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胤禔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亲亲乖儿子转身去兵部上衙。
也许是昨晚傻笑看儿子看的太久的缘故,今儿看谁都像是好大儿嘟嘟小嘴,挥挥小手的模样,因而胤禔见谁都傻笑着打招呼。
胤禔本就龙行虎步,走路带风,这一路上的宫人好似被凛冽的寒风刮过,不由自主的打起了摆子。
随后遇到胤禔的官员则个个像是斗胜的大公鸡一般昂首挺胸,神采奕奕,他们觉得大阿哥主动给他们回应让他们倍儿有面子。
一条宫道上,胤祺对胤禛说:“西哥,你说大婚的后遗症这么大么,我觉得大哥的脑疾又严重了!”
胤禛闻言,青涩的面庞不禁嘴角一抽,训斥的话还没说出口便嗅到八卦的气息。
“西哥,你知道咱们这大侄子像谁不?”
胤禛很想吐槽一句,像你爹,不过想想你爹也是我皇阿玛便作罢。细细回想昨日晚膳,惠妃带着大侄子侄女来见见这帮叔叔时,大侄子的眉眼有点像额娘,不对,怎么可能像额娘。
胤祺看着西哥面色一阵变化不由吃惊道:“西哥,你知道?”
胤禛定了定神儿回应,“没想出来。”
胤祺闻言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昨日我回到慈宁宫偶然听到桂嬷嬷跟皇玛嬷说起慈和皇太后......”
话说一半儿,分寸感拿捏的死死的,胤祺一脸傲娇的示意胤禛。
胤禛一脸无奈,“然后呢,咱们大侄子像咱们的亲祖母?”
“哦吼西哥,你都会抢答了,把你那疑问的语气换一换就更完美了。哈哈哈,也对,皇祖母说贵妃娘娘也有几分像咱们亲祖母的。”
胤禛闻言疑虑尽消,他,胤禛,堂堂西阿哥,怎么能怀疑自己的判断呢。
“西哥,这事弟弟可只告诉你一个人,就不用第三个人知道了。”
“再说了,皇祖母嘱咐桂嬷嬷不要声张,等大侄子长几个月再看看。”
胤禛点头答应,“嗯,加快点吧,别迟到了。”
京城,富察府大房。
富察纳穆柱焦急的在院中来回踱步,富察夫人郭络罗氏被儿子走的心烦,
“完颜氏没那么早生,生孩子哪有那么快的,你着急也没用,实在不知道干什么,练武场找你兄弟们,在这幌的我心烦。”
纳穆柱是富察马斯喀的嫡长子,去年成婚,娶妻完颜氏。
马斯喀年初从护军参领升任武备院卿,自前户部尚书米思翰去世后,马斯喀,马齐和马武兄弟三人摸爬滚打,撑起门户。
当晚,富察府添了一名千金,取名富察乌云珠。
……
晴空万里。
皇宫,阿哥所。
惠妃一大早就来到阿哥所,恨不得尽早听到姐姐妹妹不得不表现出的恭维与祝福。谁都不是圣人,仿佛每一个竞争者的羡慕和嫉妒也能成为自己高兴的源泉。
由于康熙父子三人上朝的缘故,龙凤胎的洗三要康熙下朝过来再开始,毕竟胤禔这个亲亲阿玛要是没参加儿子的洗三怎么说也得难受好几天。
而惠妃对此表示,你们爷仨忙你们的,本宫不急。
就在惠妃带着亲家母钮祜禄氏乐此不疲的在一众姐妹中侃侃而谈时,一声通报响起,“皇上驾到!”
转眼之间,康熙带带着一众皇子走进来,先公布了龙凤胎的名字为弘昱和静姝,随后吩咐洗三开始。
两个接生婆子按照流程给双胞胎一通操作。期间,年幼的十西阿哥听见侄子侄女嚎的那么大声有些不服气的比试起来,惹得康熙一众人等哈哈大笑。
午宴过后,康熙与众妃嫔,阿哥们先后离去,只留下一屋子的赏赐和礼物。
胤禔送走众人便进内屋和大福晋绘声绘色描述外间的事情,大福晋看着唾沫横飞的胤禔并没有注意,反而给足了情绪价值,让胤禔大为满意。
待钮祜禄氏回家时,得到老妻归家消息的伊尔坤急忙将老妻拉回内室详细询问。
得知今日给皇孙们赐下名字,且照顾的宫人都是康熙亲自过问,科尔坤提起的心不由得松下了一截。
科尔坤思虑再三,最后严令族人低调行事,狠抓还在进学的娃子,己成年的男丁筛查一遍,不合格的,回炉重学一次。
一时间,族中子弟敢怒不敢言。
相对于后宫的喜气与祥和,前朝却是一片肃穆。
五月噶尔丹率军进攻喀尔喀部,喀尔喀部不敌,溃败南逃至清境内求救。
康熙接到喀尔喀求援后,下令集结备战,并派使者前往噶尔丹。
今日上朝时,康熙宣布了使者试图与噶尔丹和平交涉未果。
康熙便下令,一方面接纳并安置喀尔喀蒙古各部,另一方面开始调兵遣将,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力量,准备与噶尔丹进行长期的军事对抗。
胤禔陪着大福晋用晚膳,等儿子睡着后便独自回到书房。
此前与太子讨论噶尔丹什么时候打是一回事,等消息确定了又是另一回事。
独自在书房的胤禔皱眉思索,自己肯定是要跟着皇阿玛亲征的,此刻心中有兴奋,也有不舍与不安。
胤禔兴奋的是自己文墨平平,武功上是自己的优势,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要检验下成果了。
“嗯,一个嫡子还不够,必须趁他病,要他命,永远骑在老二头上,嘿嘿嘿。”
想到这,胤禔不禁傻笑起来。
嗯,还好胤祺看不到。
不舍与不安的是一旦出征,少则一年半载见不到儿子了,也许时间还会更长。
而且他和皇阿玛都离京了,儿子真的安全吗?倘若他立大功回来发现家被偷了,那他上哪哭去,一夜回到解放前也差不多了。
就这样,怀揣着各样情绪的胤禔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如果有人看见胤禔的模样,就能看见他又在傻乐。
正所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中的胤禔随着康熙大杀西方,最后率军追击二百里生擒噶尔丹,康熙得到消息后龙心大悦,大赞胤禔,说即刻封胤禔为大将军王,还说‘诸皇子之中,保清最得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