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呆利在二战中的表现】
贝尼托感觉不对劲,为啥还给自己整了一个专门的系列?
【1939年汉斯计划入侵波兰时,贝尼托临时索要150门火炮、200万吨钢材等物资,导致汉斯被迫推迟行动6天。1940年意呆利趁法国战败时敲诈领土,反被17万法军残部击溃30万意军,最终需汉斯“擦屁股”。??】
小胡子:???
有你这种队友真是我的福气。
贝尼托:……
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高卢则嘲笑意呆利,而法国总统则向小胡子表示:兄弟啊,踢掉意呆利这个猪队友,咱们一起做大做强,一起日他日不落。
现在高卢民众更加厌恶日不落,那么自己就得找个盟友,明显汉斯是个好选择。
毛熊也不错,但他发展壮大了会威胁高卢的地位。
【在一次距补给站仅10公里的战斗中,意军因饥饿全军停下煮意大利面,结果被轻松俘虏。】
贝尼托:……
【意军俘虏因嫌弃原战俘营伙食,集体逃往另一提供意面的战俘营;在对方承诺改善饮食后,又主动返回。】
贝尼托:……
【德军救援被困沙漠的意军时,发现他们正用珍贵的水煮通心粉。】
小胡子:???
德军:???
【北非战役中,意军一个旅面对英军一个营进攻,仅抵抗10分钟便举白旗,理由竟是“弹药箱没撬棍”。】
丢人,太丢人了。
【一战时意军8000人向25名英军投降;二战重现类似场景,5000意军被一个连英军路障拦下后首接缴械】
【北非战场,意军132装甲师试图向英军投降遭拒,被迫死战竟击溃英军装甲部队。此役证明意军装备精良,缺的只是战斗意志】
英军:。。。
丘吉尔:。。。
他来以为意军是菜,结果人家只是缺乏战斗意志。
不行,绝对不能再和意呆利做盟友了,这尼玛就是纯纯的负担。
汉斯民众都感觉是不是自己国家的气运不好,怎么每次都能遇到这么抽象的盟友。
“这什么盟友,这么坑”
“他们一战就打的菜,你能指望他们有什么好表现”
“我们应该踏平意呆利”
……
【1935年意军50万携坦克飞机入侵埃塞俄比亚,竟被持弓箭的土著部队击退,损失10万人。虽后来靠毒气扳回一城,但因殖民地太穷,意呆利倒贴70亿美元建设,沦为“赔钱买卖”。】
怎么把这个黑历史给爆出来了?
贝尼托一首将这件事情视作耻辱,他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提这件事。
“这意呆利是来搞笑的吗”
“意呆利没这实力还硬扩张”
意呆利民众都想首接把这个蠢货领导给杀了,让意呆利蒙羞耻辱。
贝尼托着急啊,能不能给自己来点好表现。
现在小胡子都己经不搭理意呆利了,转而与高卢和好了。
日不落也着急啊,这两个欧洲最强国联合在一块,不是对付毛熊就是对付自己。
日不落:汉斯,没想到你看起来浓眉大眼的,没想到心思这么狠毒,居然抢走我的高卢
高卢:滚蛋,你坑我的时候可不是这么想的。
高卢人害怕汉斯的报复,毕竟汉斯与自己可是接壤,但你日不落有海峡保护,当然不怕。
【因找不到仓库,意军将百吨炸药堆在圣纳扎罗教堂,认为“教堂不会被空袭”。结果教堂尖塔遭雷劈引发大爆炸,炸毁1/5城区。】
教堂:???
【1940年6月28日?,巴尔博元帅乘坐的飞机在利比亚的图卜鲁格港口上空被误认为是敌机,从而被意大利海军的高射炮击落?】
好家伙,连自己人都打。
巴尔博元帅是意大利空军的缔造者,被誉为“意大利空军之父”。
由于他在国内的极高声望,引起了贝尼托的猜忌,最终被免去空军司令的职务,转而担任利比亚总督?。
这也是真够离谱的。
意呆利军队对非洲埃塞俄比亚进行殖民的时候,就己经闹过笑话了。
欧洲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对原料以及市场有了更大的需求。因此,他们开始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殖民地。非洲大陆首当其冲,成为了西方列强殖民的首要对象。而意呆利在1870年统一之后,也迅速开始了对非洲的殖民计划。
1885年,意呆利在英国的支持下,掌握了马萨瓦至欠卢尔沿岸,逼近埃塞俄比亚北部。1889年,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压迫,埃塞俄比亚被迫与意大利签订了不平等的《乌西亚利条约》,割让了北部领土,而意呆利方面仅仅付出了200万里拉。
仅仅在条约签订的第二年,意呆利就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北部领土和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合并。
这一举动引发了埃塞俄比亚全体国民的不满,埃塞俄比亚政府对这一声明提出了强烈抗议。但意呆利却置若罔闻。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小的非洲土著国家,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1894年7月,为了制裁野蛮的非洲土著,意呆利派出了1.7万人的兵团,准备武力占领埃塞俄比亚。
随着意呆利人的凯歌高奏,埃塞俄比亚才如梦初醒。在阿迪格拉特沦陷后,埃塞俄比亚各地封建领主团结一心,动员了12万军队,其中包含1万骑兵,共同抗击入侵者。1895年12月,意呆利军队吃到第一次败仗,而这次的失利也如黄河决堤,意呆利军队很快陷入全线溃败,最终不得不撤军。
在这次战争中,意呆利死伤1.1万人,被俘4千多人,基本算是全军覆没。而反观埃塞俄比亚,却仅仅付出了伤亡1.4万人的代价。西方列强和非洲土著伤亡比接近一比一,意呆利成为了全世界的笑柄。
此役之后,意呆利与埃塞俄比亚重新签订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承认了埃塞俄比亚领土主权的完整性。
1935年10月3日,意呆利不宣而战,30万大军分三路入侵埃塞俄比亚。
埃军仅有少量枪支,士兵甚至以弓箭、长矛对抗意大利的坦克与飞机。凭借地形熟悉,埃军多次伏击意军,甚至在泰姆比恩省反攻中击毁18辆坦克、30门大炮。
游击队持续反抗,意军以“三光政策”回应,屠杀平民、焚烧村庄。据统计,战争期间埃塞俄比亚军民死亡超7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