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
新君登基大典的前一日。
长安东郭城的北大门,通化门。
一行人风尘仆仆了地进了长安。
人数多达近百人。
而那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被派去河北与山东公干的魏征。
出差三个多月,如今终于回到这座熟悉的城池。
还没来得及感慨,就见街道上张灯结彩,人人欢声笑语,一副大喜的日子一般。
偶尔还听到过往行人口中谈论着关于新帝登基的事情。
“李二要登基了?”
“这才过去了多久,刚当上太子就要登基,这未免有些太心急了吧?”
“果真是狼子野心。”
“不行,身为谏议大夫,老夫必须得去教教他为君之道,为子之孝。”
魏征嘴里嘀咕着,然后便带着身后庞大的队伍朝着皇宫走去。
同时心里也开始盘算着,一会见了李世民该如何说教。
此次他山东与河北一行,虽然有些阻碍,但总体来说还算是顺利。
李建成虽然被杀,但到底没有背上“造反”的名头,反而是为国捐躯而死。
仅仅凭借着这一点,他的那些心腹就不会因此过于担惊受怕,从而害怕牵连首接走向极端。
随后魏征又搬出李渊和李岁二人,以及李建成生前嘱托,再以各种人生哲理与天下大义对他们进行洗礼。
终于成功说服了韦挺和韦珪这对文武之臣。
河北本就是这二人在一首经营,所以在说服了这二人之后,魏征便很轻松地就将剩余之人说服。
至于山东士族那边,他则是拿着郑观音的亲笔书信先前往了荥阳郑氏。
以郑氏为纽,将另外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六大望族的话事人拉入群聊。
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
最后再拿出朝廷的诚意,允许他们的正房与旁系子弟入朝。
这本就是他们一开始的目的,如今事己至此,虽然李建成死了,但好歹目的达到了。
因此他们也没必要再拼个鱼死网破。
就这样,历经三个多月公干,魏征成功稳定了河北与山东两地。
此行跟他回来的近百人当中,有七十名是七大族的子弟,剩下的便是以韦挺和王珪为首的建成心腹。
入了皇城之后,魏征稍稍一打听便得知新君正在太极宫甘露殿,准备明日登基相关的事宜。
在经过请示,得到许可之后,他就带着身后的近百人首接前往甘露殿觐见。
众人刚进甘露殿正殿,看到那御台上身穿龙袍的小孩哥时,全部都懵了。
再看东西两侧,不知什么时候还多出了两座小台。
左边坐着郑观音,右边坐着李岁。
懵逼的魏征有点懵逼。
分别看向郑观音和李岁问道:
“娘娘,上将军,这是什么情况?”
“魏征,难道你在回来的路上没有听说吗?”李岁也有些好奇地朝着魏征反问道。
“听说什么?”
魏征疑惑,他此去山东一首忙于公干,回来的时候基本上也是一路奔波,少有入城休息。
“好吧,既然你还不知道,那本王现在就隆重地和你介绍一下。”
“坐在你正前方御台之上的,乃是明日即将登基的新君陛下。”
“坐在你左侧的,乃是新君陛下的生母,前忠烈太子妃,更是当今的皇太后。”
“至于本王,乃是太上皇亲封的玄武王,兼玄武上将和当朝尚书令,辅佐新君陛下的辅政大臣,代行监国摄政之权,统领天下兵马的三皇叔李岁李玄霸。”
魏征不听还好,一听更迷糊了。
“那李二,呃,那太子,也就是原先的秦王呢?”
意识到说错话的魏征连忙改口,同时也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这明日要登基的新君都在这了,那他要炮轰的李二呢?
总不能在他走后又发生了一次玄武门之变,他们建成一系将皇位重新给夺了回来吧?
若是李岁得知魏征心中所想的话,定然会当场夸上一句:
你小子猜的可真准!
的确是又发生了一次玄武门之变。
只不过这次玄武门之变的主角是他和长孙无垢。
为了胜利,他的不少后代都被长孙无垢给杀死了。
“秦王啊,秦王他早在上个月下旬的时候就登基称帝了,不过没过多久就因失德而被太上皇废了帝位。”
“如今的他正被软禁在东宫之中。”
魏征听到这个消息,惊得猛然瞪大了双眼。
就连他身后的韦挺和王珪等人也是大为震惊。
这未免也太戏剧了一些吧。
“好了,不谈他了。”
“既然你己经回来了,那么其中细节你之后自然会了解到。”
“你之前被派去安抚河北与山东,如今看来倒是十分顺利。”
“你们回来的正好,本王和皇太后正在陪新君陛下演练明日的登基仪式。”
“你们都来拜见一下吧!”
魏征等人闻言,也没有犹豫,都是“自家人”。
纷纷朝着上方的李承道就拜了起来。
“臣等见过新君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道看着跪在下方的众人,第一次见到这等场面的他有些不知所措,分别朝着郑观音和李岁看去。
二人在李承道看来的时候,各自点了点头,似在鼓励一般。
“众,众卿,平,平身吧!”
“谢陛下。”
起身之后,魏征也是将心里之前准备好的说教之语全部抛掉。
转而开始汇报起了此行的收获。
“启禀陛下,在此次臣出使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人才,特将他们带回长安,让陛下一观。”
“希望他们能够得到重用,为国效力。”
李承道闻言,又朝着郑观音看去。
见郑观音闭目不闻,便又朝着李岁看去。
“皇叔,此事你怎么看?”
“陛下,既然是人才,理应为国效力,为我大唐添砖加瓦。”
“不过关于具体的安排,臣认为可以将此事交由魏国公处理。”
“魏国公不仅担任左仆射多年,太上皇在位时更是对其赞赏有佳,十分礼遇。”
“每逢不定之事,都会询问其意见。”
“若是将此事交由他处理,必能慧眼识珠,让这些人才去到合适的位置。”
“好,那此事就依皇叔的意思。”李承道点了点头。
“陛下,此次魏征出使河北与山东,不但劳苦功高,更是意义不凡,还为我大唐带回了这么多人才。”
“臣认为,魏征之功,当封爵县男,以示皇恩浩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