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兴宇刚想说话,便见到太监正弘走了进来。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朱元璋上下打量着正弘,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只是沉默的看着他。
正弘咽了咽口水,紧握的双手更加用力起来。
“让标儿进来吧。”朱元璋突然开口说道。
正弘好似脱了力气一样,赶忙道了一声是,便转身叫朱标进屋。
朱标迈着沉稳的步伐,身后带着刘璟,走了进来。
“儿臣拜见父皇。”
“臣刘璟,参见陛下。”
朱元璋很随意的说道:“上座。”
待朱标和刘璟都坐下,朱元璋继续对齐兴宇说道:“继续说。”
一句简单的继续说,让朱标和刘璟的心里都产生了好奇。
齐兴宇看了眼刘璟和朱标,他不认识刘璟,但是看刘璟明亮的眼神就能看出,刘璟是一个聪慧之人。
“关于诚意伯言大明六百半……微臣认为,诚意伯所言非虚。”
齐兴宇简简单单一句话,给新进场的两个人狠狠地震惊了一番。
刘璟瞳孔在一个瞬间缩成了针尖,紧接着便赶忙调整坐姿,希望自已的神态没有露出什么纰漏。
而朱标则眼神微眯,显然在等齐兴宇的下一句话。
“哦?你也认为刘伯温说的没错?”
听着朱元璋带着一丝笑意的疑问,齐兴宇壮着胆子,点了点头。
“回禀陛下,实际上任何人都能的出这个结论。”
朱元璋轻抿一口茶水,似乎不是很在意的样子说道:“说给咱听听。”
齐兴宇对朱元璋拱了拱手:“接下来微臣乃是纸上谈兵之言,还望陛下切莫往心里去。”
“微臣之所以认为,诚意伯所言非虚,实际上从历史上就能推断出来。”
“我华夏从夏朝开始,至今到我大明朝,便无一过三百年的王朝。”
朱标在一旁突然开口:“夏商周汉,无不过了三百年,你这个无一过三百年王朝的结论,从何而来?”
齐兴宇看向朱标,对朱标说道:“太子殿下,夏商周无不三百年后分崩离析,只剩中央政权苟延残喘,此可称国乎?”
“至于汉朝,灭亡过一次,借着尸体重生的大汉还是不是以前的大汉,还犹未可知。”
朱标显然还想问什么,朱元璋稍稍用力的将茶杯放在桌子上,一声脆响打断了朱标想要继续询问的话。
“说得好,能有这份真知灼见,待在太医院太可惜了。”
“不过按照你这么说,那我大明岂不是两百七八十年,也会灭亡?”
齐兴宇听到朱元璋突然这么说,赶忙摇头否认:“怎么会?我大明少说也有六百年!”
听到齐兴宇紧张的说六百年,朱元璋哈哈大笑两声:“你倒是敢说。”
齐兴宇赶忙解释道:“陛下,臣此言非虚,还记得臣之前说过,生产力的提升,能解决农民起义的问题吗?”
朱元璋闻言低眉思索片刻,随后抬起头看向齐兴宇:“行了,多了你也不用解释了。”
“你来和咱说的,咱都知道了,咱信你一次,会用一切手段抵住动荡。”
“如果事后没有跟你说的一样,恢复平稳,就别怪咱……”
齐兴宇赶忙对朱元璋说道:“臣甘愿枭首以偿皇恩!”
朱元璋冷哼一声:“把咱当成什么人了?到时候滚回家种地就行了。”
齐兴宇长舒一口气,赶忙起身道:“那微臣就先回去了,天下的百姓全都仰仗陛下了。”
朱元璋很随意的摆了摆手,等齐兴宇离开御书房之后,朱元璋才开口和刘璟说道:“你觉得刚刚那个小御医说的如何?”
刘璟皱着眉,听到朱元璋问话,这才开口说道:“真知灼见,是有大见识的人才能说出的话,只是后半他说的……臣没听懂,生产力是什么东西?某种能够生产物品的力气?”
朱元璋闻听此言,只是轻笑一声,却没开口解释,而是说起了别的事情。
又聊了两句,朱元璋勉励了刘璟几句之后,刘璟便起身告退。
“到底是聪明人,知道审查时度……和他爹一个性格。”
听到朱元璋的评价,朱标笑着点点头,却开口问起了齐兴宇的事:“父皇,那齐兴宇和您说了什么?”
朱元璋淡淡说道:“小事情,不过是用白银当货币会有一些小问题。长时间没什么影响,短时间内会损害大部分士族的利益。”
朱标转了转眼睛,疑惑的看向朱元璋:“损害士族的利益?他是来为士族求情的?”
朱元璋轻轻的摇摇头:“你太小看他了。”
“他不只有才学,还有一颗兼济天下的的心……虽然本质上他确实是在为士族讨好处,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为那些更底层的百姓谋福。”
“你知道的,很多士族为了表示忠诚,虽然不信任咱大明,却在朝廷办事的时候,收了很多的宝钞吧。”
朱标点点头,回忆了一下当初刚刚发布宝钞时候的情况,缓缓开口说道:“征调民夫,征蒙讨粮,士族们确实收下了很多的宝钞,只是后来宝钞越来越不值钱了,士族这才改为一半宝钞一半铜钱。”
“至于现在,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士族只要铜钱和银票,而不要宝钞了。”
朱元璋无奈的点点头:“本来咱也为这件事发愁呢,不印宝钞,我大明无钱可用,北地的蒙元还需要讨伐,那里的老百姓还没被救下来。”
“可是用宝钞应急,宝钞便越来越不值钱,士族和底层的百姓也会越来越不信任我大明。”
“这些事我都看在心里,但是……唉,知道也没办法,穷就是一切原罪。”
朱标听到这,心狠狠地抽动了一下,随即又看到朱元璋脸上轻松的表情,立刻反应过来,此事刚刚应该被齐兴宇解决了!
“父皇,莫不是刚刚齐兴宇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正事,标儿啊,你以后有福了。”
朱标瞳孔微微颤动,赶忙问道:“父皇,此事何解?”
听到朱标询问,朱元璋从袖兜中掏出一张宝钞,又掏出了一小块碎银子:“成立国家柜坊,白银和宝钞一比一兑换,无论换多少都允许兑换。”
“只要我们咬死售价,在长时间的尺度上,我大明的宝钞价值,将永远和白银绑定!”
“而想要做到这一切的前提,那就是……难以伪造的宝钞,以及海量的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