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山卡卡麦田里的显微镜

第4章 集市的糖与学堂的梦

加入书架
书名:
我来自山卡卡麦田里的显微镜
作者:
千舞千悟
本章字数:
737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小麦!快起床!太阳晒屁股了!"

天刚蒙蒙亮,林小麦就被母亲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她揉着惺忪的睡眼,看见母亲己经换上了那件只有出门才穿的蓝底白花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今天赶集,忘了?"赵秀兰把一件红色连衣裙套在女儿头上,"你爹把竹筐都绑好了,就等你了。"

林小麦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赶集!一个月才一次的集市!她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赤脚跑到院子里。父亲林大山正在往自行车后座绑竹筐,那些都是他农闲时编的,准备拿到集市上卖。

"爹,我能坐前杠吗?"林小麦仰着脸问。

林大山用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女儿的头:"前杠要放筐,你跟娘走路去。"

林小麦嘴,但很快又高兴起来。走路意味着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路上还能玩耍。

"林家的,等等我们!"张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带着张石头,挎着个布包袱,里面装着绣好的鞋垫和几双布鞋。

不一会儿,铁柱和他爷爷李大爷也来了。李大爷背着个药篓,里面是晒好的草药。铁柱炫耀地举着个铁皮青蛙,说是他爹从县城带回来的。

"人都齐了?走吧!"李大爷一声令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了。

清晨的山路笼罩在薄雾中,露水打湿了林小麦的布鞋。她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回头催促大人们走快点。

"急啥,集市又不会跑。"李大爷慢悠悠地说,"赶集有讲究,去早了摊主才开张,价格咬得死;去晚了又好货都让人挑走了。得掐着点儿。"

林小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李大爷的皱纹里总是藏着许多这样的道理,什么"货比三家不吃亏"啦,"砍价不能心太软"啦,她虽然记不全,但觉得很有意思。

太阳完全升起时,他们终于看到了集市。那是在公社大院里临时搭建的,远远就听见人声鼎沸。各色摊位沿着围墙排开,有卖布的、卖农具的、卖锅碗瓢盆的,还有首接在地上铺块塑料布卖山货的。

"散了散了,晌午在歪脖子树下集合。"李大爷挥挥手,大家便各自奔向感兴趣的摊位。

林小麦紧紧攥着母亲的手,眼睛却不够用了。这边卖糖人的老爷爷正用熬化的糖稀捏出一只公鸡,那边卖头绳的摊位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发饰。空气中混合着炸油条的香味、生猪肉的腥气和新鲜蔬菜的清香。

"小麦!快来看!"铁柱在不远处招手。他和几个村里孩子围在一个卖玩具的摊子前,眼巴巴地盯着那些他们根本买不起的铁皮玩具。

林小麦跑过去,立刻被一个会眨眼的布娃娃吸引住了。那娃娃穿着粉裙子,金黄的辫子,眼睛一开一合,像是活的一样。

"三块五。"摊主头也不抬地说。

孩子们倒吸一口凉气。三块五!够买多少根冰棍啊!林小麦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五分钱——那是爷爷昨晚偷偷塞给她的——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个摊位。

"小麦,来。"父亲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手里拿着两个崭新的发卡,"喜欢哪个?"

林小麦惊喜地睁大眼睛。两个发卡都是红色的,一个上面有朵小花,一个镶着几颗小珠子。她犹豫了半天,最终选了那朵小花。

"爹,你筐子都卖了?"林小麦小心翼翼地把发卡别在头上。

林大山笑着点点头:"碰上好主顾,全要了。"他摸了摸女儿的头,"去玩吧,晌午记得回来吃饭。"

林小麦欢天喜地地跑开了。她找到铁柱他们,一起在集市上探险。他们看卖艺的耍猴,围观补锅匠干活,在布摊后面捡掉落的碎布头,还每人凑一分钱买了根冰棍轮流舔。

晌午时分,大人们陆续聚集到歪脖子树下。林小麦惊讶地发现母亲买了个崭新的书包——那是军绿色的,上面还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红字。

"娘!这是给我的吗?"林小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赵秀兰点点头:"快开学了,你得有个像样的书包。"

"开学?"林小麦这才想起,快乐的暑假就要结束了。她摸着新书包,心里既期待又有些不舍。

"女娃子上什么学,白糟蹋钱。"爷爷林老汉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提着半斤猪肉,"认得几个字就行了,早晚是别人家的人。"

赵秀兰的脸色一下子变了:"爹,话不能这么说。现在新社会了,女娃也能有出息。"

"出息?"林老汉哼了一声,"你见哪个女娃读书读出名堂了?还不如早点学着干活,将来找个好婆家。"

林小麦低下头,刚才的喜悦一扫而空。她偷瞄母亲,发现赵秀兰紧紧抿着嘴,眼里闪着倔强的光。

"我不管别人家怎样,我家小麦一定要读书。"赵秀兰的声音很轻,但异常坚定,"至少要读到初中。"

林老汉还想说什么,被林大山打断了:"爹,回去再说。先吃饭吧,我买了包子。"

午饭是肉包子和绿豆汤。林小麦食不知味,脑子里全是爷爷的话和母亲的反驳。她隐约感觉到,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关乎她的未来。

回家的路上,大人们都沉默着。只有孩子们还在叽叽喳喳,比较着各自在集市上的收获。铁柱得了一顶军帽,神气活现地戴在头上;另一个女孩买了条红头绳;林小麦则不停地摸着头上的新发卡。

"娘,我真的能上学吗?"晚上睡觉前,林小麦忍不住问。

赵秀兰正在灯下给她缝制新衣服——用今天在集市上扯的碎花布。"当然能。"她咬断线头,"不但要上学,还要好好上。娘没读过多少书,可不能让你也吃这亏。"

林小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不知道读书能带来什么,但母亲眼中的光芒让她觉得,那一定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几天后,林老汉在晚饭时突然开口:"既然决定上学,就别半途而废。"他放下筷子,从兜里掏出五块钱,"拿去交学费。"

林小麦惊讶地看着爷爷。赵秀兰的眼圈一下子红了:"爹..."

"别废话了。"林老汉摆摆手,"女娃读书就读书吧,现在时代不同了...随你们折腾。"说完,他背着手出门溜达去了。

林大山和赵秀兰相视一笑。林小麦虽然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但知道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她三两口扒完饭,跑去找铁柱炫耀爷爷给的钱。

开学前一天晚上,赵秀兰格外忙碌。她把新衣服熨得平平整整,给新书包缝了内衬,还用旧挂历纸仔细地包好每一本课本。林小麦坐在床边,看着母亲在煤油灯下专注的侧脸,觉得心里暖暖的。

"课本要爱惜,别乱涂乱画。"赵秀兰一边包书皮一边说,"陈老师学问大着呢,你好好跟他学。"

林小麦点点头。陈老师是村里唯一的老师,教过父亲那一辈,现在又要教她了。听铁柱说,陈老师口袋里总装着糖果,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第二天一早,林小麦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神气活现地站在院子里等铁柱。张石头不知从哪钻出来,非要跟着去。

"石头,你去干啥?你又不上学。"林小麦说。

张石头固执地摇头:"送...送小麦..."

赵秀兰笑了:"让他去吧,反正也不远。"

于是,开学第一天,林小麦在铁柱和张石头的"护送"下来到了村小。那是一座低矮的土坯房,门前有棵大槐树,树下挂着半截铁轨——那是上课铃。

己经有不少孩子和家长聚集在那里。林小麦惊讶地发现,班上十几个学生里,只有西五个女孩。她们挤在一起,害羞地互相打量。

"你的书包真好看!"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小声对林小麦说。

林小麦骄傲地挺起胸:"我娘在集市上买的。"

"安静!安静!"一个瘦高的中年男人敲了敲铁轨,"新生站这边,老生站那边。家长们都回去吧。"

这就是陈老师了。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副用胶布缠着的眼镜。

张石头不肯走,非要看林小麦上课。最后是铁柱他爷爷李大爷硬把他拽走的。林小麦透过窗户,看见张石头一步三回头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同学们好。"陈老师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新学期开始了..."

第一堂课主要是讲规矩:上课不能随便说话,回答问题要举手,作业要按时完成...林小麦听得认真,把每一条都记在心里。

课间休息时,陈老师拿出一个搪瓷缸,里面装着彩色的小石子。"这是奖励。"他解释道,"谁表现好,就能得一颗石子。攒够十颗,换一块糖。"

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林小麦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攒够十颗石子。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林小麦蹦蹦跳跳地回家,迫不及待地向母亲讲述学校的见闻。赵秀兰边做饭边听,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娘,陈老师说他教出过大学生呢!"林小麦扒着灶台说。

"是啊,只要你肯学,将来也能上大学。"赵秀兰往锅里撒了把盐,"去洗洗手,叫你爹和爷爷吃饭。"

林小麦跑到院子里,看见爷爷正在编竹筐,父亲在磨镰刀。九月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他们身上,一切都那么安宁美好。

"爹!爷!吃饭啦!"她清脆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

林老汉抬起头,眯着眼看了看孙女:"放学了?学啥了?"

"学了好多!"林小麦兴奋地说,"陈老师还夸我字写得好呢!"

林老汉"嗯"了一声,脸上看不出喜怒。但林小麦发现,爷爷转身时,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

午饭很丰盛,有腊肉炒蒜苗和鸡蛋汤。林小麦狼吞虎咽地吃着,不时停下来背诵上午学的拼音。赵秀兰耐心地纠正她的发音,林大山则默默地把肉往女儿碗里夹。

吃完饭,林小麦迫不及待地背上书包,准备提前去学校。走到村口时,她看见张石头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个东西。

"给..."张石头递过来一个粗糙的竹哨,"吹...吹哨子,放学..."

林小麦接过哨子,心里暖暖的:"谢谢石头哥。"

她小心地把哨子放进书包,蹦蹦跳跳地向学校跑去。阳光透过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新学期的第一天,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充满希望。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