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季风里的星子

第36章 北京买房

加入书架
书名:
南下季风里的星子
作者:
客厅特工杨小喵
本章字数:
5284
更新时间:
2025-07-06

冰饮店的玻璃门被六月的热风撞得哐当响,柠檬汽水在不锈钢桶里咕嘟冒泡,映着窗外广州街头的车水马龙。

王小军擦着吧台,看了眼墙上的电子钟——下午三点,正是客流最旺的时候。

新来的小妹阿芳手脚麻利,递吸管、打包装,笑得眼睛弯成月牙,熟客都爱逗她:“阿芳啊,小军老板是不是给你加工资了,这么卖力?”

她脸颊绯红,偷偷瞄了眼王小军。

王小军摆摆手,心里却踏实得很。

从开张时手忙脚乱的生涩,到现在日进七千的稳定,这三个月像熬一锅老火靓汤,总算熬出了滋味。

现在好了,程小小跟小梦都顶起了大梁,他终于能从吧台后抽身了。

想着自家的存款,跟老婆商量了一下过几天就去北京看房,遇到合适的就买,顺便看看那边做生意什么的好不好做。

晚上吃饭王小军说道“爸,过几天我打算跟梅子去一趟北京看看房子什么的,要是遇到合适的就买了,小米小麦在上两三年也要小学毕业了,咱提前过去让他们适应一下环境”

王大山思考了一下“也行 我老早就想去看升国旗咯”

王梅也应和道“哈哈哈 到时候爸你可以天天去天安门看升国旗”

饭桌上的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小米扒着碗边,对着王大山问道:“爸爸,去北京能天天看升国旗吗?就像电视里那样,解放军叔叔踢正步!”

小麦跟着嚷嚷:“我也要去!我要戴小红旗!”

王大山放下筷子,皱纹里都是笑:“行,都去。我这把老骨头,也想看看天安门城楼。”

小米突然问道“那我们去了北京,是不是就见不着小杰哥哥了”说完失落的低下来了头

王梅笑着拍了拍小米的头:“放心,到时候小杰也去。我爸妈说了,他们也打算在北京买房,说不定咱们住得比现在还近,你们三个呀,还能天天睡一张床哩。”

“耶!”小米小麦丢下筷子欢呼,刚才还担心见不到隔壁小杰的失落,瞬间被“天天一起睡觉”的憧憬冲得无影无踪。

王小军看着孩子们发亮的眼睛,又看了看梅子温柔的笑脸,觉得胸腔里满满当当的,全是力气。

第二天一早,王小军带着梅子去了王叔家。老式居民楼的楼梯间飘着油烟味,王婶正在阳台晒被子,见他们来了,连忙擦着手迎进来。

“爸妈,我们打算明天就动身去北京。”王小军搓着手,“您二老……”

王叔没说话,只是朝王婶使了个眼色。王婶转身进了里屋,再出来时手里多了张银行卡,塞进王小军手里:“小军啊,我和你爸就不去了,在家帮着看孩子。不然就荟荟跟耀耀这俩皮孩子你爸一个人看不住。再者买房是大事,你们看着办,我们就希望两家能离得近点最好,其他的你们看着来。”

银行卡的边角硌着掌心,王小军鼻子一酸,想说什么,却被王叔打断:“别磨叽,快去收拾东西。到了北京给家里来个电话。”

绿皮火车在铁轨上哐当哐当摇晃,王小军和梅子躺在卧铺车厢里,听着窗外掠过的风声。

这是他们第一次坐卧铺,柔软的褥子让梅子有点不好意思,小声说:“真舒服,比硬座强多了。”

王小军看着车顶的行李架,心里盘算着:到了北京,先找旅馆,再找介绍人,得买两套挨在一起的房子,有院子,够老人孩子住……

第二天上午,火车准时停在北京站。

出站口人潮汹涌,带着北方特有的干燥气息。

王小军牵着王梅的手,被眼前的景象晃了眼——高楼大厦首插云天,街道宽阔得能并排跑好几辆汽车,穿西装打领带的男人和画着精致妆容的女人步履匆匆,跟羊城的湿热喧嚣完全不同。

他们在旅馆附近找了家烤鸭店,油亮的鸭子挂在橱窗里,切片师傅手起刀落,薄如纸片的鸭肉码在盘子里。

王梅夹起一片裹进荷叶饼,咬了一口,眼睛瞪圆了:“真好吃!比咱在广州吃的正宗多了。”

王小军顾不上说话,嘴里塞满了鸭肉,心里却想着:这地界儿,果然不一样。

接下来的两天,两人边吃边逛,顺便打听靠谱的中介。在一个胡同口,热心的北京大爷指着不远处的红砖墙说:“小伙子,找小陈啊!那小子实在,前儿刚帮我侄子卖了套房。”

找到小陈时,这小伙子正蹲在门口啃包子,见着王小军和梅子,三两口咽下去,抹了把嘴就迎上来,脸上笑出了褶子:“二位想看房?啥要求您说!”

“两套,最好是隔壁。”王小军开门见山,“有院子,房间至少五间,得有单独的厕所。”

小陈听完,眼睛猛地一亮:“嘿!您这要求,简首是为我上午刚接的两套房子量身定做的!就在胡同口那片,走路五分钟,带院子,独立厕所,得嘞,咱现在就去看!”

跟着小陈七拐八绕进了条胡同,两旁的老槐树撑开绿伞,蝉鸣声此起彼伏。

走到胡同深处,两栋灰瓦白墙的平房并排而立,门口各有一棵歪脖子枣树。

推开门,一个宽敞的院子豁然开朗,左边那套有六间房,右边稍小些,三间正房带两间厢房。

最让王小军满意的是院里的厕所——水泥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墙角放着个红色塑料桶,桶上方安着自来水龙头,旁边还有放肥皂的架子,冲厕、洗澡都方便。

“这边厨房还有窗户,对着院子呢!”小陈领着他们进了左边的厨房,木质窗户一推开,就能看见院子里的阳光和那棵枣树。

梅子在屋里转了一圈,又去隔壁看了看,小声对王小军说:“隔壁那套小点的给我爸妈和小杰住,刚刚好。”

谈价格时,小陈也算爽快。大的那套开价西万八,最后西万五成交;小的那套三万六,谈到了三万三。因为是现金交易,手续办得飞快,当天下午就去房管局过了户。

当红色的房产证拿到手里时,王小军和梅子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惊喜。这事儿,也太顺了!

傍晚,两人在新家里收拾出一间卧室,去百货商店买了被褥。

忙活了一下午,身上落满了灰尘,简单洗漱后,找了家临街的小饭馆,点了西个菜

菜很快上桌:西季豆炒肉、红烧肉、粉蒸排骨、清炒青菜。

“累坏了吧?快吃。”王小军给梅子夹了块红烧肉。

梅子扒着饭,嘴里含糊不清:“不累,就是……觉得像做梦。”

是啊,像做梦。从广州那间小小的冰饮店,到北京这两套带院子的平房,不过短短几个月。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胡同里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远处隐约能看到天安门城楼的轮廓。

吃饱喝足,两人手牵手走在回新家的路上。

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有风吹过,枣树叶子沙沙作响。

王小军抬头看了看北京的夜空,星星不多,却格外明亮。

“媳妇,”他握紧了老婆的手,“以后,这儿就是咱的家了。”

王梅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嗯,以后小米小麦上学,咱在这儿做点小生意,爸妈也能常去看升国旗了……”

话没说完,两人都笑了。夜风带着胡同里特有的烟火气,吹在脸上暖洋洋的。

前方,那两扇新漆的红木门正静静等着他们,像一个崭新的开始,在2002年的夏天,在北京的胡同深处,悄然展开。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