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红舞鞋带来的精神冲击,如同跗骨之蛆,在林隙的意识深处持续啃噬。那种被活生生凝固、被当成藏品的极致恐惧,远比首接的暴力死亡更令人毛骨悚然。她强迫自己冷静,将汹涌的愤怒和恶寒转化为冰冷的分析。
第一步:锁定凶手身份——“收藏家”。
回溯信息指向明确:凶手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对舞姿的痴迷)、强烈的仪式感和掌控欲(手套、喷香雾)、充足的财力(巨大私密空间、金属收藏架)以及变态的收藏癖好(多名受害者被制成“雕塑”)。核心线索是那面由特殊金属管焊接而成、关键节点构成饲罪纹章的巨型收藏架!这种定制化的、带有隐秘符号的大型金属结构,是极其重要的身份标识。
她立刻行动:
梳理失踪案关联: 利用权限,调取岚城及周边地区近十年所有舞蹈从业者(尤其是芭蕾舞者)失踪悬案卷宗。重点筛选特征:年轻、舞技精湛、体态优美(符合“艺术品”标准),失踪前无显著矛盾或债务,失踪后现场无暴力痕迹或线索极少(符合被“精心挑选”和“仪式化处理”)。
艺术圈排查: 目标锁定在艺术收藏圈、赞助人、评论家、甚至某些有“特殊癖好”的富商或艺术家。回溯中凶手穿着考究西装,举止带着一种刻意的优雅,社会地位应不低。系统记录的饲罪纹章能量特征(强烈且稳定)是最高优先级扫描标准。
金属架溯源: 这是最关键的突破口!那种能反射冷光、管壁较厚、连接处能自然形成特定复杂纹章形态的黑色金属管,绝非普通建材。需要查找特殊合金供应商、高端艺术装置定制工作室或工业设计师。
交叉比对的结果令人心惊。岚城及附近三个城市,七年内竟有六名年轻优秀的芭蕾舞者和两名现代舞者离奇失踪,案件模式高度相似: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后人间蒸发,现场无痕,调查陷入僵局。她们如同夜空中悄然熄灭的星辰。
而艺术圈的排查,一个名字渐渐浮出水面——魏哲。
背景:岚洲著名艺术基金会“凝光会”的实际掌控者。家族背景深厚,财力惊人。
表面:儒雅博学,是多家顶尖艺术机构的理事和主要赞助人,尤其偏爱舞蹈艺术,常资助年轻舞者。在圈内口碑两极,有人赞其眼光独到,有人私下诟病其品味“过于偏执”和“控制欲强”。
可疑点:其名下拥有一处位于岚城远郊、由废弃纺织厂改造的私人艺术空间“穹顶艺库”,安保极其严密,从不对外完全开放,只偶尔邀请极少数“贵宾”参观其所谓的“实验性装置收藏”。有匿名传言称,其收藏品“令人不安”。
能量感应(初步): 林隙以“档案馆艺术史料调研员”身份,参加了一场有魏哲出席的慈善晚宴。当她刻意接近魏哲五米范围内时,系统立刻发出强烈警报:【检测到高浓度饲罪纹章能量残留!与目标金属架特征高度匹配!】魏哲身上,萦绕着那冰冷符号的气息!
·目标高度锁定:魏哲!他的“穹顶艺库”,极可能就是那座恐怖的人体雕塑陈列馆!
第二步:进入“穹顶艺库”,确认藏品,获取铁证。
首接申请搜查令?证据不足。魏哲的社会能量远超张桂芬。打草惊蛇,后果不堪设想。唯一的办法:深入虎穴。
“周队,我需要一个‘身份’,能让我进入魏哲的‘穹顶艺库’。”林隙再次拨通了周正的电话,声音冷静得可怕。
“魏哲?!”周正的声音带着震惊和凝重,“林隙,你确定?这个人……水太深了!他的‘穹顶’连我们想以消防检查名义进去都被层层阻拦!”
“我确定。里面有不止一具尸体,包括叶蓁蓁。饲罪纹章就在里面,能量反应强烈。我需要亲眼看到那面金属架。”林隙的语气不容置疑,“给我一个足够分量的、他无法拒绝的艺术圈‘身份’。”
“……好!我想办法!”周正咬牙应下,“给我两天时间!你做好准备,里面……极度危险!”
两天后,一个崭新的身份档案送到了林隙手中:林曦,旅欧新锐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专攻先锋肢体艺术与装置艺术,受国内某顶级艺术期刊特邀回国进行深度专题报道。配套的还有逼真的履历、发表过的文章(周正动用资源伪造)以及一份盖着期刊红章的正式采访函,点名希望专访魏哲先生及其神秘的“穹顶艺库”收藏。
魏哲的助理很快回复,魏先生对林曦女士的学术背景“很感兴趣”,欣然邀请她三日后下午前往“穹顶艺库”进行“独家深度参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