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零陵主要面对荆州蔡瑁的十万兵马,相信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战斗,就目前的状况,防守应该没问题。再说,我们也可以在零陵招募人才啊!”戏志才的话让三人眼前一亮,是啊,可以招募人才啊。
“好这个事情就先这样。文若哥哥还有弄出一个人才招募的办法。我们就考试录用吧!”
“什么,考试录用?”荀彧吃惊了,这考试录用的事情从来没听说过,怎么考,考什么?
“文若,如果我们招募武将,就考武艺、军略;如果招募文士,就考政略、军略!咱们可以简单的先弄起来。否则,随着我们全面掌控交址,各方面都会缺人!”郭嘉的话,让荀彧心里有了想法,这样的办法又在挑战现有的人才选拔模式。
东汉以来,一直都在实施查举征辟制,这是人才的官方渠道。所谓查举征辟制就是:察举征辟制是汉代的选拔官员制度。
所谓察举,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已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所谓征辟,是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察举和征辟,对于原先实行的世禄世卿制来讲,是一大进步。
但是这一制度又带有举士和举官不分,选举和考课不分,选举与教育分离,没有选官的专职官员,先选后考等特点,给各级官吏在察举和征辟中徇私舞弊留下很多缝隙,所以到了东汉末年,竟然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怪现象。
“是呢,我们考试结束,便根据考生情况给与不同的职位,不过要有考察期,考察期半年,几个月都可以;如果考察合格,就留任,不合格随时撤换。这就需要有一个专门负责考核官员的部门,而且这个部门还有不小的权利呢!”韩芸想到了后世的一些东西,但不能明说,只能抛砖引玉。
“此法在我们稳定后,可试行,边试边改,不能创建一套培养发掘任用提升人才的办法。只不过,目前零陵所缺人才,可立即展开。今日便可发出《招贤令》,分成文士、武将两部分,文士由蔡翁、文若、志才为考官,必可以甄别优劣;武将以梅兰竹菊为对手展开擂台。
能单独战胜梅兰竹菊一人者可授司马之职,在军中历练后,正式担任职务;能战胜梅兰竹菊四人联手的,授以校尉之职,在军中历练后正式就职;有志才在零陵坐镇,主将军略不必作为主要考核项目,不过,我和志才都可以考究一下。能有大才当然最好。”
“好,那就这么定了。我们在零陵准备十日,十日后,进驻郁林。还有,这个许靖可否任命为郁林太守,还请三位商讨一下。”韩芸突然想起郁林太守,以及今后交址九郡的太守,原则上他不会任由朝廷指派,这些必须是自已人。也就是韩芸对这个汉灵帝无奈之下敕封的公主身份的最为有力运用。
榜文:御赐交址公主令俞,凡治民之才、勇武之人,皆可经考绩获得高位。文科考究治政、筹算;武科考究武艺、军略。凡有志为民者皆可前来参与考绩,公主将扫榻以待。
这一榜文贴出当天,近引起零陵民众的广泛传播,三天报名期限,参与文科考绩的七人,参与武科考绩的三十人。
文科大厅,一名名叫蒋琬的十四岁少年正在接受荀彧、蔡邕、戏志才的提问。
“蒋琬,你如何看待庶民生计?”荀彧由于跟随韩芸已经一年多,受韩芸的影响,将庶民生计所谓为政治民的第一要务,所以,一开口便提出了自已还不是特别有思路的想法。
“这位大人,庶民生计莫过于吃、穿、住、福;庶民食不果腹便会不安,衣不遮体便会无视教化;庶民无住所便成流民;流民一起,治下不安。所以,某以为,为政一方但庶民生计为纲,纲举目张;若庶民食果腹、有余粮;衣得体尊教化,安居而代代相传,乃为小治!”
“何为大治?”戏志才眼睛一亮紧接着追问。
“大智者,开民智、培民力、福民生。开民智使民识诗书尊礼仪,学有专长;培民力使民懂农桑晓百工善获利;福民生使民知福享福卫福造福,一致千秋百代。”
“如此言论,何以不为夸夸其谈?”蔡邕的问题很严厉,甚至于有点为难的意思。
“这位老大人。小可之言论是否能成为现实,而不是夸夸其谈,不在于小生,而在于上位者。上位者心中有民,小生所言便可实现,上位者心中无民,小生之言便是夸夸其谈!”
三人交换一下眼色。荀彧开口道:“考生蒋琬被录用,具体职位,待小姐钦定!”
经过韩芸和郭嘉的再次与之交谈,韩芸当即决定,蒋琬为零陵太守,辅助戏志才驻守零陵。因为,元零陵太守刘度不瞒王睿将零陵借给交址军,弃职而去,进京告状,所以蒋琬第二天就入职正式上班。同时,参与考绩的其他六位学子中的两位,作为蒋琬的属吏被选用。
这一消息,让参加武科考绩的练武之人信心大增。虽然第一天的擂台中,三十多人,只有两人能够战胜梅兰竹菊单人,但是第二天,情况突变,零陵当地猎户邢道荣十回合击败小梅,在四人联袂下三十合才被四人击败,这一结果令韩芸眼前一亮。
随后,黄蝶舞要求下场挑战邢道荣,结果二十大战二十回合,邢道荣不敌黄蝶舞,但是按照邢道荣的表现,经过郭嘉询问军略,这家伙井然说的牛头不对马嘴,最终,韩芸当场决定授予邢道荣司马之职,从一个猎户摇身一变成了率领千人的军中将领。
这消息跟炸了锅一样被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