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没有手机,电视机还被视为珍稀之物的时代,人们早早地上床歇息,即使早晨出门也鲜少见到满脸倦容,一扫后来职业病带来的疲惫气息。
他记得,过去他上班期间,拥挤的公交车总是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只要能找到空位子的人无不借机小憩;那些站不稳脚的人,虽不能入睡,却纷纷低头看手机。
直到到达了厂门口,眼前的场景开始发生变化,庞大的人流车流突然放慢了脚步。
厂卫人员仔细筛查进入者的身份,但凡遇到不太熟悉的面孔,总会严格要求出示工作证核实。
以前,赵国生在车间的时候时常遭遇这样的盘查,而自调至厂办以来,他则享受起了无障碍通行的待遇。
卫岗处的小张见他单车上的小小乘客,先是眉头微蹙,认出是他后即露出友善的笑容:「这不是赵大哥,这个小男孩应该就是您儿子沈星了吧?」
停下车回应的同时,赵国生不忘提醒儿子向这位同事致以问候:「没错,这是星星,给张叔打招呼。
」
乖巧的小家伙礼貌地打招呼,小张走上前亲切地摸了摸他的脸颊,眼里尽是慈爱。
在这片厂区内,沈星已算是半个名人了,多数人至少对他有所耳闻,只是少有幸会面。
「怎么今天带小孩儿过来了?」
「领了许多奖品,心里面有点过意不去,想让孩子一起向主管和厂长表示感激。
」对此,小张给予理解并鼓励道:「快进去吧,这大早上温度可不高,小心别让娃受了风寒。
」
随后,由赵国生推着沈星入厂,接着又轻松跨上自行车前进着。
沈星怀着好奇心四下打量,刚踏进工厂门口,便被播送室里传出的独特时代音乐吸引,随即进入了充满忙碌气氛的车间环境。
厂房内部的路面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四处皆见花丛环绕,显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想必是有专门人士在负责照料。
除此之外,墙壁上几乎布满了多彩的标语牌,这些文字或激励生产力,或传递着时下的社会价值观。
沈星沉浸在这种新奇的感受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办公大楼前。
这座建筑拥有着长久的历史印记,外墙的部分区域 ** 出了老旧的红砖,门窗则是传统的木质结构。
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穿戴着中山装,比车间里的工人更加整洁利落。
一路上,赵国生不断地与熟识的同事交谈致意,即便对一些不熟悉的面孔也会轻轻点点头回应。
而当女性同事们打招呼后,往往也会驻足片刻,对着沈星露出温馨的笑容,并称赞其长相可爱。
“赵干部,这位是你家公子吗?就是叫沈星吧?”
这时,一个温柔的女性声音从一旁响起。
沈星转过头,迎面是一位身着连衣裙的美丽女士,这样的打扮在这座保守的城市里格外引人注目。
“原来是于海棠同志,星星,向于阿姨问候一声。”
沈星给了父亲一个无奈的眼神,若是真心叫对方“阿姨”
,估计对方会不悦。
“于姐姐好!”
原本于海棠对于“阿姨”
的称谓并不感到愉悦,但在听到沈星亲切地唤她为“姐姐”
时,她的嘴角立刻绽放成了弯弯的月牙形。
“星星,你真是太讨人喜欢了,待会儿姐姐送你几个苹果吃怎么样?”
“谢谢于姐姐。”
赵国生对儿子的机敏表现惊讶不已,没想到他竟然能让平日里相当高傲的于海棠感到如此满意。
“赵干部,前面院子的于莉是我的姐姐,早就听说星星既懂事又俊俏,如今亲眼见到果然如此。”
赵国生恍悟,原来如此熟悉的原因在于,于海棠正是阎解成的小姨子。
看来于家的好基因不仅在于海棠身上得到了展现,就连其姊于莉也是位难得的佳丽。
“星星,姐姐现在得去忙工作了,等一会儿一定记住给你送苹果来。”
话音刚落,于海棠轻盈地跑上楼去,向着负责宣传的部门进发。
走在后面的赵国生牵着沈星的手。
沈星不经意地抬眼看去,恰逢其时地望到了正前方快速消失的于海棠身影,还有那一条并不算长的裙子下隐约显现的一抹白色。
沈星心想,这于海棠真是大胆得很,无论哪个时代,爱美之心都是共通的。
他们抵达了厂部的办公室,赵国生立刻投身于工作中,而沈星则有些枯燥地浏览着最新的报纸。
当胡大海于八点四十五踏入此地之时,他的眼神立即锁定了坐在一张办公桌边阅读报章的沈星,情绪瞬间阴沉起来。
在这个讲究规则的年代,虽然也有将小孩带来工作的案例存在,但这通常建立在预先通知的基础上,且是在找不到人照看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
胡大海并不赞同此类行为,因此,除非是特殊情况,他不允许员工把孩子带进办公区。
由于之前没有任何通报,却出现了这种状况,让胡大海感觉自已作为领导者的权威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挑衅,内心泛起了一阵愠怒。
“这是谁的孩子?”
赵国生一听便连忙站了起来,“主任,这是我的儿子沈星,之前得到厂里这么多奖赏,特地让孩子前来向胡主任和李主任表示感激。”
了解到沈星是赵国生的儿子,胡大海的脸色马上由阴转晴,笑容满面。
“呀,这位就是沈星小朋友啊,比我听说的好多了!”
胡大海笑嘻嘻地说着,这句话倒也没有水分。
他没见过比沈星更清爽整洁的孩子,哪怕是厂长杨和主任李的孩子们也总是弄得满身泥土。
一眼便能看出,沈星长大后必是一个大美男子,一个小男孩儿竟能长成如此精致,如同电影中的孩子一般。
“胡叔叔好!”
沈星未等赵国生示意,便已主动问好。
这让胡大海略感羡慕——果然,别人的家才是好家教。
一想到自家的毛头小子比沈星年纪还大些,却完全没有这样的礼节,他就感到无语。
“你好啊!”
胡大海笑得很舒心,随后对赵国生说到:“老赵,以后可以让小星星多多到厂里走动走动。”
旁边的几位听罢纷纷撇嘴——你这是立场何存?先前你还口口声声不许员工带小孩入内呢!众人心头虽然不满,口中却不便多言。
眼见赵国生正在忙碌,胡大海自告奋勇地领着沈星前往各个科室打招呼,回来时手里还多了一些水果与小吃。
面对这样的热情,沈星虽表面开心,内心实则苦笑连连:所有人仿佛都将他视作了两岁的幼儿,即便明知道自已装嫩也不得不做,真是苦不堪言啊。
待到事情完毕,赵国生携沈星又去了党委会拜谒了李主任。
李主任本就颇为认可赵国生的能力,这次见到沈星更是对其印象大为改观。
——能把孩子教育至此境的人,定然不同凡响。
当两人返回时,厂内的办公人员似乎有些紧张地四散开来,一问才知道五车间发生了机械设备事故,并伴有工人受轻微伤的消息。
鉴于五车间曾是他的岗位之一,赵国生非常关注此事,于是决定亲临现场查看情况。
“星星,你就在办公大厅等我,一会儿爸爸带你去吃饭。”
“爸爸,我也想去!”
沈星急切地请求着。
赵国生稍作考虑后,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提议。
“但到了车间你必须跟着我,不能到处乱窜,明白了么?”
沈星听后,立刻点头应允。
该车间的主要业务是在此进行小零件加工生产。
车间内所用的一台精密车床乃是由海外引进,堪称当时国内最顶级的设备之一。
目前,五车间已被人群包围,幸好伤者情况并不严重,仅需简单包扎便可恢复。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那台高级车床再次出现了故障。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维修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尤其是说明材料皆为外语写成,而工厂内部缺少专门的维护技术人员。
这时,李主任及厂长安顿好了其他事务后来到了五车间。
站在人群之外观察一番的赵国生显得格外谨慎。
通过人墙的间隙,沈星也终于能够一窥这台传奇车床的模样——这类机床虽然未来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今无疑是最具前瞻性的存在,其某些方面已透露出数控技术的端倪。
除了电气系统尚未完善,其余部分几乎与数控机床无异。
“这下又是出了什么状况?”
厂长杨显得无可奈何。
自从购买这台昂贵的机床后,每隔一两天就有新的问题出现,其维修成本已足够再购置一台新设备。
“我也实在是不清楚,操作过程都按照技术部门的要求来的,说明书上的内容实在让人头疼。”
第五生产车间主任谢建设满腹委屈地解释道。
技术部科长安强是个身材修长的男士,听闻此言也只是苦笑以对。
“厂长,这真怪不得我们!当初购入这机床时,并未聘请外国的技术顾问前来协助安装,而是由上级指派两位据说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技师操办的,然而结果却是这样频繁的问题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