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搜索系统回大明

第57章 申请表单出世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搜索系统回大明
作者:
东风村长
本章字数:
4450
更新时间:
2024-07-11

老朱的突然提拔,对于齐兴宇来说,倒算不上什么特别意外的事。

也就是蒸汽机没有搞出来,不然齐兴宇认为,自已封个伯爵侯爵,这功劳应该是足够的。

只是齐兴宇现在不想调离到别的地方。

自已好不容易和太医院的同僚打好了关系,而且太医院内的人也才刚刚培养出一点科学意识。

现在这些太医已经学会了猜想、论证、总结三个步骤,接下来就是大踏步的继续往科学深处前进。

自已要是在这个时候突然被调走,谁知道以后太医院的科学萌芽,还能不能保护的住。

“陛下,微臣能拒绝吗?”齐兴宇面露一丝难色。

朱元璋有些诧异的看向齐兴宇,不解的问道:“升官你还不愿意?是觉得咱亏待你了?”

“放心,只要你那个蒸汽机制造出来,如果真的有用,那必然少不了你的好处。”

齐兴宇连忙开口说道:“陛下,非是臣不满意陛下的赏赐,而是……而是臣舍不得太医院的同僚。”

听到齐兴宇这么说,朱元璋往后仰了仰,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是喜欢那些同僚啊,还是喜欢别的东西啊。”

齐兴宇赶忙解释:“陛下,臣直言吧。目前除了太医院,臣哪里也看不上。除了臣身边的同僚,其他臣子,臣是一个也看不起。”

听到齐兴宇这番狂妄之言,朱元璋也忍不住咧嘴呵呵笑了笑:“你小子倒是狂妄,怎么?你现在搞个目前还没成功的蒸汽机,搞了宝钞的仿伪技术,你就能看不起其他人了?”

齐兴宇重重的点了点头:“陛下,微臣观朝廷百官,皆是废物。”

“好比那周庆子在陕西治理黄河水患,却是一再加码,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铜钱送到周庆子的手里,他却为了面子工程越做越大,要不是陛下年前叫停,怕是最后要加码到千万铜。”

“再说那户部,没有预算,没有规划,每年也只是统计收了多少粮食,年底在统计用了多少粮食,一份账能算出五个结果,这算什么户部官员。”

“其他五部,微臣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微臣认为,跟他们这群虫豸在一起,根本搞不好任何发明!”

朱元璋越听越沉默,刚开始听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一丝笑意,待听到最后笑意已经完全没有,只剩下严肃而冷峻的表情。

“你小子人不大,口气不小,且不说你后面没说的东西,单单说那户部。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运作,你现在口出狂言不屑于他,难不成你比传承了了千年的制度还要厉害?”

齐兴宇一昂首,故作骄傲的姿态:“自然。”

看到齐兴宇一副骄傲的模样,朱元璋微微眯眼,突然开口说道:“你个臭小子,难不成是为了给咱提意见?”

齐兴宇故作高深,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陛下说的对也不对,微臣确实有意见想提,但是这并不代表微臣就看得起六部的官员。”

朱元璋一只手拄在桌子上,另一只手的手指敲着桌面,淡淡开口说道:“你说你看不起六部官员,所以你打算还待在太医院,对吧?”

齐兴宇点了点头。

朱元璋陷入沉思,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你说户部的不是,那你又有什么想法?”

“若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只是在这空口白话,别怪咱不念叨你救了咱妹子的恩情,也要打你十个军棍,让你好好的长一长记性!”

齐兴宇一摆手:“微臣岂是那种空口白话之辈?”

“首先户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做任何事都没有预算。”

“年底统计了税收,却无第二年的花费预算。每次做工批钱的时候,也是说给就给,根本不考虑这次行动用了多少预算。”

“微臣认为,当开始让户部实行预算制度才对!”

朱元璋双手插在一起,看向齐兴宇:“说说。”

看到朱元璋这个姿势,齐兴宇就知道朱元璋是开始认真了。

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语言,齐兴宇拿起一张纸,开始边画边说:“陛下请看这个表格。”

齐兴宇随手画了一张后世常用的申请表单,在上面写下申请人、申请理由等字。

“之前的花销很难统计,那么微臣建议只是大致统计一下就可,比如去年前年花销多少,然后再做一下户部的月度花销统计,好知道哪个月份花销最多,花销的理由又是什么。”

“做好了前几年的预算,便可以根据前几年的情况,以此来反推今年的大概花销,哪个月因为什么理由花销大,也可以提前做好对应的准备。”

“比如今年单单是微臣听说的,便有陕西甘肃等地的黄河泛滥的情况,只要稍稍统计一下黄河泛滥的大概月份,便能统计出明年什么时候黄河有泛滥的情况,朝廷也可以提前对当地做出预防措施。”

“又比如旱涝蝗灾,想来放在十年乃至百年的尺度上,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朱元璋的表情很平淡:“这些事,位高权重之官,哪个不知道?”

齐兴宇缓缓抬头看向朱元璋:“陛下,心里知道,和写在纸上交给你,这能一样吗?”

“我们假设官员都知道,如果不把这件事写在纸上交给您,那么如果灾难发生,是不是谁都不用背锅了?”

“然而写在纸上那就不一样了,哪怕您不看,只要官员们不能确定您到底看没看,他们就一定会为了保证自已的乌纱帽,提前做出准备。”

“毕竟……白纸黑字,都是他们提前写下来的。”

齐兴宇这个统计,其实指导作用并不大,很多官员只要生活的足够长,经历的足够多,那么很多事情他们心里自已都会有点数。

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一说起灾难,就是无人能预料。

反手再说一句官员愚蠢,又会有人说人家聪明,什么都见过。

这种矛盾的情况,本质上还是很多事没有记下来,也没有落实下来。

只要把这些东西白纸黑字的记录在纸上,那可就有罪责的可能性了。

甚至还能提出一个审阅制度,要求每一份下级官员出示的预算,上级官员都要审查一遍。

目的可不是为了让上级官员彰显权力,而是等到追责的时候,可以质问:你明明都审查过了,为什么还能出现意外?

到时候要么是没有审查,那就是渎职之罪。要么是审查了,但是没有放在心上,那还是渎职之罪。

总而言之,只要在这个链条上,那等制裁到的时候,一个人都别想跑。

到时候为了保证自已的官位,那官员不做业绩都不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