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他们都得忍。
不然出尔反尔,后果不堪设想。
朱权很可能会对武将集团再度打压。
朱权依旧继续下令,“收益折现两千两银子以上,八千两银子以下,税收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十税三!”
这话一出,一些还在忍的大佬也坐不住了。
这其中牵扯到他们的利益了。
直接一个十税三,那谁受得了?
“陛下,臣反对!哪有十税三的重税?这万万不可实施。”内阁次辅翟善站出来说道。
这位乃是原吏部尚书,升迁内阁次辅。
阁臣都站出来了。
朱权依旧没有半分搭理的意思,“月折现收益八千两银子以上,两万两银子以下,税收百分之三十五!也就是十税三点五!”
这话一出,武将集团那边也有人扛不住了。
“陛下,纵然商税改革,但如此重税,恐怕天下商人皆要罢工了!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武将集团那边的人站出来道。
紧接着有几个便站出来附议,“臣附议。”
这么重的税,谁受得了?
朱权依旧不予理会,“月入折合两万两银子以上,五万两银子以下,税收百分之四十,十税四!月入折合五万两银子以上,税收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十税四点五!”
反正商税改革,最终获益的是百姓。
这些重税,收不到普通百姓身上,那些赚大钱的,多劳多得了。
朱权这番话一出,武将集团那边都有大佬坐不住了,他们手中可是有这种大产业了。
青楼或者是赌坊,那可都是赚大钱的地方。
按照这个税收那还得了?
“陛下!重税必然压得商人罢工,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陆陆续续文武大臣又跪不少,站着的已经不足十分之一了。
这些站着的,都是一群能忍的家伙。
“商税改革,自永乐元年实施,即日昭告天下,自今日起,朝廷成立商部,专责负责商业诸事!商税不过户部!
封户部右侍郎夏元吉为商部尚书,全权负责商税改革和推行等事宜!并封兵部尚书徐允恭为钦差大臣。
授赐如朕亲临金牌一面,全权协助商部尚书推行商税改革,凡三品以下官员,徐允恭可先斩后奏,行便宜之权!
阻拦商税推行者杀,拒不实施新税制改革者杀,携权以自重叛乱者杀!许钦差大臣见官大一级。
发面营各部在此期间可调去平叛,若是发面营连这点事情也做不到,也别训练了,马放南山得了。”
朱权淡定的下着旨意。
这一刻,满朝文武轰动!
朝廷六部尚书要变成七部了!
更重要的是,朱权分了户部的权,直接把商业从户部剥离出来了!
最重要的是,朱权用文臣武将相互辖制,商部尚书是文臣,可又授武将钦差之权,更许武将集团生杀大权。
三品以下皆可先斩后奏!
这是何等的大权利?
而且朱权已经明说了,如果商人爆发叛乱,京营各部尽可平叛!
很显然,朱权要武力推行商税。
武将集团又激动了,这里面有很大的油水可以捞啊!
可以好好敲诈文官集团……咳咳,不是,是可以好好从中捞一笔油水了!
虽然以后可能会损失一笔钱,但现在这架势看来,朱权并没有偏远武将集团!权衡一番,还是值得的。
武将集团这边现在老将已经所剩无几了,若是再远离帝心,那么整个武将集团将遭到毁灭性打击,要被文官集团骑在脖子上拉屎了。
而且朱权还要用京营,那就说明朱权没有真的放弃京营,只是希望京营知耻而后勇而已!
那么相比于损失点钱,推行商税所得到的利益大于损失!
更何况,损失最大的不还是文官集团么?
今年信国公汤和也病逝了,汤和刚开始只被封为中山候,在洪武十一年进爵信国公,今年病逝,朱元璋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本来宋国公冯胜也应该在今年被朱元璋无罪赐死,但因为朱权的干预,朱元璋的刀在今年早早就收了。
武将集团的老将是真不多了,不能再和皇帝离心离德,否则文官集团必然做大!到时候皇帝虽然有损失,但损失最大的还是他们武将集团啊。
武将集团为首的几个大佬纷纷拱手,异口同声的道,“臣等遵旨!”
“臣等遵旨!”武将集团的人眼看几个大佬都表态了,也纷纷附和。
翟善还是不死心,再说道,“陛下,商人若集体拒不遵行该如何?”
“刑部尚书,抗旨不尊罪该如何?”朱权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点了刑部尚书杨靖的名。
杨靖站出来道,“抗旨不尊,罪该满门抄斩。”
“听到了?”朱权看向翟善,淡淡的问道。
翟善听后,还是不甘心。
如此重税若是推行下去,那一个月得损失多少钱啊!
“陛下,即便商人遵旨而行,但他们罢工该如何?他们不想干了,这总不犯法吧!”翟善继续咬着牙问道。
本以为朱权会退步,然而迎来的却是朱权的一声冷哼。
“不想干了?那就别干了!敢跟朝廷甩脸色,那就三代不许再从商!三代不许参加科考!朕相信他们不干,有的是人干!”
朱权冷声吩咐,如此态度吓得满朝文武狠狠一惊。
三代不许从商?
还三代不许参加科考?
这他妈谁敢撂挑子?这个行业又不止他们一个人,他们一旦撂挑子,再加上朝廷的限制,他们立马就能被同行蚕食殆尽。
文官集团那些人顿时心如死灰,如丧妣考。
武将集团那边虽然也很肉疼,但是这次只当是赔本赚吆喝了。
少赚点钱而已,又少不了一块肉!
“是,臣等遵旨。”百官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只不过再也不是中气十足了。
呜呜呜。
“不过,商税改革,商人的地位也该升一升了,朕许商人为官,他们的孩子也可入国子监读书,商部还空着不少位置呢!退朝后叫商部尚书夏元吉来御书房见朕。”
朱权深知打一巴掌给颗甜枣的道理,恩威要并施,才是帝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