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模板,被你撕碎了

第3章 课堂小测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人生模板,被你撕碎了
作者:
echojjk
本章字数:
3112
更新时间:
2025-07-07

《高等数学》第一次课堂小测,叶清毫无悬念地拿到了满分。

卷面干净整洁,步骤清晰严谨,甚至在最后一道附加题上给出了比标准答案更简洁的解法。

教授在课间休息时特意叫住了她。

“叶清同学,基础很扎实。”

简单的评价,在她听来是对她前期投入的肯定。

这不仅仅是基础,这是她精确计算、高效执行的结果。

她不仅限于课本知识。

图书馆里,除了本科教材,她还借阅了大量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行业报告。

她试图构建的,是一个立体、动态的知识体系。

远超同期新生的学习深度,是她确保自己“头部优势”的策略之一。

她的目光己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大三结束时的实习,毕业后的去向。

她开始研究往届优秀毕业生的简历,分析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目标公司名单己经初步拟定:行业排名前十的跨国企业。

岗位方向也锁定在具备发展前景的核心业务部门。

她反推出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能力模型:硬技能、软素质、项目经验。

每一个要素,都被拆解成具体的任务,纳入她的三年计划。

学校组织了一场职业规划讲座。

主讲人是一位知名企业的HR总监,分享了许多成功的职业案例。

那些案例中主人公的路径,与叶清设想的“完美人生”高度契合:优秀的学校背景,顶尖的成绩,丰富的实践经历,清晰的职业目标。

这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

她将讲座内容的核心要点快速整理成思维导图,补充进她的计划体系。

通过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她引起了几位助教的注意。

其中一位助教主动与她交流,并提到了几个可以参与的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信息,是她计划中“资源增值”的一部分。

能提前接触实际研究,无疑能为她未来申请实习或深造增加筹码。

然而,在深入研究目标行业和公司时,她也感受到了一丝压力。

竞争的激烈程度超出了她的预期。

仅仅是高GPA和几个证书,似乎己经不再是绝对的敲门砖。

她注意到一些顶尖公司的招聘要求中,频繁出现“创新能力”、“跨领域协作”、“快速适应变化”等词汇。

这些要求不像GPA那样可以首接量化,也不像证书那样有明确的考试大纲。

它们显得有些模糊,与她擅长的标准化、流程化能力似乎存在偏差。

这让她感到一丝不安,就像是她的精密计算器,突然遇到了一堆无法输入的“乱码”。

在一次与高年级学长的交流中,她询问了关于名企面试的准备经验。

她预期听到的是关于刷题技巧、行为面试模板等“标准答案”。

然而,学长给出的建议却让她意外。

“面试啊,与其背那些模板,不如好好想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做出什么样的事。”

“讲好你自己的故事,展现真实的你,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个高分机器。”

学长的话让她感到困惑。

“真实自我”?“自己的故事”?这些怎么量化?怎么准备?

她尝试将这些新的信息纳入她的计划体系。

她在笔记本上新建了一个分类:“非量化能力”。

下面列出“创新思维”、“沟通表达”、“抗压能力”等条目。

然后试图为这些条目定义评估标准和提升方法。

例如,“提升创新思维”:每周阅读一本非专业书籍,参加一次跨学科讲座。

“提升沟通表达”:在社团活动中主动发言三次,参加一次模拟面试。

但她很快发现,这些任务的效果很难评估,进步也难以追踪。

这种不确定性让她感到烦躁。

叶清合上笔记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计划和数据。

她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精确的规划,任何目标都可以达成。

这些新的、模糊的要求,在她看来,只是她计划中的“系统漏洞”。

是需要她去分析、去理解、去找到新的算法来攻克的难题。

而不是她整个计划本身的缺陷。

她深信,只要她足够努力,足够精确,她就能将这些“乱码”转化为可控的数据。

完美,依然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