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关羽手下的零陵太守

第67章 粮草运输:长江漕运的革新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开局关羽手下的零陵太守
作者:
北极尼卡
本章字数:
4000
更新时间:
2025-07-02

章武二年夏五月,建业大船坞的夯机声穿透晨雾。郝普踩着沾满桐油的木板拾级而上,抬头望见新落成的船台上架着半艘巨舰—— hull 尚未封舱,露出舱内纵横交错的木隔板,如同一具被剖开的巨鲸骨架。三名工匠正用榫卯结构拼接隔板,木屑落在下方排队等候的“仓船”蓝图上,将“分隔舱设计图”几字覆上薄尘。

“郝牧伯且看这‘水密隔舱’。”船匠头领李平掀起浸透鱼油的牛皮,露出舱底的铜制阀门,“若某舱进水,只需关闭此阀,余舱仍可承重。”他指向不远处正在试水的原型船,当船匠故意凿穿左舷时,仅左侧首舱缓缓下沉,其余舱室仍稳如磐石。

郝普蹲身敲击隔板,松木纹理间渗出淡黄色树脂。他想起三年前攻吴时,一支运粮船队在瞿塘峡触礁,整船蜀粮沉入江底,如今这道隔板或许能堵住那吞噬粮草的江眼。“何时能造好二十艘?”他的指尖划过图纸上标注的“每舱可储粮千斛”,耳边仿佛响起十万北伐军的辘辘饥肠。

未时三刻,诸葛亮的羽扇点在舆图的三峡段:“昔张仪筑江州,谓‘江水峻急,漕运艰难’,郝卿的‘牵夫驿站’可稳妥?”丞相府的沙盘上,几枚陶片代表着过往触礁沉没的粮船,而新插的红旗标记着规划中的驿站位置。

郝普展开一卷竹简,上面画着栈道与纤道的分布图:“己遣习珍率藤甲兵整修峡江纤道,每十里设一驿站,备足干肉与草药。”他想起上月亲赴三峡时,见纤夫们赤足踩在湿滑的岩壁上,腰间纤绳勒出深可见骨的血痕,“另制‘铁环纤道’,将铁桩打入岩壁,纤绳可绕桩转向,省却迂回之苦。”

窗外突然传来争执声,原东吴船匠郑泉被卫兵押至阶下。“某家世代造楼船,从未听说舱内加隔板!”郑泉的吴语带着怒音,指着郝普道,“此非吴越造船之法,定是蜀地蛮技!”

诸葛亮抚须不语,目光却投向郝普。自灭吴以来,江东工匠常以“正统”自居,抵触蜀地技术。郝普拾起地上的木槌,走到郑泉面前:“郑匠可曾见过楚地‘舫船’?晋文公伐楚,曾以两船并行为‘舫’,此隔舱之法,不过是将‘舫’化整为零。”他敲了敲隔板的榫卯节点,“且看这‘阴阳榫’,源自吴地‘木牛流马’之巧,非蜀非吴,乃天下之技。”

郑泉盯着榫卯处渗出的鱼胶——那是用江东特产的海鱼熬制,与蜀地的松香混合,竟比传统桐油更耐水泡。他突然想起父亲曾说,吴越造船虽精,却困于“一舱破则全船沉”,此刻眼前的隔舱,恰似为江东船艺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黄昏时分,郝普登上“飞云号”楼船,见数十艘仓船正沿秦淮河编队。船头立着沙摩柯,五溪蛮兵们赤膊挥舞着纤绳,藤甲上的铜铃与纤道铁环碰撞出奇异的节奏。“汉家船比五溪的竹筏稳当!”沙摩柯的蛮语混着汉语,他指着舱门处刻的北斗七星,“郝卿说这是指引粮草的星,比蛮夷的图腾更灵。”

船队行至石头城,守将朱然指着仓船问:“若曹军突袭漕运,这隔舱能挡箭矢么?”他曾在皖城见过曹军的床弩,那弩箭可穿透三层木板。郝普揭开舱顶的铁网——每舱顶部都覆着细孔铁网,既可透气,又能格挡流矢,网隙间还藏着竹筒盛的生石灰,若敌军登船,可掀网撒灰。

“还有这个。”郝普从舱底抽出一根包铁长杆,杆头绑着浸透火油的麻布,“每船备二十支‘火槊’,遇敌可从舱窗突刺,比寻常火攻更灵活。”朱然抚摸着铁网边缘的毛刺,想起去年在鄱阳被郝普火攻的夜袭,此刻这看似笨重的仓船,竟藏着无数克敌之法。

深夜的丞相府,刘备将鎏金酒爵按在舆图的寿春位置:“郝卿可知,朕昨晚梦见高祖过黄河,粮车陷于泥沼?”酒爵下的绢帛上,芍陂粮仓的标记旁画着蜿蜒的漕运路线,如同一道未愈合的伤口。

郝普展开新绘制的《长江漕运图》,图中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段水流速度:“己算定夏至后三峡水涨,仓船可趁涨水期下行,每船载重较寻常斗舰多三成。”他指着图上的红色箭头,“待首批粮草抵建业,便可试运至寿春,届时让马超的铁骑看看,汉家的粮草能追上胡马的脚步。”

诸葛亮突然轻叩案几:“曹丕若知我漕运革新,必派水师袭扰。”他的羽扇停在图上的“濡须口”——那是曹魏水师南下的必经之路。郝普从袖中取出隐鳞卫密报:“习宏己在濡须口布下‘假粮船’,舱内装的是引火硫磺,专等曹军来犯。”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郝普想起白日里李平说的话:“隔舱虽好,最怕舱板接缝漏水。”此刻他仿佛看见无数工匠正在灯下涂抹鱼胶,将蜀地的松香与江东的海鱼胶反复熬炼,首到那混合的胶质能堵住长江的波涛。

五日后,首批十艘仓船驶离建业。郝普站在码头上,见船头雕刻的朱雀图腾在阳光下闪烁——那是用东吴旧舰的铜钉熔铸而成,喙部却衔着蜀地的麦穗。当船队驶入玄武湖时,轮桨击水的声音与仓船破浪的轰鸣交织,恰似一曲由粮草谱成的战歌,正随着江水向北方流淌。

他知道,当这些载着分隔舱的船只穿过三峡时,当纤夫们在新修的栈道上踏出第一步时,那困扰汉家数百年的“北伐粮难”,或许真的能被这道木隔板彻底阻断。而他亲手打造的漕运体系,正如长江的水脉,正将蜀汉的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伐的前线,等待着那声叩响中原大门的战鼓。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