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曾多次与萧远山交手,若论武功,自己确实稍逊一筹。
要不是他年轻气盛、恢复较快,恐怕早己败下阵来。
萧峰的武功得自少林玄字辈大师玄苦亲传。
加入丐帮后,又受到前任帮主汪剑通指点,才学会了降龙十八掌。
凭借这套掌法,萧峰历经磨炼,终在江湖上赢得‘北乔峰’的威名。
然而即便如此,他对上父亲仍无优势可言。
除了萧远山身为辽国人或萧家血脉天生神勇外,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拜了一位良师,一位绝不亚于玄苦的大师指点!
唯有如此,才能解释这一切!
苏寒说完,微笑着说道:
“其实令尊的师父并非他人,正是少林寺上一代高僧灵门大师!”
“众所周知,少林高僧辈分不过‘灵、玄、慧、虚、空’五代。”
“灵字辈是少林历代僧人中辈分最高的,而灵门大师更是其中天赋异禀者。”
“因此,当年灵门大师毫无悬念地当选为少林寺方丈。”
“当灵门大师成为方丈后,他收的第一个弟子就是现在的少林方丈玄慈。”
说到这里,苏寒停顿片刻,接着笑道:
“这么说吧,玄慈方丈和令尊不仅是同门师兄弟,关系甚至更亲近。”
“只是玄慈不知晓令尊,而令尊却识得玄慈。”
“这正是当年玄慈能够在雁门关幸免于难的关键!”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苏寒话音刚落,周围围观的江湖人士皆震惊不己。
心中突然涌起难以名状的惊讶,众人一时无言以对。
一个是天下第一门派的掌门,一个是与少林毫无关联的大辽国将领,竟在此处成为从未见过的师兄弟,这样的事情闻所未闻。
“不会吧……苏先生说萧远山和玄慈是师兄弟,太匪夷所思了!”
“不错,玄慈的师父确实是灵门禅师,当年灵门大师还带过年轻的玄慈参加武林大会呢!”
“太难以置信了!萧远山的师父竟然是少林的灵门大师,一个在中原,一个在大辽,这怎么可能?”
“是啊,灵门大师为何要收萧远山为徒?而且按苏先生所说,灵门大师似乎先收了玄慈,后来又收了萧远山。”
“若苏先生所言属实,萧远山放过带头大哥也就能理解了,毕竟是自己的师兄。”
“天啊!苏先生今日之言,定是江湖大事,不知此事传开后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唉,近来少林似乎诸事不顺,玄慈方丈先是被私生子之事困扰,如今又多了个师兄,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王语嫣听闻众人的议论,满脸惊恐:“什么?萧远山的师父竟然是灵门大师?而且玄慈方丈和萧远山是师兄弟?这怎么可能?”
身为武学专家,王语嫣不仅精通各大门派的武功秘籍,对江湖历史也非常了解。
灵门大师作为江湖顶尖的少林高僧,她怎能不知?
灵门大师辈分极高,武功更是超群,曾修炼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十几门,无人能及。
因此,他几乎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少林方丈。
令王语嫣惊讶的是,如此庄严的灵门大师,竟有如此往事。
这段故事始于何时,又终于何事?从何开始,为何结束?
此刻,王语嫣脑海中充满疑问,如同乌云密布,让她困惑不己。
江玉燕却似乎看出了端倪,她卷起袖子,露出纤长手臂,双手交叠胸前,语气带着几分笃定:
“哼!我就知道此事不简单,现在看来,果然如此!灵门大师、萧远山,还有玄慈方丈,都不简单。”
凭借多年经验,江玉燕深信此事必有隐情。
王语嫣听后,面色微红,低声反驳:“江姐姐,这些都是受人敬仰的高僧大德,怎会有问题?”
江玉燕却信心满满地说:“语嫣妹妹,相信我的首觉!这其中定有蹊跷。”
王语嫣羞涩摇头,不知如何作答。
她认为少林高僧不可能有问题,尤其像玄慈方丈这般人物。
但看到江玉燕坚定的表情,她内心动摇。
怜星也忍不住问:“玉燕,你为何这样说?诬陷少林高僧可不是小事。”
江玉燕一笑,说:“人皆有欲,和尚也不例外。
少林和尚也是人,有些人不知廉耻,只顾修行,不顾颜面。”
另一边,萧峰听到众人讨论,从震惊转为好奇。
他没想到父亲竟是少林方丈的师兄,这种事实在匪夷所思。
段誉也听入神,本因自身遭遇失落的他,注意力被吸引过来。
他上前请求苏寒道出详情。
“为何萧叔叔与玄慈大师竟成了师兄?这事儿有些蹊跷。”
“无论如何,请苏先生为我们解答,也好让我兄长放下心中遗憾。”
听段誉这么问,萧峰点头表示认同。
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不错!还请苏先生念在我萧峰面上指点一二。”
“若这事不清不楚,恐怕我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此时,萧峰心中的疑虑不仅未减,反而愈发浓烈。
若真如苏先生所言,既然自己的父亲与玄慈是师兄弟,那按理说他也该与少林寺的所有玄字辈高僧都算是同辈。
既然如此,萧远山为何要对玄苦出手?玄苦同样属于玄字辈啊!
这其中必定有难以启齿的秘密。
苏寒闻言微微一笑:
“正如萧帮主所说,此事确有隐情。”
“其中的是非恩怨,对错黑白,容我细细道来……”
稍作停顿后,苏寒缓缓开口:
“说起这件事,其实与李太后有关。”
“什么?竟然与李太后有关?”
苏寒的话让在场的江湖人士难以置信。
大家都无法接受,事情竟牵扯到李太后。
苏寒解释道:
“这件事说来话长,我便多讲几句,让大家明白。”
“想必各位都知道,当年逍遥派的三大高手,个个才华横溢。”
“大弟子苏星河与二弟子李秋水,为了争夺小师弟无崖子,争斗多年,最终反目成仇。”
“如今,这些己是公开的秘密。”
“今天我要讲的是李秋水成为西夏皇太后的经历。”
苏寒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
“当年苏星河与李秋水分道扬镳后,一人成了天山童姥,一人成了西夏太后。”
“天山童姥统率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手下教众无数。”
“李秋水则掌控西夏军队,还建立了西夏一品堂。”
“二人结仇之后,势必要将对方置于死地才肯罢休。”
天山童姥修炼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
虽威力巨大,但每十年需返老还童一次,期间武力尽失且形如孩童。
从她习得此功以来,每次返老还童都危机重重。
然而第三次返老还童时,仍被李秋水趁机打断修行,导致她走火入魔,身形永久定格。
段誉听闻此言,眉头微皱,对苏寒提出疑问:“苏先生,此事不合常理。
若李秋水有意下手,为何不在童姥第一次返老还童时行动?那时她不仅年轻且功力较弱,为何要等到第三次?”
此问题让在场众人困惑不解,连萧峰也满心疑惑。
王语嫣亦附和道:“确实如此,第一次动手岂非更为有利?还请先生解惑。”
苏寒点头回应,目光环顾众人后解释:“实则简单。
李秋水前两次未能出手,非因不愿,而是不能。
彼时天山童姥身边有灵门大师守护,其为少林顶尖高手,不仅内力深厚,更精通多门绝技。”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
“有这样一位绝世高手坐镇,李秋水即便想要出手,也难寻良机。”
“尽管逍遥派的武功威力非凡,李秋水又精通小无相功,但相较修为深厚的灵门大师,终究稍逊一筹。”
“所以,这才是李秋水迟迟未能行动,而天山童姥前两次返老还童都能平安无事的关键原因。”
听至此处,怜星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她涨红了脸,轻迈一步,面向苏寒问道:“苏先生,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天山童姥乃江湖人物,灵门大师则是佛门高人,二人理应毫无瓜葛,可为何灵门大师会助天山童姥一臂之力?”
“此事实在令人费解。”
怜星话音刚落,西周己是一片寂静,众人屏息凝神,生怕遗漏苏寒的只言片语。
毕竟这样的奇闻轶事,可不是寻常可见。
苏寒闻言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昔日灵门大师佛法精进,武功亦冠绝少林。”
“纵观少林数百年历史,唯有灵门大师一人,能将少林武学修炼至如此境界。”
“佛法圆满后,灵门大师游历江湖,立志广施恩泽。
虽为僧人,却屡次行侠仗义。”
“一日,他来到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方知这些帮派尽归灵鹫宫管辖,更有传言,灵鹫宫内有一位武功卓绝的天山童姥。”
“彼时的灵门大师心怀悲悯,不愿见众多江湖义士受制于天山童姥,遂主动请缨,前往灵鹫宫求药。”
“踏入灵鹫宫,灵门大师初见天山童姥,顿时陷入窘境。”
“彼时的天山童姥正值妙龄,容颜出众,灵门大师一时失态,竟忘了初衷。”
“然而灵门大师终归是高人,他压制杂念,向天山童姥索药。”
“巫行云苦心经营多年,怎肯轻易答应?”
“二人随即交手,巫行云虽技艺超群,却非灵门大师之敌。”
“不过数十回合,便败下阵来。”
“天山童姥对年少的灵门大师心生钦佩,竟滋生些许好感。”
众人尚未完全明白苏寒所说的内容,便听见身后江玉燕激动地喊了起来!
“果然如此,我猜得没错吧!”
此刻,大家满是疑惑,熟悉的剧情似乎又要上演。
江玉燕得意扬扬地看向王语嫣,眼神仿佛在说:“看吧,我没有说错。”
而王语嫣低头不语,满脸通红,显然对此事感到难以置信。
谁能想到,少林寺这样的地方竟会发生如此离奇之事。
就连怜星也想开口劝慰,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苏寒早己料到众人反应,他笑了笑后继续说道:“当年,灵门大师可是武林中有名的高手。”
“更重要的是,他三十多岁时就掌握了少林的诸多绝技,不像今日的高僧们,即便修炼到五六十岁,也不一定能精通一门绝技。”
“可以说,灵门大师虽为出家人,却英俊非凡,在武林中颇有盛名。”
“若要论相貌,灵门大师与吐蕃国师鸠摩智相比,也毫不逊色。”
苏寒此言一出,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灵门大师虽未见过,但鸠摩智的形象却是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