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王队长仍希望村民生活可以稍微改善一些。
鉴于大家的经济状况非常困难。
尽管找到了新的水源,要想真正种植出足够的粮食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对他们来说今年依旧非常艰难。
王队长轻叹一口气,紧接着想起另一件事来,便询问:
“李易,我们这次收集到的草药到底能卖出多少钱?”
“这得看具体情况,只有将药材完全晾干之后才能估算出一个确切的价格。”
李易解释道。
“这样啊,那我们先等等好了。”
对于这个结果,王队长虽感到好奇但也不能着急,只得耐心等待药材晾干再做决定。
与此同时。
杨秋风开口追问。
“李易,你能不能给我们预估一下大致的收益?万一亏损就麻烦了。
毕竟村民们辛勤耕作一天的劳动报酬也就八个工作单位,平均每人一天大约赚一**。”
“确实,虽然赚得不多,但这是稳定的收入来源。”
齐大志附和道,对药材能否为村集体带来额外收入同样十分关注。
三位听众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李易身上。
面对大家关切的眼神,李易露出了一丝微笑并充满信心地说。
“不必担心,药材的价值远超你们的期待,
我相信一个人每天能挣到两毛钱,应该没有问题。”
“一天挣两毛!真是如此吗?!”
听到这话,王队长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几乎不敢相信如此轻易就能获得这么高的日收入。
要知道,
即便最有力的成年人辛勤工作一整天也就只能赚到一毛五。
那些半劳动力的年轻人每天的劳动价值也仅值一**。
孩子们作为轻劳动者的收入甚至不到五分钱。
而现在,李易领导着一群青壮年劳动力和儿童,
如果每人每天都能稳赚两毛,
这无疑是极大的成就,远超最强劳动力的日收益。
看到大家都很振奋,尽管内心激动,
王队长还是有些怀疑,继续问道。
“李易,你说的真是这样?”
“自然,如果不是冬季的话,其他三个季节日进二百是非常轻松的事。
这只是未来草药减少,采摘变得困难的情况下的估算。
像眼下我们才刚开始采集,草药品种繁多,收益可以翻数倍。”
李易语气坚定地说道,言辞掷地有声。
这样的回答令王队长感到更加欢喜。
他原本就满足于每日能够有小额的收入,现在一听有可能增加到数倍,内心的激动简直要溢于言表,甚至有种想放声高呼的冲动。
一边听着,杨秋风和齐大志却露出迟疑之色。
之前他们总以为草药资源采集完毕便会枯竭,觉得李易不过是初时能赚些小钱,长此以往必将难以为继。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即便草药日后稀缺,李易依然断言能保证收入,这一番豪言让两位年轻人感到难以置信。
杨秋风忍不住发问:“真有这般多的收获?”
李易信心十足地点点头,补充道:“我计划后天把一批药材拿到县城卖掉,到时候你们便知道了。
此外,我想邀请队长你一同前往,可能还需开份介绍信,并带几个同伴同行,以确保路途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听罢,王队长立即回应道:“好的,我现在就回去写推荐信。”
他的心中满是期待,仿佛已经预见了即将到来的丰收之日。
这一番谈话不仅没有平息杨秋风和齐大志的疑惑,反而让他们更为忐忑不安。
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理解草药竟如此有价值,带着这份困惑,二人默默离开。
待这群人走后,李易回到自已整理药材的工作上,打算天一暗就去歇息。
正当此刻,王小斌背着木头回了家。
虽然家中已有充足的燃料,无需如此辛苦地每日劳作,但这是他养成的习惯。
他习惯性地与王大头一起去森林采柴。
若不让王小斌参与,他可能会觉得自已毫无作用,内心也会因此产生消极情绪。
了解这一点的李易,自然不会干涉王小斌的选择。
夜幕降临,众人各自回房间睡觉。
熄灭了油灯之后,李易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私人密室——一个他随身携带的空间。
检查了一遍密室中的情况,见一切安好后,李易从怀中取出一张卡片——即过目不忘卡。
他的计划是通过这种能力彻底掌握几本重要书籍的知识,并将其深深刻画在记忆之中。
主意已定,李易整理好所有要学习的资料,毫不犹豫地激活了过目不忘卡,立刻投入到如饥似渴的学习之中。
此刻,李易仿佛觉得大脑变成了一台超级电脑,凡是眼前掠过的知识点,都能瞬间镌刻入脑,乃至每个细小的句读都无所遗漏。
他不敢稍有懈怠,埋头刻苦钻研每一个细节,不一会儿那部关于药材的书籍就已经熟记于心。
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钻研有关砖窑工厂的资料,全神贯注地翻阅着页面。
这书极为厚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集中精力阅读,李易才完成了整个阅读过程。
来不及休息,他又快速拿出那本更加厚重的有关膨化食品的资料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光阴在无声中流转。
随着过目不忘卡作用时间结束,李易最终读完了最后一行膨化食品书籍的内容。
“呼!终于结束了。”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李易舒了一口气。
紧接着,
一股强烈的晕厥感自头部涌出。
海量的知识信息迅速灌入大脑,让他感觉脑袋仿佛要炸裂。
他意识到,
这是因为瞬间吸纳了过多的信息,需要好好休养一番。
于是,他从那个空间离开了,躺到了热炕上,沉浸在了深深的睡眠之中。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第二天早晨到来。
日光灿烂,蓝天如洗,天空万里无云。
李易伸了个懒腰,洗漱完毕后起身。
经过一夜的好眠,他感到格外清新,精神焕发。
昨晚那股不适的大脑胀痛已然消散。
而那些被浏览过的知识,则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
中药材的认知、砖窑制造流程、如何制作零食……
这些技能与信息已彻底成为他所有。
这样轻松掌握海量知识的能力,
使得李易对那种能够“过目不忘”
的卡牌抱有更多的期盼。
他在心里贪婪地想,“要是能多得到几张这种卡牌该多好。”
只不过,善行积累尚未足够,他还需不断行善,以便获取更多善果。
“先填填肚子再说。”
说着,
他唱着歌向厨房走去,和朋友王小斌一起享受了一份美味的早餐。
随后的日子里,
李易带领着一个二十人的小队伍,在山林中度过了充满劳碌的一整天。
鉴于他对书中内容了如指掌,
这也直接促使其采药的速度大大增加。
待众人归来之时,
每个背上的箩筐皆塞满了各类草药。
因考虑次日需进城售卖药材,
李易分别找到了王小军和王小虎,告知了此计划,
同时安排剩余队员协助村中的农民们劳作。
安顿完毕后,
他亲自下厨准备晚餐,
之前多餐都由过于吝啬的王小斌操持,
每次做肉菜只会使用一小块肉,
导致一顿肉可以分几次吃,
因此,李易干脆将剩余的所有肉炒制了一遍,烹饪出了色香味俱佳的回锅肉。
这个时代,
人们普遍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感官尤其是嗅觉异常敏锐,
任何食物发出的香气都能够远距离吸引人们注意。
而李易烹饪回锅肉时飘散开来的香气更是浓郁无比。
它渐渐渗透至村庄各个角落,
引来众村民纷纷赞叹道,“多香呀,看来今天李易又有口福了。”
街边,杨秋风和齐大勇背负着砍好的木柴,
顺着那扑鼻而来的香气回望李易家的方向,
内心满是嫉妒与羡慕的情绪,
他们每日三餐仅能以玉米面团充饥,日子过得极为平淡枯燥;
相反地,李易每隔几天都能享受一次美味佳肴。
而且,除了食有佳味之外,
他的生活质量也同样令人向往。
乡亲们总是慷慨地为李易送上各式各样的礼物,包括食物。
无论是砍木柴还是挑水这样的家务活,也总是有人代劳,
更有勤劳善良的王小斌帮忙分担许多家务事。
可以说,在这个乡村生活中,
李易几乎从未遭受过任何艰苦,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满足。
这样的对比,使杨秋风倍感压抑和难受。
尽管如此,
这一切都是李易凭一已之力挣得的成就。
杨秋风只能自嘲般抱怨道:“我们同为大学生,为何李易可以做到如此厉害?真是太不合理了。”
齐大勇接着道:“没错,他能找到合适的水源,能自制罐藏品,还拥有广博的知识与能力。
若是这次真的按照他说的情况去采药,
每天赚取至少二十美分的话……”
那我就彻底心服口服了,再也不与他争锋,好好向他学习。”
齐大志语气复杂地说道,满含挫败感。
“别泄气嘛,不过就是败给李易几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应当时刻准备迎接挑战,一个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杨秋风大声鼓舞,不希望齐大志就此放弃。
“唉,还是等这次卖药的情况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