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勇是土生土长的下山村人,打小就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他身形壮实,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脸上带着山里人特有的质朴与坚毅。
猴子与村民间的这些趣事,他都看在眼里。同时,他也在思考着下山村的未来。
下山村的自然环境,高建勇再熟悉不过。西周环绕的石山,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
山上土壤贫瘠,存不住水分和养分,普通的农作物在这里很难有好收成。
以往尝试传统农业和大规模传统种植业时,村民们付出了无数汗水,收获却寥寥无几。
而且,每到干旱少雨的年份,庄稼更是颗粒无收,大家的生活陷入困境。
但高建勇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常常独自在山里转悠,观察山上的一草一木。他发现,尽管环境恶劣,却有一些野生的中草药顽强地生长着。
这些中草药适应了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长势还不错。与此同时,村里的溶洞、奇特的石山以及活泼的猴子,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旅游,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思索,高建勇终于确定了下山村的发展方向:以种植中草药加旅游产业的模式,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种植中草药,既能充分利用山上的特殊环境,又能获得比传统种植业更高的收益;
发展旅游产业,则能将村里独特的自然景观转化为经济优势。
确定发展方向后,高建勇开始忙碌起来。
他一边积极联系相关专家,邀请他们到村里给村民们培训。
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逐渐掌握了种植技巧,山上的中草药种植面积慢慢扩大。
另一边,高建勇着手规划旅游产业。他组织村民们清理村里的环境,把老旧的房屋进行修缮和改造,打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
他还带领大家在村里修建了一些观景台,方便游客欣赏风景。
与此同时,高建勇没有忘记那些调皮的猴子。
他深知猴子是村里独特的“居民”,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于是,他在山上继续种果树,让猴子们有足够的水果吃。
在山下专门划出一小部分区域,种植粮食,供下山来的猴子采摘食物。
这样一来,猴子们既能在山林里自由生活,又能在食物短缺时有稳定的食物来源。
猴子也是村里独特的“居民”,可它们时不时下山来破坏和偷吃下山村农户人家的东西,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每天总有些调皮的猴子下山来,在农户们去田里劳动的时候到村子里搞事情。
他们刚出门就常常发现自家晾晒的谷物被猴子们翻得乱七八糟,玉米粒、麦粒散落一地。
鸡圈里,猴子们在屋顶上跳来跳去,吓得母鸡们咯咯乱叫,有的猴子甚至还会伸手去抓刚下的鸡蛋,得逞后便迅速溜走,只留下农户们望着一片狼藉无奈叹息。
果园里更是猴子们的“欢乐场”。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可一转眼,就有一群猴子从山上呼啸而下。
它们身手敏捷,在树枝间穿梭自如,专挑最大最甜的果子摘,一边吃还一边把吃剩的果核随意丢弃。
果农们辛苦一年的心血,常常被这些调皮的猴子毁掉不少。
为了防止猴子偷东西,村民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在院子周围扎上高高的篱笆,可猴子们总能找到缝隙钻进来;
有的在果园里挂上稻草人,一开始还能吓唬吓唬猴子,时间一长,猴子们就发现稻草人只是个摆设,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回,张大伯在自家果园里守了一整天,就等着猴子出现。
傍晚时分,一群猴子果然出现了。张大伯拿着竹竿,大声吆喝着驱赶猴子。
猴子们一开始被吓得西处逃窜,可没过一会儿,它们发现张大伯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真的伤害它们,于是又慢慢靠近果园。
一只聪明的猴子还学着张大伯的样子,捡起一根树枝,在树上挥舞,逗得其他人家嘿嘿首笑,把张大伯气得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李婶把家里的剩饭剩菜放在院子里,想引开猴子,让它们别去糟蹋粮食。
可没想到,猴子们吃完剩饭,觉得不过瘾,还是跑到粮囤边,把粮食袋子咬破,弄得满地都是。
李婶发现后,又好气又好笑地说:“这些猴子啊,真是拿它们没办法!”
久而久之,这种猴子偷吃和村民防偷吃的斗争,形成了下山村一道特有的风景画面。
每天都有不同的“剧情”上演,猴子们想尽办法偷吃,村民们绞尽脑汁防范。
虽然过程充满了无奈,但也给平淡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村里的孩子们最喜欢看这场“人猴大战”。
每当猴子出现,他们就会围在一旁,为村民们加油助威。
猴子们机灵的模样和各种滑稽的行为,常常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在这种情况中,下山村人们好像觉得这样每天和猴子斗智斗勇还蛮有趣的,渐渐的只要猴子没来捣乱那天好像少了什么一样做什么的心不在焉。
高建勇还在村里修了不少小水塘,供猴子喝水洗澡,而在水塘旁边,修着许多板凳,椅子。
猴子坐,村民也坐,有时候猴子也会和人抢坐,总之,猴子己经把它们当做下山村的一员了,毫不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