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烛照九重

第八十二章 囹圄

加入书架
书名:
残烛照九重
作者:
我实在不想上班
本章字数:
5180
更新时间:
2025-07-08

淮阴府带回的那身风尘与河泥的气息尚未散尽,三皇子姜承泽府邸的书房内,便己弥漫开另一种更为沉重、更为驳杂的气息——那是墨香与血腥、陈年卷宗的尘埃与硝烟未散的江湖气,混杂在一起的味道。

案头堆积如山。左边,是枢部调来的、封皮上烙着“密”字的卷宗:详细记录了各大门派归化前的“罪行”,剿灭过程中的伤亡名录,魔宗余孽的审讯口供,甚至包括一些被刻意模糊处理的“误伤”记录。右边,则是各地“江湖卫所”报来的、带着衙门公文体例的“新政成效”文书:某某门派献出祖传药方充实官督药堂,某某卫所协助官府擒获江洋大盗,某某金鳞卫在地方教化中表现卓著……字里行间,尽是秩序井然、海晏河清。

姜承泽端坐其间,深紫的皇子常服衬得他面色有些苍白。他手中握着一份来自神剑山庄的“自陈书”,字迹工整谦卑,历数山庄归化后如何“感念天恩”,约束弟子,配合巡检,将昔日威震一方的百年基业,描绘成了俯首帖耳的顺民典范。然而,在这份自陈书的夹页里,却夹着一张不起眼的、墨迹模糊的小笺,是枢部暗桩抄录的、神剑山庄一位长老在酒后的醉语:

“脊梁断了……骨头碎了……还谈什么剑心?不过是朝廷圈养的……看门狗罢了!”

那“看门狗”三个字,如同淬毒的针,狠狠扎在姜承泽心上。他闭上眼,仿佛能看到那位曾经意气风发的神剑庄主,如今在镇武司巡检官面前唯唯诺诺的模样;能看到青阳门秋叶,那位曾被誉为“青阳剑魂”的潜龙榜才俊,如今身着金鳞卫制式官服,眼神沉静却再无当初的锋芒,在案牍间处理着鸡毛蒜皮的治安纠纷,偶尔抬头望向窗外时,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茫然。

他翻开另一份卷宗,是药谷“官督药堂”的运营细则。条款严密,将丹药的炼制、流向、定价都框定在朝廷划定的格子里。落雨的名字赫然在列,职位是“江南三府首席医正”。卷宗附录了一份落雨亲笔签押的《陈情表》,言辞恳切,感激朝廷特许经营,令药谷医术得以普惠更多百姓。可姜承泽的指尖,却停留在落雨名字旁一行枢部暗注的小字上:“该员于江南瘟疫后,曾私下对弟子言:‘针可救人,亦可自缚。仁心仍在,囹圄难出。’”

仁心仍在,囹圄难出!

这八个字,像重锤击打在姜承泽胸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他仿佛看到落雨那双清澈的杏眸,在官督药堂繁琐的规程和镇武司无处不在的“建议”下,渐渐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疲惫。她的针,还能如江南初遇时那般灵动自由,只为救人吗?

“殿下,”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李砚秋一身简素常服走了进来,手中并无奏章,只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她目光扫过案头那泾渭分明的两堆文书,落在姜承泽紧蹙的眉心和苍白的脸上,心中了然。“修史耗神,更耗心力。先用些羹汤。”

姜承泽放下卷宗,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有劳老师。”他接过碗,却食不知味。

李砚秋没有落座,只是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几株在秋风中摇曳的修竹,声音平静无波,却字字敲在姜承泽心上:“陛下命你编纂《江湖正史》,非是让你只做誊录文吏,更非让你沉溺于旧日血腥。是要你以史为镜,照见当下,更……照见未来。”

她转过身,目光深邃如潭:“你看到了神剑山庄的脊梁断裂,看到了秋叶剑魂的沉寂,看到了落雨仁心的困顿……这些,都是铁血荡涤后留下的伤痕,是陛下雷霆手段不可避免的代价。然,殿下,你是否也看到了淮水两岸因新堤而安眠的十三万百姓?看到了各州府街头再无需担忧门派私斗的商贩?看到了那些被魔宗邪法残害的村庄,如今升起的袅袅炊烟?”

姜承泽握着汤匙的手一僵。

“陛下之道,以铁血开太平,以酷烈求永安。此道,霸道也,如同开山裂石,非此不足以破沉疴顽疾。” 李砚秋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冷静,“然霸道之后,需王道滋养。破而后立,立的是新秩序,但如何让这新秩序下的‘人’,无论是归化的江湖人,还是寻常百姓,都能各得其所,各安其命,活得有尊严,有盼头……这,便是陛下留给你,留给未来的考题。”

她走近案前,指尖轻轻点在那份神剑山庄的“自陈书”上:“史笔如刀,可诛心,亦可塑魂。殿下修此《正史》,既要秉笔首书那场血火,记录代价,警醒后人;亦要看到秩序初立后的艰难磨合,更要……为这新秩序下的‘江湖人’,寻一条能重拾尊严、安放其‘道’的出路。让那‘看门狗’之叹,化为‘守家卫民’之志;让秋叶的剑,能在法度之内,守护他想守护的道义;让落雨的针,能在规矩之下,依旧保有悬壶济世的本心。”

李砚秋的目光落在姜承泽脸上,带着期许,也带着一丝严厉:“殿下宅心仁厚,见伤痕而心痛,此乃天性。然为君者,不可止步于心痛。当思何以弥合伤痕,何以在铁血铸就的框架内,注入生机与温情!此非妇人之仁,乃……兴衰继绝、长治久安之大道!是陛下斥责你之后,又予你重任之深意!”

如同醍醐灌顶!

姜承泽浑身一震,眼中的迷茫与痛惜如同迷雾被阳光刺破,渐渐沉淀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沉重。他看着案头那堆积如山的卷宗,看着那冰冷的“密”字与华丽的“新政成效”,心中豁然开朗。

父皇的刀,斩断了旧的枷锁,也留下了新的伤痕。而他姜承泽手中的笔,不仅要记录这断裂与伤痕,更要在这断裂处,描绘出重生的脉络;在这伤痕上,勾勒出愈合的可能!

他放下羹碗,站起身,对着李砚秋深深一揖,声音虽轻,却带着破茧而出的坚定:“学生……明白了。谢老师点拨!”

李砚秋微微颔首,眼中终于露出一丝欣慰:“明白便好。路,还长。”

她悄然退出书房,留下姜承泽独自面对那浩瀚的史海与沉重的现实。窗外的秋风吹动案头的纸页,发出沙沙的轻响。姜承泽重新坐回案前,目光不再彷徨。他铺开一张崭新的宣纸,提笔蘸墨,笔锋落下,不再是之前的沉重滞涩,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他不再仅仅翻阅冰冷的卷宗,他开始提笔,拟写一份份请求“巡访”的奏疏:

请赴神剑山庄,观其“卫所”建制,听其弟子心声。

请访金鳞卫所,察秋叶等才俊履职之状,问其心志。

请入药谷“官督药堂”,观落雨行医,体察新规之下仁心流转。

他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手去触摸这铁血秩序之下,每一个鲜活个体的脉搏。他要在这部注定充满矛盾与挣扎的《江湖正史》中,不仅书写破灭,更要寻找新生;不仅记录代价,更要探寻救赎;不仅描绘框架,更要注入能让万物生长的“气”。

父皇的铁血,铸就了骨架。

而他姜承泽的仁心与史笔,将要尝试着,为这骨架注入血肉与灵魂。这条在铁血荆棘中开辟出的“王道”之路,刚刚在他脚下,延伸开第一道微光。前路坎坷,但他握笔的手,己然沉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