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陷入僵局,巨大的压力让整个设计部都笼罩在低气压中。
穆宁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试图用更详实的数据模型和用户测试报告来说服商南屿和投资人。疲惫和挫败感如同藤蔓缠绕着她。
这天傍晚,她刚揉着酸痛的脖子走出公司大楼,手机就响了。是沈聿。
“穆宁,没打扰你吧?”电话那头的声音温和依旧,“上次听你提到项目遇到些挑战,正好我这边基金会新到了一些关于沉浸式艺术交互的前沿研究资料,想着或许对你有些启发?不知道有没有荣幸请穆总监喝杯咖啡,分享一下?”
穆宁本想婉拒,但听到“沉浸式艺术交互”几个字,心头一动。
沈聿的基金会资源和人脉,或许真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佐证。
而且……她此刻确实需要一个能理解她困境的局外人聊聊。
“学长太客气了,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上次你送我回家我就该请你吃饭感谢你的,地方你定?”穆宁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
半小时后,穆宁坐在市中心一家安静的艺术书咖里。
温暖的灯光,舒缓的爵士乐,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和旧书页的味道,与外界的压力和冰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沈聿己经等在那里,面前摊开几本厚厚的英文艺术期刊和打印资料。他今天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高领毛衣,金丝眼镜后的眼神带着关切:“脸色不太好,压力很大?”
穆宁苦笑了一下,没有否认,简单地说了说项目面临的困境和商南屿的态度。
沈聿认真地听着,没有急于评判,只是在她提到商南屿要求删除“引力场”时,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等穆宁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理性:
“商总的顾虑,站在项目整体风险控制和投资回报的角度,并非不能理解。资本总是趋向于规避不确定性。”
他推了推眼镜,将一份资料推到穆宁面前,“不过,‘引力场’的理念并非空中楼阁。你看这些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和蓬皮杜艺术中心近期的联合研究,他们提出的‘动态视觉流场’(Dynamic Visual Flow Field)概念,和你们的‘引力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己有成功的商业应用案例,数据反馈非常积极。”
穆宁立刻被资料吸引,如饥似渴地翻看起来。
沈聿在一旁适时地补充着关键信息,他的见解深刻独到,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并提供建设性的思考方向。他甚至还分享了几位国际知名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对类似交互形式的正面评价。
“有时候,决策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理念的阐述,还需要看到它在更广阔语境下的认可度和成功背书。”沈聿端起咖啡杯,目光温和地看着穆宁,“这些资料,或许能成为你争取保留‘引力场’的有力武器。”
穆宁看着手中沉甸甸的资料,又看看眼前温润儒雅、在她最困顿时伸出援手的学长,心头涌上一股暖流。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她倍感珍贵。
“学长,真的……太感谢你了!”穆宁由衷地说,眼底的疲惫被一丝希望的光芒取代。
“举手之劳。”沈聿微微一笑,镜片后的目光带着真诚的欣赏,“能看到你为热爱的东西如此坚持,我很敬佩。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
书咖温暖的灯光下,两人就着资料低声交谈,气氛融洽而专注。
穆宁沉浸在专业探讨带来的启发中,暂时忘却了商南屿带来的冰冷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