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麟皓下乡己数年有余。
北荒村在麟皓和村民们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从贫瘠盐碱地到旅游胜地的华丽转变,村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然而,生活总会抛出新的课题,让人陷入沉思。
这日,麟皓收到一封来自城里的信,是父亲亲笔所书。
信中提到,组织上考虑到麟皓这些年在农村的突出贡献,决定调他回城里工作,职位颇为不错。
字里行间,透着父亲的欣喜与期待,以及对儿子未来前景的看好。
麟皓把信捏在手中,心情复杂得如打翻的五味瓶。
他当然明白,回城意味着离开艰苦的农村生活,进入一个全新且舒适得多的环境,这对许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可一想到北荒村,想到村民们的笑脸,想到这片他倾注无数心血的土地,他的心便乱成一团麻。
他独自一人踱步到村口那棵老柳树下,这里见证了他初来乍到时的懵懂与迷茫,也见证了他的成长与坚守。
微风拂过,柳枝轻摆,仿佛在轻声安慰着他。
阿秀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轻声问:“麟皓哥,信里说了啥?”
她顺着麟皓的目光望去,看到了那封被攥得有些褶皱的信,瞬间明白了大半。她没再多问,只是默默陪着他,
静谧的氛围里,只听见风声与偶尔传来的鸟鸣。
村民们也陆续得知了这个消息,整个村子都被一种隐隐的担忧笼罩。老支书找到麟皓,开门见山:“娃,我们知道你为村里做了好多,可城里机会难得,你要好好想想,别耽误了自己。”
麟皓抬起头,首视老支书浑浊却透着关切的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明白老支书这番话的分量,老支书这是在为他着想,不想让他因北荒村而束缚了前程。
接下来的日子,麟皓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时常漫步在田间地头,看着村民们劳作的身影,看着孩子们在村头嬉戏打闹,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每一个场景都承载着他太多的回忆与情感,让他难以割舍。
一天傍晚,夕阳如血,麟皓再次来到村口的老柳树下,身后跟着老支书和阿秀。良久,他打破了沉默:“我想留下。”
老支书和阿秀都是一愣,随后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复杂情绪。老支书率先开口:“娃,你可想清楚了?这农村条件再好,也比不上城里。”
麟皓望着远方被晚霞染红的田野,坚定地说道:“我清楚。这些年,我和大家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看着这片土地一点点改变,有了感情。我走了,心里总感觉少了啥,而且 ,北荒村还有很多事等着去做,我舍不得离开。”
阿秀听到这话,眼睛瞬间红了,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流下来。老支书沉默了片刻,拍了拍麟皓的肩膀:“那你决定了?”
麟皓重重地点了下头:“决定了。”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村民们有的惋惜,有的理解,更多的是感动。
大家深知麟皓为村子付出太多,他的留下,无疑给北荒村的未来添了颗定心丸。
麟皓回城的消息不胫而走。
那晚,村民们自发在祠堂前的空地摆起了长桌宴,为麟皓送行。
桌上摆满了农家菜,有阿秀拿手的炖菜,有大娘们蒸的豆包,还有老张头自酿的苞谷酒,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老支书端起酒杯:“麟皓,不管你走不走,都是咱们北荒村的骄傲。要是回城了,可别忘了咱这个家,常回来看看。”
麟皓鼻子一酸,端起酒杯,和村民们一一碰杯。
他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在微醺的酒意中,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第二天清晨,麟皓独自站在村口,看着眼前熟悉的田野和土坯房。他挥手告别,转身踏上了回城的路。
阿秀和老支书站在远处,望着麟皓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村口的枯柳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默默送别着麟皓,也默默期待着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