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北宋一一学习版

第3章 罗网

加入书架
书名:
梦回北宋一一学习版
作者:
绵绵的撕手鸡
本章字数:
2984
更新时间:
2025-07-07

青麟髓笺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边缘云蟒纹的鳞片似乎随着火焰微微翕动。崔瑾用裁纸刀挑开火漆时,一粒胭脂碎屑从刀尖坠落——和醉杏楼窗棂上残留的茜色如出一辙。窗外传来打更声,铜锣的余韵里混着几声凄切的蛩鸣,恍若那首未写完的《满江红》里"乱蛩凄切"的意境。

"赏菊宴?"崔福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捧着帖子的手微微发抖,"辽使耶律阿思也会列席。"

崔瑾没抬头。他正用麂皮擦拭短剑的吞口,剑格上镶嵌的瑟瑟石映出他瘦削的下颌。三个月前这柄剑还悬在书房赏玩,如今鲛皮鞘己磨出光泽。"备礼,"他突然开口,剑刃"铮"地滑入鞘中,"把那对契丹贡的玉壶春瓶取来。"

"可那是先帝赐给老太爷的——"崔福的瞳孔骤然紧缩。

"正因是先帝所赐,"崔瑾望向窗外暮色,西风卷着枯叶拍打窗棂,"才要物归原主。"他声音很轻,却让老仆想起去年在河北见过的情形:饥民将祖传的青铜器砸碎,只为换半袋发霉的黍米。

***

杜府的菊宴摆在临水的听雨轩。崔瑾踏入水榭时,水晶灯将池面照得如同熔金,锦鲤鳞片泛着铁锈般的红光。杜三郎正在高谈阔论:"《流民图赋》?不过是书生妄议朝政!"他腰间蹀躞带上的金銙随笑声颤动,每一片都錾着狴犴纹——本该是刑狱官员的佩饰。

"银翅响寒,西风紧。"辽使耶律阿思突然吟道。他汉话说得极好,浅色瞳孔像两丸泡在酒里的冰,"崔公子可接得下句?"

满座寂静。崔瑾看见杜大人捏着琉璃盏的手指突然发白。这是他在醉杏楼写给苏婉柔的半阙词,后句本是"十载江湖催鬓雪"。

"听断续、残河呜咽。"崔瑾端起酒杯,盏沿胭脂沾在他唇上,像道未愈的伤口。水榭外忽然传来断续的箫声,不知是哪家乐坊在练习《折柳曲》。这让他想起母亲说过,父亲年轻时曾用玉箫吹破过长安月的清辉。

杜大人击掌打断这危险的唱和。十二名舞姬踩着《破阵乐》的节奏入场,金铃在足踝乱响。她们穿着翻领胡服,可衣襟的针脚分明是汴京绣娘的手法。崔瑾注意到第三位舞姬的腰带系得格外紧,勒出腰间不自然的棱角。

"最堪怜、年少绿罗衣,成飘瞥。"耶律阿思又吟一句,目光扫过崔瑾的月白襕衫——衣摆处还沾着昨日在城外踏青时蹭上的苍耳。

***

子时的更梆响过第三声时,崔瑾在偏院找到了苏婉柔。她背靠石凳坐着,中衣领口撕裂处露出鞭痕,青紫交错如一幅写意山水。月光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竟比真人还要丰润些。

"砚台底部的胭脂,"杜三郎从假山后转出,手中洮河砚"砰"地砸在地上,"是用人血调的。"飞溅的碎片划过崔瑾颈侧,有一粒恰巧落进苏婉柔散开的衣襟里,像颗朱砂痣。

二十名刀斧手从阴影里涌出时,崔瑾的剑己出鞘。杜三郎的声音穿透金铁交鸣:"枢密院密报,崔氏勾结辽使..."剑锋格开第一把刀的瞬间,崔瑾忽然想起离家时母亲说的话。她为他正冠的指甲划过耳后,轻得像一声叹息:"你父亲今日入宫...带上了丹书铁券。"

远处传来断续的箫声,不知是谁在吹《梅花三弄》。某个音突然走调,化作夜枭的啼叫。

***

秋审院的梆子声渗进诏狱时,崔瑾正用瓷片在墙上刻《黍离》。铁链磨烂的腕骨沾着霉斑,却不妨碍他刻下"彼黍离离"的最后一笔。墙角有蟋蟀在叫,和着远处更漏,竟像首残缺的《满江红》。

杜三郎的云头履踏进光斑里,金线鞋面亮得刺眼。"令尊用丹书铁券换了你的命。"他弯腰时,鱼袋荡出半截卷轴——朱砂写就的《崔瑾除籍书》上还沾着墨香,像是刚从中书省誊抄出来的。

"待归来、谁与话凄凉。"崔瑾突然念道。这是那首词的末句,原本该是"荒城月",此刻却见不到月亮。诏狱的天窗只有巴掌大,漏下的月光刚够照见墙角一块发霉的胡饼——饼上粘着《流民十策》的残页,字迹被唾液泡得模糊,像群将死的蚂蚁。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