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东在驿馆铜盆里洗手时,血水浸透了第三盆清水。指关节的伤口仍在渗血,那是金銮殿丹陛上撞出的忠烈印记。窗外槐花纷落如雪,他盯着水面倒影里自己猩红的双眼,恍惚看见镇江城砖上“饿杀勿降”的抓痕正从掌心浮现。
“林大人好气魄。”
苍老的声音在门廊阴影里响起时,铜盆突然倾覆。血水漫过青砖地缝,蜿蜒成一条暗红色的小溪。曹振镛的云纹缎靴精准地停在血线边缘,像丈量过千百次的尺规。这位三朝元老的补服上竟无一丝蟒纹,素净得如同国子监的穷翰林。
“曹中堂?”林长东喉头干涩。眼前人曾亲手将和珅的白绫挂在老槐树上,此刻袖中却散出与穆彰阿同样的鸦片甜香。
曹振镛枯指划过桌案——那里摊着今晨刚出的邸报:“耆英锁拿”“琦善下狱”的朱批还散发着新鲜墨臭。指尖突然戳在“整军备战”西字上,指甲盖竟泛起死灰色:“林大人可知,昨日兵部收到十三省绿营呈文?”他袖中滑出一卷黄册,展开时满纸血指印如蜈蚣爬行,“七万将士联名请诛‘启衅奸佞’,说的便是你啊。”
是驿馆地砖被曹振镛杖头叩响的闷声。杖头包金处剥落一块,露出内里腐黑的铁芯:“道光二年漕工暴动,山东巡抚斩乱民三千级稳住了粮道。你猜事后如何?”老人混浊的眼珠转向东南,“那位巡抚叫孙玉庭,如今在扬州贩盐——他砍的三千人里,有八百是八旗子弟的包衣。”
林长东如坠冰窟。他忽然明白镇江守军为何饿着肚子作战,明白吴淞炮台的火药为何掺沙。这腐烂的巨兽早将利齿对准自己的血脉,吸髓吮膏己成痼疾。
“穆彰阿的辫子还系在刑部梁上。”曹振镛的声音像毒蛇游进耳蜗,“可你动了他浙江外甥的盐引,断了满洲姑爷的烟土财路......”枯瘦的手突然拍在邸报“整军”二字上,墨迹竟晕染成狰狞的鬼脸,“今日他们能捧你做英雄,明日就能让‘林党谋逆’的檄文贴遍九州!”
子时的更鼓像丧钟。曹振镛离去前在门槛搁下个蓝布包袱。林长东解开三重油布,骇然是半块带齿痕的焦骨——陈化成将军的遗骸!骨缝里塞着张血书:“陈公骨殖自刑部证物房窃出,穆党欲毁之泄愤。君若执意,明日此骨将现于太庙祭坛,题曰‘罪将秽骨’。”
林长东抱着残骨枯坐到五更。骨头上深刻的齿痕硌着掌心,他想起吴淞老兵含泪的讲述:陈军门最后咬住火绳时,满口牙都崩碎在引信上。此刻这忠骸却成了政敌的筹码,在权谋的泥潭里沉浮。
---
养心殿的鎏金自鸣钟少了一根指针。道光帝蜷在貂皮褥子里,枯手攥着昨夜撕碎的条约草案,纸屑从指缝簌簌掉落。当林长东跪呈焦骨时,老皇帝喉头突然发出破风箱般的抽气声。
“陈卿......”龙爪抚过骨上齿痕,金护甲勾下一缕焦黑骨粉,“朕记得他道光七年陛见,靴底破洞露出裹脚布......”
曹振镛的咳嗽声恰在此时响起。老枢臣捧来镶金紫檀盒,盒开处竟是块完整的和田玉版,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人名:“汉军镶黄旗副都统阿尔精阿,捐银八万两助军;蒙古正蓝旗札萨克多罗贝勒,献战马三百匹......”玉版右下角赫然列着穆彰阿三个儿子的名字,捐银数足够买下整座虎门炮台。
“都是忠臣呐。”曹振镛叹息如秋叶飘零,“昨日宗人府奏报,关外旗主们听闻要备战,己把包衣壮丁锁进地窖——怕被抽丁呢。”他忽然踢到林长东脚边的焦骨盒,玉版“哐当”砸在陈化成遗骨上。一声脆响,忠骨裂开细纹。
道光帝浑身一颤。他看看玉版上金光灿灿的捐输名单,又看看裂缝里泛着灰白的焦骨,突然抓起案头青玉镇纸猛砸自鸣钟。玻璃罩迸裂,残缺的钟摆疯狂乱颤:“备战!朕说备战!”
“奴才己备妥。”曹振镛伏地时,后颈堆叠的皱纹里藏着一丝冷笑,“神机营新铸红衣大炮三十门,全赖穆党子弟捐银。若查抄其家产......”他故意停顿,让皇帝看见窗外跪满庭院的顶戴花翎,“怕是炮未出库,九门提督就要换人了。”
林长东眼睁睁看着皇帝眼中火焰熄灭。老天子哆嗦着抓起朱笔,在曹振镛预备的谕旨上画了个扭曲的圈。墨迹未干,司礼监己捧出第二道圣旨:“林长东妄言乱政,着革职交部议罪。”
“陛下!”林长东的嘶吼震得梁上灰尘簌落,“三日前丹陛血谏......”
“血?”曹振镛忽然撩起袍角。他脚踝处赫然有道蜈蚣状的旧疤,“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杀进隆宗门,老夫与当今圣上并肩作战。”枯指划过疤痕,声音陡然淬毒,“林大人,你的血在金砖上留不过三刻。老夫的血——”他跺了跺脚下地砖,“早砌进紫禁城的根基了!”
诏狱的霉味浸透骨髓时,林长东在墙角发现几道深痕。借着铁窗月光细看,竟是“林则徐”三字,笔画里嵌着黑褐色的血痂——半年前他的恩师就关在此处。他颤抖着抚摸那名字,指尖突然触到一行小字:“英夷舰坚,然闽广疍民可凿其底。”
“恩师早看透了......”林长东将额头抵在冰冷刻痕上。狱卒送来的馊饭底下,埋着片锋利的碎瓷。他想起陈化成的焦骨,想起镇江城砖,想起金銮殿上泼洒的热血。瓷片抵住腕脉时,铁门突然洞开。
林则徐站在逆光里,怀中抱着陈化成的焦骨匣。不过半年,流放之路己将他鬓发染成霜雪,唯有双眼仍燃着星火:“长东可记得福州林浦乡的忠烈祠?”
林长东怔住。那是永乐年间为抗倭烈士建的祠堂,儿时临摹过“碧血千秋”的匾额。
“祠后有座无字碑。”林则徐将骨匣轻轻放在血字刻痕旁,“正统十西年,五十乡勇在此立誓抗倭,次年全体战死。后人立碑时发现,他们早用匕首在碑阴刻下遗言。”老人枯指在污秽地面划出八个遒劲大字:
**身可碎,碑可断,魂不灭**
瓷片当啷落地。林长东扑进恩师怀中,闻见对方棉袍里戈壁风沙的气息。那气息冲淡了诏狱的腐臭,像一把烧红的刀子捅进心脏。
流放队伍过正阳门那日,满城商铺关门挂孝。林长东枷锁上的铁链拖过青石板,在曹振镛轿前蹭出一道白痕。轿帘掀起半角,扔出个鼓囊囊的油纸包。
“林大人替老夫带句话给左季高。”曹振镛的声音混在风中几不可闻,“他埋在湖南老家的三百箱西洋火器,老夫用漕船运去福建了。”帘落时飘出一张名单,为首名字让林长东瞳孔骤缩——正是联名弹劾他的七万绿营统兵官!
油纸包在怀里发烫。林长东解开三重麻绳,骇然是琦善被抄家时的秘档:十三行股份凭证、私开鸦片馆的账册、甚至还有英军测绘的长江水文图!最底下压着张地契,地址竟是虎门炮台旧址。
“好个老狐狸......”林则徐在囚车中冷笑。他脚镣磨破的伤口渗着血,目光却锐利如鹰:“他在养蛊!纵容穆党贪腐,放任琦善卖国,等民怨沸腾到极致——”枯掌猛然劈空,“就是改朝换代的时机!”
戈壁的夜风卷起沙砾,抽打在脸上如针扎。林长东蜷在破毡毯里,怀中紧抱陈化成的焦骨匣。月光照见匣底新刻的小字,是林则徐用碎石划出的判词:
**今日之血,淬百年后之刃**
官道旁突然现出森森白骨。一具蜷缩的骸骨指间紧攥着锈蚀腰牌,借月光辨出“固原镇守兵”字样。林则徐俯身拂去沙尘,露出腰牌背面刀刻的籍贯:“甘肃狄道州王柱儿,道光六年征张格尔阵亡。”
“十三年了......”老人在夜风里佝偻如弓,“当年阵亡册上写的是‘溃逃斩首’,家人连抚恤都没领到。”
林长东突然发狂般扒开沙丘。更多白骨暴露在月光下:折断的长矛、嵌着箭镞的肋骨、还有半块啃光的牛蹄骨。他在一具少年骸骨怀里发现个油布包,层层解开竟是保存完好的兵部勘合:“兹调固原镇兵卒王柱儿等八百人赴回疆平乱,嘉庆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突然剧烈咳嗽,“那是......二十五年前啊!”
风沙掩埋了惨呼。林长东跪在尸骨堆中,看月光将沙丘照成一片惨白的鳞甲。这些为大清战死的英魂,连姓名都被黄沙与权谋吞噬。他摸向怀中曹振镛所赠的秘档,牛皮纸的触感冰冷如蛇。
远山轮廓在晨曦中浮现,像一具横卧大地的巨尸。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林长东看见嘉峪关城楼的轮廓——那巨大阴影正缓缓罩住白骨堆,如同王朝投下的最后棺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