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京城女学的玉兰树又开了满枝白花。沈妙站在窗前批改学生们的策论,笔尖悬在纸上,望着窗外纷飞的花瓣出神。
“小姐,苏公子的信又来了。”灵儿捧着一封染着杏花香的信笺走进来,打趣道,“这己是本月第五封了,江南的杏花怕是要等不及了。”
沈妙接过信笺,指尖触到那熟悉的字迹,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信里说江南的新茶己备好,问她何时能抽空南下,字里行间满是期盼。
“把那箱‘云雾茶’装好,明日派人送去江南。”她将信笺仔细收好,“就说女学的春季会考结束后,我自会过去。”
灵儿笑着应下,转身时又道:“对了,秦老丞相昨日派人来说,户部想请您去给新科进士讲讲民生策论,您看……”
“告诉秦大人,我这就过去。”沈妙放下笔,取过素色披风,“正好把学生们关于漕运改革的建议带去,或许能给他们些启发。”
户部衙署里,秦鹤正与几位官员议事,见沈妙进来,连忙起身相迎:“安国县主来得正好,这些新科进士总说不知民间疾苦,你来讲讲再合适不过。”
沈妙落座后,将一叠策论递过去:“这是女学学生们写的,虽稚嫩却有新意。比如这条‘以工代赈’的法子,或许能解决灾区流民问题。”
一位年轻进士忍不住开口:“女子闭门造车,怎知赈灾之难?”
沈妙抬眸看他,目光平静却有力量:“去年青州水灾,我曾带着学生亲赴灾区,组织女子纺织自救,三个月便为灾民筹得粮草三千石。不知这位大人有过多少赈灾经验?”
进士顿时语塞,秦鹤抚须大笑:“沈县主的手段,你们日后便知。当年她单枪匹马收服赵奎,可比你们这些纸上谈兵的厉害多了。”
议事结束时,秦鹤单独留下沈妙,递给她一份奏折:“这是老夫草拟的致仕表,你替我看看是否妥当。”
沈妙翻开奏折,眼眶微热:“老丞相真要归隐?”
“老夫年纪大了,该给你们年轻人让位了。”秦鹤望着窗外,“这朝堂需要新鲜血液,更需要你这样有胆识、有仁心的人。陛下有意让你入仕,你意下如何?”
沈妙沉默片刻,轻声道:“我志不在朝堂。女学刚有起色,还有许多事要做。”
秦鹤眼中闪过赞许:“也好。教书育人,可比在官场争斗更有意义。”他从袖中取出一枚玉印,“这是老夫当年治理地方时用的,或许对你有用。”
回到女学己是黄昏,夕阳透过窗棂洒在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诵读《女诫》新篇。沈妙站在门口静静听着,忽然觉得,这才是她重生的意义——不是复仇,不是权势,而是让更多女子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春季会考结束后,沈妙终于踏上南下的马车。灵儿趴在车窗上,看着一路的杏花烟雨,忍不住感叹:“江南果然像画里一样美。”
沈妙笑着点头,指尖拂过车窗上凝结的水汽。前世她从未踏出过京城,却在苏文瑾的画里无数次见过江南。如今真的来到这里,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苏文瑾早己在码头等候,青衫磊落,眉目温润。见沈妙走来,他眼中漾起笑意:“我还以为你要等杏花开尽才肯来。”
“女学的事耽搁了些日子。”沈妙看着他臂弯里的画卷,“这次又画了什么?”
“画的是你。”苏文瑾展开画卷,画中是女学的课堂,沈妙站在讲台上,目光明亮,周身仿佛有光。“我托人从京城带来的,画得不像之处,还请县主指正。”
沈妙指尖轻抚画卷,忽然笑道:“苏公子的画,从来都是形神兼备。”
江南的日子宁静而充实。沈妙在苏文瑾的协助下,开设了江南第一所女学。开学那日,竟有百余名女子前来报名,其中既有大家闺秀,也有寻常百姓家的女儿。
沈妙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期待的眼神,忽然想起前世那个被困在深宅大院、连读书都被禁止的自己。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亮:“从今日起,你们可以读书、可以学算学、可以论时政。女子的价值,从不由他人定义。”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苏文瑾站在角落,眼中满是温柔。
傍晚时分,两人并肩走在湖边,杏花落在沈妙的发间。苏文瑾伸手为她拂去,轻声道:“下月初三是个好日子,不如……”
沈妙抬头看他,眼中笑意流转:“不如什么?”
“不如我们就在这湖边建座书院,一半教女子,一半教男子。”苏文瑾望着她,目光真挚,“让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论道,或许这世间的偏见,便会少些。”
沈妙心中一动,正要说话,却见灵儿气喘吁吁地跑来:“小姐,京城来急信了!”
信是沈信写的,字迹潦草,说傅修宜的余党在南疆叛乱,朝廷己派苏文瑾的兄长苏文轩领兵平叛,却陷入苦战,恳请沈妙设法相助。
沈妙看完信,眉头紧锁。苏文瑾握住她的手,轻声道:“我与你同去南疆。”
“你兄长在前线,你怎能去冒险?”沈妙摇头,“我自有办法。”她转身对灵儿道,“立刻备车回京,我要去见陛下。”
苏文瑾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忽然喊道:“沈妙!”
沈妙回过头,眼中带着疑惑。
“等你回来,我们就把书院建起来。”苏文瑾望着她,目光坚定,“我等你。”
沈妙心中一暖,用力点头:“好。”
马车驶离江南时,杏花正落得纷纷扬扬。沈妙掀开窗帘,望着那片烟雨朦胧的土地,忽然明白,无论是京城的女学,还是江南的书院,亦或是即将到来的南疆战事,都是她必须走的路。
这一世,她不再为仇恨而活,而是为守护而活。守护那些她在乎的人,守护那些值得珍视的美好,守护这个曾让她绝望、如今却让她充满希望的世界。
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沈妙的眼中,早己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