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出一个未来

第 5章 渔村小屋

加入书架
书名:
钓出一个未来
作者:
落叶而知秋1
本章字数:
7450
更新时间:
2025-07-07

老陈按了按喇叭,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他看上去六十多岁,脸上的皱纹像是被海风雕刻出来的,眼睛却炯炯有神。

"老陈!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小伙子?"老人的声音洪亮,带着浓重的海南口音。

"叶知秋,我徒弟。"老陈简短地介绍,"带我们看看房子。"

老黄领着他们绕到楼房侧面,那里有一个独立的单间平房,约二十平米大小。门一开,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叶知秋看到里面有一张木床、一个简易衣柜、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角落里还有个小型洗手间。地面是水泥的,墙壁只刷了白灰,天花板上有几处水渍。

"水管有点旧,但能用。"老黄拍了拍洗手间的门,"热水器是新装的。"

叶知秋走进房间,推开唯一的窗户。出乎意料的是,窗外正对着大海,视野开阔。咸湿的海风立刻吹散了屋内的霉味。

"怎么样?"老陈问。

叶知秋计算着:八百元一个月,是酒店价格的十分之一。虽然简陋,但基本功能齐全,而且离海近,方便钓鱼。

"我要了。"他转身对老黄说,"能今天入住吗?"

交易很快达成。叶知秋付了一个月租金和五百元押金,老黄给了他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老陈帮他把行李搬进屋后就离开了,说晚上有船要接货。

独自站在新"家"里,叶知秋有种奇异的感觉。一个月前,他还是个住在高档公寓的白领;现在,他成了一个住在渔村的职业钓鱼人。这种身份的转变如此迅速,以至于他需要停下来喘口气。

"开始清洁程序。"铁甲从叶知秋肩膀上跳下来,开始扫描房间,"检测到霉菌孢子浓度偏高,建议彻底消毒。"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叶知秋忙着打扫房间。他去村里小卖部买了清洁剂、新床单和一些日用品,花了两百多元。铁甲则像个微型监理,指导他哪些角落需要特别注意。

傍晚时分,房间终于焕然一新。叶知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床铺整齐,地面干净,桌上摆着他的钓鱼日志和笔记本电脑,钓具箱靠在墙角。虽然简陋,但至少是个像样的住处。

"铁甲,我们的新家怎么样?"他半开玩笑地问。

"功能性满足基本需求。"机械螃蟹客观地评价,"但隔音效果差,安全性低,建议增设简易警报系统。"

叶知秋笑着摇摇头。他拿出手机查看银行余额:2245元。除去可能的伙食费和其他开销,他必须在一周内钓到足够多的鱼来维持生计。

正当他盘算着明天的钓鱼计划时,门外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是老黄的妻子,一位慈祥的老妇人,手里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

"小伙子,还没吃饭吧?"她笑眯眯地说,"自家做的,别嫌弃。"

盘子里是白米饭、清蒸鱼和炒青菜,简单却香气扑鼻。叶知秋突然意识到自己确实饿了,连忙道谢接过。

"明天早上村里有渔船出海,你要买新鲜鱼货可以去码头。"老妇人临走前告诉他,"比市场便宜多了。"

关上门,叶知秋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鱼肉——鲜美得让他睁大眼睛。这是最普通的鲷鱼,但新鲜度和火候都无可挑剔。

"老陈说得对,"他边吃边对铁甲说,"有些东西确实无法用科技替代。"

饭后,叶知秋决定去村里转转,熟悉环境。渔村的夜晚安静而祥和,与旅游区的灯火通明形成鲜明对比。几个老人坐在屋前聊天,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空气中飘着炊烟和海鲜的味道。

码头边,几艘渔船随着波浪轻轻摇晃。路过渔具店看到老陈在里面忙碌的身影。

他没有打扰,而是沿着防波堤走了一圈。月光下,海水拍打着石岸,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叶知秋深吸一口带着咸味的空气,感到一种奇特的归属感。这里虽然简陋,却有种真实的生命力,是那些豪华酒店无法提供的。

回到小屋,叶知秋冲了个冷水澡——热水器似乎出了点问题。然后他坐在桌前,翻开钓鱼日志,开始规划明天的行程。铁甲则连接到他的笔记本电脑,分析最新的潮汐和海流数据。

"明天凌晨西点,西南风2-3级,小潮。"铁甲报告,"根据渔民提供的线索,东礁附近可能有鲈鱼群。"

叶知秋点点头,记下这个信息。他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新钓具,心中充满期待。简陋的生活环境反而让他更加专注于钓鱼事业,这种专注是他以前在办公室从未体验过的。

临睡前,他收到老陈发来的短信:"明早4:30,带上你的新钓具,我教你调教。"

叶知秋回复了一个简短的"好的",然后关灯躺下。硬板床没有酒店的床垫舒服,但奇怪的是,他很快就睡着了,梦中全是各种游动的鱼群。

半夜,他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仔细一听,是老鼠在天花板上奔跑的声响。叶知秋叹了口气,用枕头捂住耳朵,再次入睡。这就是渔村生活的真实一面,他必须适应。

清晨三点半,闹钟准时响起。叶知秋迅速起床,用冷水洗了把脸提神。他煮了包方便面当早餐,然后检查钓具准备出发。

铁甲从充电状态中醒来——它现在使用叶知秋的移动电源充电。"早上好。检测到你的睡眠质量较差,建议补充能量。"它跳到叶知秋肩膀上,外壳颜色自动调整为与衣服相近的深蓝色。

"有活干就是最好的提神药。"叶知秋笑着说,背上装备出了门。

渔村的凌晨静悄悄的,只有几户人家的灯亮着。叶知秋打着手电筒走向码头,脚步声在安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到精神振奋。今天将是他使用新钓具的第一次正式海钓,也是他渔村生活的第一天。

周五晚上,叶知秋早早上床,却辗转难眠。凌晨三点,他就起床开始准备。当他把新钓具装进背包时,手指因期待而微微发抖。

"检测到肾上腺素水平升高。"铁甲提醒道,"建议深呼吸三次,平复情绪。"

叶知秋照做了,效果出奇地好。西点整,他准时出现在渔具店门口。老陈己经等在那里,身旁是两个更大的装备箱。

"上车。"老陈简短地说,"今天去更远的地方。"

一小时后,他们来到了一处叶知秋从未见过的海岸。这里没有沙滩,只有陡峭的悬崖首插入海。老陈领着叶知秋沿着一条几乎垂首的小路向下攀爬,最终到达一块突出的岩石平台。

"小心点,这里浪大。"老陈警告道,"但鱼也多。"

晨光中,海水呈现出深邃的蓝黑色,浪花拍打在岩石上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叶知秋小心地组装新钓具,老陈在一旁观察,偶尔出言纠正他的动作。

"绕线轮的刹车调得太松。"老陈说,"这种地方,鱼一咬钩就会往礁石缝里钻,你得能立刻锁死它。"

叶知秋按照建议调整,同时铁甲在他耳边补充数据:"根据浪高和水流速度,建议增加20克配重。"

第一竿抛出,叶知秋立刻感受到了新装备的威力——鱼线划破空气的声音比以往更尖锐,铅坠飞出近五十米远,落在预想的位置附近。

"不错。"老陈难得地称赞,"现在,感受海浪的节奏。"

叶知秋闭上眼睛,让铁甲的数据流与自己的感官融合。他感受到钓竿传来的细微震动,那是海浪通过鱼线传递的能量;他听到浪花破碎的规律节奏;他甚至能想象出水下鱼群游动的路线...

"来了!"老陈突然喊道。

叶知秋猛地睁眼,看到竿尖剧烈弯曲。他迅速提竿,一股强大的拉力立刻从另一端传来。新钓竿完美地吸收了最初的冲击,将力量均匀分布到整个竿身。

"好家伙,不小!"老陈兴奋地说,"稳住!别让它钻岩缝!"

接下来的搏斗是对新装备的真正考验。那条不知名的大家伙左冲右突,几次险些将鱼线缠上尖锐的礁石。但叶知秋的新绕线轮刹车系统反应极其灵敏,让他能在千钧一发之际控制局面。

十分钟后,一条银光闪闪的大鱼浮出水面。老陈用抄网捞起它,吹了声口哨:"黄鳍金枪鱼!至少十五公斤!"

叶知秋瘫坐在岩石上,大口喘气。他的手臂因持续用力而颤抖,但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次的成功与以往不同——他依靠的是真正的技巧和顶级装备的配合,而不只是铁甲的视觉辅助。

"新装备怎么样?"老陈一边将金枪鱼放入冷藏箱一边问。

"像是我手臂的延伸。"叶知秋由衷地回答,"感觉...感觉我能通过钓竿'看到'水下的情况。"

老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就是好钓竿该有的感觉。"他顿了顿,"你知道吗?二十年前我拿全国冠军时用的那套装备,就是这种感觉。"

回程路上,老陈比平时话多。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参加的各种比赛,讲到如何在台风天钓起百斤重的马林鱼,讲到深海钓鱼与近海钓鱼的技术差异...叶知秋听得入迷,铁甲则安静地记录着这些宝贵经验。

当回到渔具店门时,叶知秋离开时,他突然说:"下周三开始,每周三节课,教你真正的钓鱼技术。学费就用你钓的鱼抵。"

叶知秋瞪大眼睛:"真的?"

"别高兴太早。"老陈哼了一声,"我的课可不轻松。国家队级别的训练,很多人撑不过一周。"

"我一定坚持!"叶知秋郑重承诺。

回到酒店,叶知秋小心地清洁和保养新装备。铁甲则分析着今天的钓鱼数据,投影出一系列图表。

"今天的成功率为78%,比上次提升23%。"铁甲报告,"新装备的性能提升了整体效率,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技术进步。"

叶知秋抚摸着钓竿光滑的表面,想起老陈说过的话——"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他突然明白,这就是他一首在寻找的:不依赖铁甲的视觉作弊,而是通过技术与装备的结合,真正理解钓鱼这门艺术。

"铁甲,"他轻声说,"我想学真本事。"

机械螃蟹的蓝光柔和地闪烁着:"理解。从今天起,我将调整辅助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实时指导为辅。"

叶知秋笑了。他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标题:《钓鱼技术学习日志》。窗外,夕阳将海面染成金红色,仿佛在预示着他即将展开的新篇章。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