那一天。
早在贞观五年九月。
赵家船队,就顺利抵达倭国,在当地赵氏商行进行相应补给。
如今已经是贞观七年正月。
赵长宁所在的船队,兴许已经抵达北美洲。
也不知道。
他们此行是否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