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巢的核心表面泛起一阵微弱的波动,像水面被风拂过。侦查虫传来的画面消失了,但那声巨兽般的咆哮依旧在它感知网络中回荡,像是某种警告。
但它没有时间深究。
“优先级:防御。”
核心纹路迅速调整成警戒模式,虫群开始收缩阵型,工蚁型虫快速在地下构筑临时掩体和逃生通道。穿刺虫则分散到各个制高点,随时准备迎敌。
然而,几分钟过去,东北方向再无动静。仿佛那声咆哮只是错觉。
虫巢沉默了几秒,决定继续推进原计划——回收那株蓝光植物。
它派出两队侦查虫前去确认植物状态,并留下一组飞行虫在高空监视周边环境。同时,它将新孵化出的毒液虫与穿刺虫调配到位,以防万一。
一切看似井然有序。
首到东南方向传来新的震动。
这一次不是咆哮,而是脚步声——人类的脚步声。
“生命波动:九个。”侦查虫传回数据,“装备:轻型武器、便携式扫描仪、麻醉弹发射器。”
虫巢立刻分析这些人的目的。
科研小队。
他们不是来战斗的,而是来捕捉样本的。
虫巢的感知网络迅速铺开,覆盖了整个区域。它发现这些人穿着特制的防护服,行动谨慎,显然受过专业训练。他们在它的领地边缘徘徊,不主动进攻,也不轻易靠近。
“意图明确。”虫巢低声说,“捕捉。”
它没有立刻反击,而是观察他们的行动规律。它知道,贸然出击只会暴露更多弱点。
科研小队的动作很小心,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部署设备,用扫描仪探测周围是否有虫巢活动的痕迹。偶尔还会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干扰剂,试图掩盖自己的存在。
“反侦察能力较强。”虫巢记录,“需调整策略。”
它立即召回高空侦查虫,改为低空贴地巡逻。同时,它派出微型爬行虫,沿着地面裂缝悄悄接近敌人。
几分钟后,虫巢得到了关键信息。
科研小队携带的仪器发出微弱的蓝光,在夜晚几乎难以察觉。但虫巢的感知系统足够敏锐,它认出了那种能量波动——与之前那株蓝光植物相似。
“目标关联。”虫巢推断,“他们也在寻找某种未知物质。”
这为它提供了新的思路。
既然他们想来抓样本,那就让他们先找到“样本”。
虫巢立刻做出决策。
它命令一部分工蚁型虫制造噪音,吸引科研小队注意。这些虫子故意在废墟间穿梭,发出摩擦金属的声音,甚至在某些地方留下明显的足迹。
科研小队果然上钩。
他们迅速调整队形,朝着声音来源移动,同时架设便携式摄像机,记录可能存在的虫巢活动痕迹。
“诱导成功。”虫巢观察着他们的行动路线,“陷阱布置点己确认。”
它开始执行第二阶段计划。
在科研小队前进的路上,虫巢提前布置了多种陷阱。有些是伪装成瓦砾的黏性虫卵,一旦踩上去就会爆裂,释放出高强度粘液;有些则是埋伏在草丛中的爆炸虫,它们会根据震动频率判断是否触发。
更隐蔽的是那些能释放迷惑性气味的虫群,它们散布在陷阱周围,用复杂的化学信号干扰科研小队的判断。一些队员甚至产生了轻微的幻觉,误以为前方有虫巢本体存在。
“诱饵完成。”虫巢静静等待。
科研小队果然被误导,他们加快步伐,想要尽快接近所谓的“虫巢核心区”。但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走进死亡圈套。
当第一人踏入陷阱区时,变化悄然发生。
一名队员脚下突然塌陷,整个人掉进一个伪装成泥土坑的黏性陷阱里,他的呼救声立刻引起其他人注意。但就在他们试图营救时,爆炸虫被触发,几处小型爆炸接连发生,扬起大片尘土。
混乱中,虫巢发动总攻。
毒液虫从西面八方涌出,喷射出腐蚀性强酸,精准打击科研小队的护盾接口和武器关节。紧接着,电击虫冲入战场,释放高压电流,让护盾系统出现短暂紊乱。
最后,穿刺虫发动突袭。
它们速度快如闪电,专门攻击科研小队腿部和背部的薄弱点。短短几分钟内,己有三人倒地,其余人也开始慌乱撤退。
虫巢没有追击。
它知道,这些人己经完成了任务的一部分——暴露了自己。
它通过侦查虫注意到,科研小队中有人佩戴了一种特殊的通讯装置,装置上的符号与夜枭无关,却与第5章中遗落在战场上的那个神秘标志极为相似。
“新线索。”虫巢标记,“待后续追踪。”
它下令清理战场,回收所有残留物,并对受伤的虫群进行紧急修复。同时,它加强了领地外围的防御体系,确保不会再有类似入侵发生。
至于那株蓝光植物,它最终选择暂缓回收,转而将其位置加密储存,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象。
“效率提升。”虫巢总结,“战术多样性增强。”
它缓缓收回触须,核心纹路恢复平静,仿佛刚才的战斗从未发生。
但下一秒,它的感知网络突然捕捉到一道奇异的能量波动。
这次来自正北方。
不是生物的迹象,而是一种……非自然现象。
就像空间本身被撕裂了一道口子。
虫巢的核心微微震颤了一下。
“时空波动。”它低声说,“……秘影。”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它的意识中。
它还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它明白一件事:
真正的威胁,才刚刚开始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