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2:我的眼镜有AI

第27章 不一样的红星厂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2:我的眼镜有AI
作者:
送外卖的文明观察者
本章字数:
476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当何维和刘总工乘坐的飞机再次降落在省城机场时,己经是三天后。

这三天里,他们没有游览京城的名胜古迹,而是在第五十七研究所里,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由各部委专家组成的技术座谈会。

每一场座谈会,主角都是何维。

他就像一个自带光环的布道者,面对着一群代表着国家最高智慧的大脑,阐述着自己对未来材料科学的构想。

他没有过多透露“离子渗氮”的核心细节,而是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当前国内材料领域在热处理、表面工程、精密铸造等方面的技术短板,并给出了几个极具前瞻性,却又留有余地的改进方向。

一开始,那些德高望重的专家们还抱着审视和考较的心态。

但很快,他们就被何维那远超时代的知识储备和精准犀利的洞察力彻底折服了。

他们发现,很多他们正在苦苦研究,毫无头绪的难题,在这个年轻人眼中,仿佛都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明了。

到最后,座谈会己经变成了何维一个人的“指点江山”。

而王立行院士那些国宝级的专家,则像一群小学生一样,拿着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何维的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一个字。

刘总工全程陪同,他看着何维在那些他连仰望资格都没有的大人物面前,侃侃而谈,挥洒自如,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当他们回到本市,看到停在门口的那辆熟悉的上海牌轿车,以及满脸焦急和期待的孙厂长时,刘总工才有了一种回到人间的真实感。

“怎么样?怎么样?”

孙厂长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抓住刘总工的手追问。

刘总工张了张嘴,千言万语涌到嘴边,最后却只化为一句话。

“厂长,我们……成功了!”

回去的路上,刘总工把京城发生的一切,绘声绘色地讲给了孙厂长听。

当听到何维如何用一个轮胎折服全场,又如何舌战群儒,让十几位院士专家都虚心求教时,孙厂长激动得在车里用力地一挥拳,差点把车顶打穿。

而当他听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板上钉钉,国家还要给钱、给设备、给政策,甚至把最顶尖的人才都派过来时,他这个见惯了风浪的厂长,眼圈竟然红了。

他透过后视镜,看着后排那个闭目养神,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的年轻人。

孙厂长的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

捡到宝了。

红星厂这次,是真的捡到国宝了。

当轿车缓缓驶入红星厂的大门时,眼前的一幕,让车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厂区的主干道上,竟然站满了人。

上千名职工,手里挥舞着自制的小红旗和各种标语。

“热烈欢迎技术英雄何维、刘总工凯旋归来!”

“红星厂的骄傲,国家的功臣!”

道路两旁,厂里的锣鼓队敲得震天响,孩子们则举着鲜花,大声地欢呼着。

场面之热烈,比过年还要热闹十倍。

原来,京城的消息,早就通过某些渠道,提前传回了厂里。

全厂上下,都知道了他们的英雄,在京城创造了怎样辉煌的功绩。

轿车在人群的簇拥下,几乎是寸步难行。

当何维和刘总工从车上下来时,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瞬间将他们淹没。

孙厂长激动地走上早己搭好的临时主席台,拿起铁皮话筒,用最大的声音宣布着那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每一个字,都让工人们的欢呼声再高涨一分。

何维被工人们簇拥着,抛向了空中。

落下,又被抛起。

他看着一张张因为激动而涨红的,淳朴而善良的脸,听着耳边最真诚的赞美和欢呼,心中那颗因为两世沉浮而变得有些坚硬的心,第一次感到了融化。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才真正被这座工厂,被这里的人们所接纳。

他不仅仅是一个掌握着未来科技的穿越者,更是这个集体的一份子,是承载着他们希望的英雄。

庆祝大会过后,厂里立刻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孙厂长把厂里最好的一栋三层小楼腾了出来,亲自监督工人进行修缮,准备作为即将挂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办公地点。

采购科科长钱万里,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推诿和拖沓,他现在是全厂最忙碌的人。

他拿着何维亲自开出的一份长长的采购清单,跑遍了省内所有相关的兄弟单位。

有了几大部委专家的联合“招呼”,所有单位都大开绿灯。

以往需要几个月审批的材料,现在一个电话就能调拨。

以往需要外汇指标的进口设备,现在外贸公司抢着帮忙联系货源。

短短几天之内,崭新的车床、铣床,精密的万能试验机、光谱分析仪,甚至还有几台他们连见都没见过的、来自东德的蔡司显微镜,像流水一样被运进了红星厂。

与此同时,一纸正式的红头文件,也从京城下发到了省里,再由省里派专人,郑重地送到了孙厂长的手中。

【关于同意在红星机械厂成立“特种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批复】

文件上,清晰地任命了实验室的第一届领导班子。

主任:王立行(兼任)。

副主任:何维。

这不仅仅是一纸任命,更是一种政治上的背书和保护。

它意味着,何维,这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己经正式被纳入了国家最顶尖的科研体系,他的名字,己经挂在了那位泰斗级的院士之下。

任何想再动他的人,都必须掂量一下这个名字的分量。

而技术攻关小组的办公室里,也迎来了几位特殊的“新人”。

他们,就是由京城各大院所派来的,专家们最得意的门生。

这些年轻人,个个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眼高于顶。

他们被自己的导师派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来给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工人当“助手”,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充满了不服和审视。

当他们走进实验室,看到那个正指挥着王振和刘总工,对一台复杂的德国进口设备进行拆解和改造的何维时。

当他们听到何维嘴里不断冒出他们闻所未闻的理论,和精准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参数时。

当他们看到刘总工和王振那些曾经也是他们师兄辈的大学生,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记录着何维的每一句话时。

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和当初王振、刘总工一模一样的,那种混杂了震惊、迷惑、最终化为敬畏和狂热的表情。

他们知道,他们的导师没有骗他们。

他们来到了一个能见证奇迹,并亲手创造奇迹的地方。

一个崭新的,属于何维的时代,在沸腾的红星厂,正式拉开了序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