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和阿梅并肩走进厨房,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带来一丝温暖的气息。然而,他们却发现早点还没准备好。
祥子的心里顿时涌起一阵焦急,他惦记着竹编作坊的活儿,那些未完成的竹编作品,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作坊去继续忙碌。
这时,祥子的目光被锅里刚箜出来的米汤所吸引。那蒸腾着热气的米汤,散发着淡淡的米香,让他的眼睛一亮。
他赶忙拿了两只碗,动作小心而谨慎,仿佛手中捧着的是珍贵的宝物。先拿起一只碗,他小心翼翼地打了一点米汤,那米汤缓缓流入碗中,发出细微的声响。
接着,他把碗凑到嘴边,轻轻吹了吹,上嘴试试温度。这一试,嘿,不凉不烫,刚好合适!那一刻,祥子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他迅速打了满满一碗,递给阿梅,说道:“阿梅,不烫,刚合适喝!”
阿梅接过碗,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羞涩和期待。先是轻轻抿了一小口,毕竟女孩子嘛,还是要有点矜持的。
那米汤入口,带着淡淡的米香,温润清甜,仿佛在舌尖上舞动着一曲美妙的旋律。这一小口米汤,让阿梅的味蕾瞬间被唤醒,她感受到了一种朴实而温暖的味道。
可喝了一小口后,阿梅心里觉得不过瘾。她的眼睛不自觉地瞟向大口大口喝着米汤的祥子。只见祥子拿起另一只碗,打满米汤,仰头咕咚咕咚就大口喝了起来。
那豪迈的样子,仿佛这米汤是世间最美的琼浆玉液。他的喉咙上下滑动着,发出阵阵吞咽的声音,那声音在安静的厨房里显得格外响亮。阿梅看着祥子那畅快的模样,心里的矜持一下子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她也学着祥子的样子,仰头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一时间,厨房里只听见两人大口喝米汤的声音,那声音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阿发舅妈和祥子妈在一旁看到这情景,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又相视一眼,心里都冒出了同样的话:“这两娃娃真是命中注定的一对!”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欣慰和喜悦,看着祥子和阿梅,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喝完米汤,祥子和阿梅一抹嘴,一前一后地朝着祥子的竹编手工作坊走去。他们的脚步轻快而坚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热闹的声响。那声音如同欢快的乐章,奏响了生活的旋律。
原来是阿发舅告诉他们今天乡里要来人,大家伙正热火朝天地打扫着呢。走进作坊,祥子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表哥表嫂拿着大扫帚,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一点儿灰尘都不放过。
他们的动作认真而专注,仿佛在打扫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每一次扫帚的挥动,都带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就连两三丈高棚顶的蜘蛛网,表哥也不含糊。他找了根长长的棍子,绑着扫把,费力地把那些蜘蛛网都扫了下来。那认真的劲头,仿佛在打扫自家的屋子。
他的脸上布满了汗水,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他知道,今天乡里来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他们必须要把作坊打扫得干干净净,展示出最好的一面。
祥子和阿梅也赶紧加入其中,说道:“阿梅,咱们先收拾一下这些房间!”阿梅应了一声,两人就忙活开了。
他们把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件工具都找到了自已的位置,仿佛在等待着被再次使用。又把散落在地上的竹屑清扫干净,那些竹屑仿佛是他们努力的见证,被他们一一清理掉,为新的开始腾出空间。
阿梅细心地擦拭着桌子,她的动作轻柔而仔细,仿佛在抚摸着一件珍贵的宝物。祥子则把角落里的杂物归拢到一起,他的动作利落而果断,展现出一种男子汉的气概。
忙活了好一阵子,整个操作间终于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大家看着整洁的房间,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今天的付出将会换来更好的未来。
又等了好一会儿,却还是不见乡政府的人来。祥子看看日头,那炽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受到一种燥热。他说道:“大家该干嘛去干嘛!”表哥表嫂一听,立马连接水管,去冲洗竹子。
冰凉的水浇在竹子上,发出哗哗的声响。那声音如同清脆的乐章,奏响了生活的旋律。祥子、阿发舅和大明舅也没闲着,找了个阴凉地儿,坐下开始削篾片。
只见他们手起刀落,一片片薄厚均匀的篾片就削好了。他们的动作熟练而精准,仿佛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每一片篾片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等待着被编织成美丽的竹编作品。
阿梅则去了产品展示间检查。她仔细地端详着每一件竹编作品,看看有没有瑕疵或者摆放不整齐的地方。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审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她轻轻拿起一个精致的竹篮,用手抚摸着上面细密的纹路,眼神里满是喜爱。那竹篮仿佛是她的宝贝,她用心地呵护着,希望它能展现出最美的一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越升越高,天气也越来越热。表哥表嫂冲洗竹子的动作没有丝毫减慢,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让竹编作坊能够发展得更好。
阿发舅笑着说:“咱们可得把准备工作做好,等乡政府的人来了,让他们好好瞧瞧咱们的手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期待,他相信他们的竹编手艺一定会得到认可。
阿梅在展示间里,把每一件作品都调整到最佳的展示状态。她一会儿踮起脚尖,把高处的作品摆正;一会儿又弯下腰,整理低处的展品。她的动作轻柔而仔细,仿佛在呵护着自已的孩子。她知道,这些竹编作品是他们的心血,是他们的骄傲,她要让它们以最好的状态展现在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