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酿酒香

第68章 金榜题名喜讯来

加入书架
书名:
小户酿酒香
作者:
大黑妹子
本章字数:
6412
更新时间:
2025-07-07

沈砚离家第七日的傍晚,林溪正在西厢房调试新砌的炉灶,忽听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福伯激动的呼喊:"少夫人!少夫人!喜报!"

林溪手一抖,正在测试水温的铜勺当啷一声掉进锅里。她顾不上擦拭溅到衣襟上的水渍,提着裙摆就往外跑。刚冲出院子,就看见福伯挥舞着一封信,老脸笑得皱成一团:"少爷考上了!州学榜文都贴出来了!"

林溪接过信,手指微微发抖。信封上是沈砚工整的字迹,比上一封厚实许多。她深吸一口气,拆开封口,里面除了一张信笺,还有一小截红色的绸带——这是金榜题名的象征。

信上写道:

"溪娘如晤:州学放榜,幸不辱命,名列第三。李学政甚为赏识拙作《论农桑与商贸相济之道》,特荐于节度使府户曹参军王大人。王大人阅后,询及'梨白春'之事,盖周掌柜己先为推介也。州学定于六月初一开学,吾将于五日后归家,商议迁居事宜。另,于州府酒市购得西域葡萄酒一壶,其味殊异,或可启娘子新思。砚顿首。"

林溪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个字都像蜜一样甜进心里。沈砚不仅考上了,还名列前茅!更令她惊喜的是,他的策论竟然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连带着她的酒也受到了关注。

"福伯,快去告诉老爷夫人!"林溪将信小心折好,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先去换身衣裳。"

她跑回房间,从箱笼里找出那套结婚时穿的红色衣裙,又戴上沈砚送的葡萄耳坠。对镜整理发髻时,发现自己的嘴角怎么也压不下来。

正厅里,沈父沈母己经闻讯赶来。沈父接过信细细阅读,严肃的脸上罕见地露出笑容:"好!不愧是我沈家的儿子!"

沈母则抹着眼泪:"这下要去州府了...那么远..."话虽如此,眼中却满是骄傲。

林溪上前握住婆婆的手:"娘放心,我们会常回来看您的。"

当晚,沈家杀鸡宰鸭,小小庆祝了一番。林溪还特意开了坛珍藏的"梨白春",请公婆品尝。

"这酒确实不凡,"沈父啜饮一口,赞叹道,"难怪连州府的大人们都感兴趣。"

林溪趁机提出:"爹,娘,我想着...既然要去州府,不如把酒坊的生意也拓展过去。沈砚信中提到的那个户曹参军,似乎对商贸很重视。"

沈父沉吟片刻:"你有把握吗?州府不比镇上,竞争激烈,规矩也多。"

"我想试试,"林溪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最坏不过是回来继续在镇上卖酒。但若成了..."她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沈母拍拍她的手:"年轻人敢想敢做是好事。我和你爹虽舍不得,但也知道不能绊着你们。"

第二天一早,林溪就回了趟娘家,将好消息带给父母。林家上下欢欣鼓舞,大嫂李氏挺着大肚子张罗了一桌好菜,二嫂王氏则拉着林溪问个不停。

"这么说,你们真要搬去州府了?"王氏既羡慕又不舍,"酒坊可怎么办?"

林溪早有打算:"二嫂,这段时间你学得很快,基础操作都没问题了。我想把'梨白春'和'三友酿'的配方完整教给你,由你负责生产。我则在州府负责开拓销路,咱们里应外合。"

王氏又惊又喜:"我...我真的能行吗?"

"当然,"林溪肯定地点头,"你做事比我大哥还细心呢。"

林父抽着旱烟,若有所思:"溪娘,州府开销大,你们刚去,用钱的地方多。这几个月酒坊的收益,你多拿些去。"

林溪心头一热:"爹,这怎么行..."

"别推辞,"林父摆摆手,"你为酒坊付出最多,这是你应得的。再说,你在州府打开局面,最终受益的还是全家。"

回家的路上,林溪的心里既温暖又忐忑。家人的支持让她感动,但即将面对的全新环境又令她不安。州府是什么样子?那里的酒市真的有机会吗?她和沈砚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吗?

这些问题在沈砚归来的那天,一一得到了解答。

那是五日后一个晴朗的下午,林溪正在西厢房调试新灶火,忽听院外一阵喧哗。她跑出去,看见沈砚风尘仆仆地站在院门口,身边停着一辆马车——不是离家时的那辆简陋驴车,而是挂着青布帘子的正规马车。

"溪娘!"沈砚看见她,眼睛一亮,快步上前。

林溪顾不得旁人在场,一把抓住丈夫的手:"你可算回来了!"这才注意到沈砚身后还站着个陌生男子,正含笑看着他们,顿时羞红了脸。

沈砚笑着介绍:"这位是州学同窗赵明远赵兄,家在州府开绸缎庄的,正好来这边办事,就一道回来了。"

赵明远约莫二十五六岁,面容和善,举止文雅,向林溪拱手行礼:"久闻嫂夫人酿得一手好酒,今日得见,果然蕙质兰心。"

林溪忙还礼:"赵大哥谬赞了。快请进屋用茶。"

进了正厅,沈砚从行囊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递给林溪:"给你的。"

林溪打开一看,是一套小巧的银制酒具:一只酒壶,西只酒杯,壶身上錾刻着葡萄藤的纹样,做工精美。

"这..."林溪惊讶地抬头。

"州府的银匠手艺不错吧?"沈砚有些得意,"我想着你品酒试酿时用得着。"

赵明远在一旁笑道:"沈贤弟为了这套酒具,可是跑遍了州府的银楼。最后还是在下的姑父店里才找到合心意的。"

沈砚耳根微红,赶紧岔开话题,取出另一个包袱:"这是给爹娘的。"里面是州府特产的丝绸衣料和上等茶叶。

沈父沈母乐得合不拢嘴,连声道谢。寒暄过后,赵明远识趣地告退,说要去镇上办事,晚上再来拜访。

待客人一走,沈砚立刻被全家人围住,七嘴八舌询问州府的见闻。他耐心地一一作答:州学有多大,宿舍条件如何,街市有多繁华...林溪在一旁静静听着,从丈夫的描述中拼凑出那个即将成为他们新家的城市模样。

"...最重要的是,"沈砚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我托赵兄帮忙,在州城南门附近找了处小院。离州学不远,又靠近酒市,月租八百文。"

沈父接过房契仔细查看:"位置不错,价钱也公道。"

沈母则关心实际生活:"灶台好不好用?水井近不近?邻居都是些什么人?"

沈砚笑着安抚:"娘放心,都打听清楚了。那院子虽不大,但五脏俱全。前租客是个做香料生意的,还留下了些家具。邻居多是些小商户,赵兄说那一片很安全。"

晚饭后,林溪和沈砚终于有机会独处。两人坐在后院的老梨树下,沈砚取出从州府带回的西域葡萄酒,用新买的银酒杯斟了两杯。

"尝尝,"他递给林溪,"和我们的酒很不一样。"

林溪抿了一口,浓郁的果香立刻充满口腔,酒液醇厚中带着微涩,确实与中原的酒风格迥异。

"好奇妙的味道,"她晃着酒杯,"像是...把整串葡萄的精华都浓缩在里面了。"

沈砚点头:"西域人用葡萄连皮带籽一起酿,所以颜色深,味道浓。我想着或许能给你些新灵感。"

林溪眼睛一亮:"我们可以试试用本地山葡萄,加入少量桂花平衡涩味..."她突然停下,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我,一说酿酒就停不下来。说说你吧,策论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引起官府的注意?"

沈砚饮尽杯中酒,娓娓道来。原来他的策论从林家酒坊的发展入手,论述了如何通过扶持地方特色产业来增加税收、改善民生。恰好节度使李大人正在推行类似政策,户曹参军看到后大为赞赏。

"...王参军还特意问起'梨白春',说若有机会要亲自品尝。"沈砚说着,握住林溪的手,"溪娘,我们的酒很可能成为州府扶持的地方特产代表之一。"

林溪心跳加速:"真的?那...那岂不是..."

"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沈砚接上她的话,"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月光下,两人相视而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

"我有个想法,"林溪突然说,"既然要去州府,我想把'林家酒坊'改个名字,让它听起来更...正式一些。"

沈砚赞同地点头:"确实。'林家酒坊'在村里镇上还行,到了州府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你想好新名字了吗?"

"沈林春酿,如何?"林溪眼中闪着光,"取我们两家的姓氏,加上'春'字,既指春酒,又寓意新生。"

沈砚轻声重复:"沈林春酿...好名字!"他揽过妻子的肩,"就这么定了。到了州府,我们一起把这个名号打响。"

夜风轻拂,梨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对年轻人祝福。林溪靠在沈砚肩头,望着满天星斗,思绪己经飞向那个陌生的城市。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挑战,但也有身边这个人,与她并肩同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