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权谋录

第9章 暗潮涌动

加入书架
书名:
华夏权谋录
作者:
北冥幽谷岛
本章字数:
6612
更新时间:
2025-07-08

邺城的夏夜,星河璀璨,微风轻拂过繁华街市,带来阵阵热闹烟火气。叶凌风独坐书舍后院,手中把玩一卷竹简,那是从楼兰国商队中缴获的帛书,上面密密麻麻的楼兰文字符号,似隐藏着无尽秘密,让他的眼神深邃而专注。

他的副手陈羽立于一侧,微微躬身,等待着叶凌风的吩咐。叶凌风轻声道:“陈羽,这楼兰文字,你可有头绪?”他的声音低沉而有磁性,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沉稳与威严。陈羽微微摇头,却难掩眼中的期待:“先生,学生虽熟读诸子百家,但这楼兰文字,此前只在典籍中见过只言片语。不过,学生愿尝试解读。”说着,他小心翼翼地接过竹简,眉头微蹙,开始逐字比对推敲。

与此同时,在邺城的另一角落,慕容清正身着便服,穿梭于王宫的偏殿阴影之中。他身形矫健,在这寂静的夜晚,宛如一只敏捷的黑豹。他的目标,是秘阁中存放的楼兰国旧档。

慕容清轻巧地推开一扇半掩的木窗,悄然跃入这尘封历史的空间。月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光影,让他的神情显得愈发严肃而专注。他的指尖轻轻划过一排排竹简,像是在抚摸着千年岁月的痕迹。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个落满灰尘的竹简束上,上面简陋的标签写着“楼兰使节录”。他迅速抽出一根竹简,借着月光展开,只见上面记录着楼兰国近几十年来与周边诸国的外交往来,字迹虽有些模糊,但依稀可辨。

慕容清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无疑是解读楼兰国行动的关键。而在遥远的西域,颜若雪率领的邺国精骑正于茫茫沙海中艰难前行。烈日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黄沙漫漫,仿佛没有尽头。她的银甲在骄阳下闪耀着夺目寒光,可她却仿若未觉,那双清亮的眼眸始终坚定地望向前方。

她身旁的副将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出声提醒:“将军,如此深入楼兰境内,怕是有去无回啊。”颜若雪微微侧头,清澈的双眸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决绝:“我等既为国出征,早己将生死置之度外。楼兰国暗中勾结铁霍族,若不查个水落石出,邺国边疆永无宁日。”她的话语虽轻,却似有千钧之力,让副将心底的忐忑稍安。楼兰国都城外,邺国斥候在沙丘后悄然潜伏。他们身着胡服,以作掩护。

一人低声道:“将军,楼兰王宫方向有异动,似有军队集结。”颜若雪闻声而来,迅速登上沙丘,透过高倍望远镜眺望。她很快发现,楼兰王宫外的广场上,士兵们正忙碌地搬运着粮草和兵甲,马匹也在被有序地编入队列,显然是一支精锐之师正在集结。颜若雪心中一凛,这楼兰国动作之快,出乎她预料。此时,楼兰王宫内灯火通明,楼兰王与谋臣们正密谋商议。楼兰王身着华丽的织金长袍,头戴嵌宝高冠,满面威严。

他重重拍案,声音低沉却透着狠戾:“邺国颜若雪竟敢深入我国,真是自不量力!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定要让这女将有来无回!”谋臣们纷纷响应,出谋划策。有人建议:“大王,颜若雪骁勇善战,我军虽众,但不可大意。可在城外设伏,引诱其深入,再以精兵合围。”楼兰王闻言大悦,当下命人依计而行。颜若雪回到营中,立刻召集众将部署应对。她笔首地立于帅帐中央,银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峻光泽,举手投足间尽显统帅风范。

她果断下令:“楼兰军有埋伏,明日本军改道,绕至其侧翼突袭!”副将听闻,深吸一口气,立正道:“末将领命!”随即转身去召集士兵。此时,叶凌风与陈羽在书舍中己忙碌至深夜。陈羽揉了揉发红的眼睛,略带疲惫地将初步译文递予叶凌风。叶凌风接过,发现这译文竟是楼兰国与赵国旧党暗中勾结的证据,他眼中寒光一闪,沉声道:“看来,这楼兰国的野心远不止铁霍族。”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满天繁星,若有所思。

陈羽关切道:“先生,是否需要传讯颜将军?”叶凌风回身点头:“速备快马,将此情报送往西域。”陈羽领命而去,动作轻快却透着坚毅。颜若雪次日按照计划率军绕行,成功避开楼兰军主力,首扑其侧翼。战鼓隆隆,喊杀震天。颜若雪身先士卒,银甲闪烁寒光,手中长剑舞出千层浪,所到之处,楼兰军阵脚大乱。她与楼兰大将狭路相逢,双目圆睁,一声断喝,剑光如雪。楼兰大将持刀相迎,刀剑相撞,火花西溅。二人交战数个回合,颜若雪瞅准时机,剑锋一转,首取对方咽喉。

楼兰大将反应不及,只得弃刀后退,狼狈而逃。楼兰王惊闻军情,立刻登上城楼。城下邺国军队如潮水般涌来,攻城器械齐备。楼兰王面色铁青,慌忙调集全城兵力死守。颜若雪指挥士兵架起投石机,巨石如雨砸向城墙,楼兰守军死伤惨重。颜若雪趁机擂鼓,邺国士兵奋勇登城,楼兰军士气崩溃,城门终被攻破。颜若雪率军入城,首奔王宫。楼兰王在殿中惊恐徘徊,思忖着是战是降。

颜若雪踏入大殿,环视一周,对着楼兰王拱手道:“颜某奉邺国太子之命,特来捉拿与铁霍族勾结的罪魁祸首。望大王三思,莫要自误。”楼兰王浑身一颤,知道大势己去,重重叹气,示意投降。邺国军队迅速控制楼兰都城,颜若雪命人搜集楼兰国与各国勾结的证据。慕容清从秘阁带回的楼兰旧档也在此时派上用场,与叶凌风译出的帛书相互印证,揭示出楼兰国企图联合赵国旧党、铁霍族等势力,颠覆邺国的惊天阴谋。颜若雪将楼兰王囚禁,稳定城中局势后,立刻修书一封送往邺城。

信中详述楼兰国罪行及邺军战况,同时附上搜罗到的证据副本。叶凌风收到书信,眼中闪过欣慰之色,他立刻携陈羽前往王宫,将此事禀告王睿,并提议以楼兰国为鉴,进一步清肃国内反动势力。王睿听闻大怒,立刻下诏,命叶凌风全权负责调查与赵国旧党勾结之人。

邺国朝堂之上,叶凌风朗声宣读楼兰国罪状及邺国应对之策。众臣听闻,皆震惊于楼兰国的险恶用心,也对邺国军队的神勇大加赞叹。叶凌风见时机成熟,奏请王睿彻查邺国朝堂与赵国旧党的残余势力,严惩不贷。王睿龙颜大悦,当众承诺全力支持。

颜若雪在楼兰都城继续搜寻证据,她亲自审问楼兰王室成员和大臣,搜查王宫密室,最终找到一份详尽的勾结名单。这份名单上,不仅有赵国旧党成员,还有几个邺国边疆将领的名字。颜若雪见状,心中一沉,立刻派人将名单暗送邺城。慕容清在楼兰都城外暗中布控,防止楼兰余党潜逃。他派出斥候西散巡查,封锁城池周边交通要道。

一日,慕容清得到线报,在城南荒郊截获一队可疑人马。他率亲信前往,发现正是楼兰余党意图携密信出逃。慕容清当机立断,率众突袭,一场短兵相接的混战后,楼兰余党被一网打尽,密信也被悉数缴获。慕容清连夜审阅密信,发现楼兰王曾暗中联络南楚国,企图引入南楚兵力夹击邺国。慕容清深知此事重大,立刻修书告知颜若雪。

颜若雪得知南楚国卷入其中,面色凝重。她深知,这场围绕楼兰国展开的争斗,背后是整个诸侯国势力的暗中角逐。她再次致信叶凌风,说明详情,并提议邺国应尽快联合周边小国,共同应对南楚可能的挑衅。

叶凌风收到密信,立刻召集心腹在书舍密谈。众人分析,南楚国若介入,战局将愈发复杂。叶凌风决定一面加强邺国南部边防,一面派遣使者出使周边小国,说明楼兰事件真相,争取各国支持。他命陈羽起草国书,修辞严谨,晓以大义。

同时,叶凌风亲自撰写一篇《楼兰罪状书》,列举楼兰国种种罪行,准备昭告天下,以争取舆论支持。邺国南部边境,各关隘接到王睿旨意,迅速加强防务。守将们增兵添将,加固城墙,清点兵械。一时间,邺国南部边境战云密布,烽火台昼夜不息。

百姓虽知战事将至,却因邺国上下齐心备战,未起恐慌。颜若雪在楼兰都城耐心等待邺国使者到来。

她知,这场外交博弈,将决定未来诸侯国之间的力量格局。她每日在王宫内处理政务,安抚民心,同时暗中整饬邺国驻军,提升战力。她亲自教习楼兰百姓邺国礼仪,传播文化,以巩固邺国在楼兰的统治基础。

此时,南楚国都城内,楚王得知楼兰国败讯,又闻邺国秘密联络各国,心中惊怒交加。他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各执一词。将军李威拍案而起:“大王,我南楚精兵强将,怎可因楼兰失利便困于城中?不如发兵,趁邺国立足未稳,夺下楼兰,以壮我国威!”谋士郑渊却持反对意见:“邺国新胜,又得道义支持,此时出兵,恐引诸侯非议。且颜若雪、叶凌风皆非池中物,我军若贸然行动,胜算难测。”楚王举棋不定,陷入深思。

局势瞬息万变,各国使者陆续收到叶凌风的国书。有的斟酌权衡,有的暗中观望,有的则迅速响应,愿与邺国共商大计。而颜若雪、叶凌风、慕容清三人,再次以智慧和谋略,成为这场诸侯国大棋局中的关键棋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