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第244章 戏志才之死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作者:
三国老高
本章字数:
8662
更新时间:
2025-01-25

在昏黄而略显沉重的烛光下,张邈凝视着戏志才那张苍白却依旧坚毅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作为他麾下最为倚重的谋士,戏志才的每一句话,都如同灯塔般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此刻,面对这位即将离世的智者,张邈的心中除了悲痛,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志才,你且安心养病,待你康复,我们再共谋大业。”张邈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试图以此给予戏志才一丝安慰,也是给自已的一份寄托。

然而,戏志才深知自已时日无多,他挣扎着坐直了身子,目光穿透烛火,仿佛穿透了重重迷雾,直视着那混乱不堪的天下局势。“主公,忠言逆耳,但请主公务必听我一言。”戏志才的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当前之天下,已非昔日可比。黄巾余孽虽微末而起,却如野火燎原,势不可挡。各路诸侯或疲于奔命,或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以抗民军。主公坐拥陈留、濮阳,地势险要,民殷物阜,实乃乱世中的一方净土。此时,当以固守为要,兴修水利,广开屯田,使百姓安居乐业,民心归附,此乃固本强基之道。”

戏志才稍作停顿,似乎是在积蓄力量,又似在斟酌言辞,继续说道:“至于外交,主公应秉持‘远交近攻’之策,与袁氏、曹氏、刘表等诸侯保持友好往来,但不可轻信,更不可与之结盟过深,以免卷入无谓的纷争。至于刘协,他虽占据颍川,然其势已衰,不足为患。主公可遣使修好,以示诚意,但不必过分倚重。”

“更为重要的是,主公应洞察时局,把握先机,与民军广开商路,互通有无。民军虽强,却也需物资补给,主公可利用此点,与民军建立贸易关系,既可缓解民军对陈留、濮阳的威胁,又可从中获利,增强自身实力。此乃双赢之策,望主公三思。”

说到这里,戏志才的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他依然坚持着,将最后的谋划倾囊相授。“另外,主公还需注意内政,选拔贤能,整顿吏治,使百姓安居乐业。唯有如此,方能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张邈听着戏志才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击心,他深知这些建议的分量,也明白这是戏志才用生命换来的最后智慧。他紧紧握住戏志才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坚定地点了点头。“志才,你所言极是,我必铭记于心,按此谋划行事。”

随后,两人之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烛火的噼啪声在屋内回响。戏志才的呼吸渐渐变得微弱,最终归于平静。张邈知道,这位智者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但他的智慧和教诲,将如同星辰般照亮张邈前行的道路。

在戏志才离世后,张邈仔细的分析了戏志才的遗言。他采纳了稳定了陈留、濮阳的局势,大兴民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建议。但同时,张邈分析,袁氏目前手握近三十万大军,如果能够联合袁氏共同进攻曹氏,或可平分山阳、东平二郡,至于民军的通商等,张邈从内心深处比较厌恶高冲的出身,所以,并没有按照戏志才临终的建议行事,而是继续大量征兵,死守黄河沿线试图阻挡民军南下。

颍川书院,那个曾经见证了无数英才辈出、智慧碰撞的地方,如今却传来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哦,志才去了!”郭嘉闻言,面沉似水,心中如同被巨石压住,难以言喻的悲痛与遗憾交织在一起。

戏志才,这位自幼与他同窗共读、情同手足的兄长,不仅才华横溢,更有着对天下大势独到的见解。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一次偶然的错过,让戏志才未能与何曼的绑架事件擦肩而过,也因此错失了投身民军、辅佐那位后世传颂的伟大明主的机会。

郭嘉常想,如果戏志才真的加入了民军,凭借兄长高冲那妙手回春的医术,他定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与民军并肩作战,共创辉煌。那将是一段怎样的传奇?戏志才的人生轨迹,或许会因此而截然不同。

戏志才的离世,如同一阵寒风,吹散了郭嘉心中的些许暖意,也让他不禁想起了另一位故友——荀彧荀文若。荀彧,那个被世人誉为拥有王佐之才的智者,其仕途却并非一帆风顺。自从张邈与刘协之间的裂痕日益加深,荀彧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仿佛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乱世的洪流中悄然隐去。郭嘉心中暗自思量,或许锦衣卫的情报网能为他带来荀彧的最新消息,了解这位老友的近况,也算是对过往情谊的一种慰藉。

“传令锦衣卫,留意荀彧荀文若的近况!”郭嘉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每一份情报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然而,个人的情感终究要服从于大局的考量。郭嘉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面前那张巨大的中原地区沙盘上,那里山川河流交错,城池林立,正是他们即将展开新一轮攻势的舞台。他深吸一口气,果断地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传令张燕,准备南下吧,张邈的末日已至!”随着这一声令下,张燕所部迅速集结,准备向张邈发起致命一击。

紧接着,郭嘉又连续发出数道命令,每一道都精准地指向了中原局势的关键节点:“传令张辽即日起前往五原,调入西进第二兵团;命令司马懿快速稳定徐州局势,并严密监视豫州袁绍的动向;命令魏延所部准备与张燕所部协同作战,攻略兖州;同时传书贾军师,让吕布所部打出民军的旗号,以法正为关羽所部军师,刘钊担任益州临时总督,张松、邓芝、秦宓等人全力协助。最后,以吕布和陈宫为核心组成西进兵团,准备对西羌开战!”

这一系列命令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缓缓向中原的诸侯们撒去。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高冲、郭嘉、贾诩、程昱等民军领袖对中原战略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们深知,民军并不惧怕与中原诸侯联军正面交锋,但高冲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愿在内部战争中过多地牺牲汉人人口。在他看来,统一中原固然重要,但若要以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样的统一便失去了其本应有的意义。

因此,当戏志才在世时,中原诸侯因或因其智谋而联合抗敌的局面,一直是民军所担忧的。因为这样的联合,往往意味着双方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而高冲等人所追求的,是在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实现汉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多年的布局与用兵,核心都在于域外扩张,通过对外战争来拓展汉民族的生存空间。这一点,郭嘉深信不疑,他相信戏志才若能洞察这一切,也定会赞同他们的战略选择。

随着戏志才的离世,民军终于卸下了中原诸侯联合抵御的后顾之忧。他们可以按照既定的战略计划,更加从容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高冲等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保护,是对民族未来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营帐的昏黄烛光下,郭嘉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决断的光芒,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穿透了夜色,直抵屋外静候的左仇耳畔。“左仇!”这一声呼唤,简短而有力,仿佛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即将展开的紧急使命之门。

“军师,属下在。”回应声迅速而坚定,透露出左仇作为虎贲军校尉的忠诚与干练。他早已习惯了在郭嘉麾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执行各种艰难任务,每一次都是对极限的挑战,每一次都是对信念的磨砺。而这一次,从遥远中亚穿越重重险阻归来的他,再次接到了来自军师的重要指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热血,准备再次踏上征途。

“你亲自出发,此事非同小可。”郭嘉的声音中多了一份凝重,他从案几上缓缓拿起一封用特殊材质封缄的密信,这封信中承载着关乎战局走向的关键信息,是他在深思熟虑后决定传递给荀攸军师的。荀攸,那位同样智计过人的谋士,正于西部战场运筹帷幄,两人的默契配合,往往能决定战局的走向。

“这封密信,你必须亲自交到荀攸军师手中,不容有失。”郭嘉的话语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他知道左仇的能力与忠诚,足以胜任这次任务。“收拾一下,快去快回。中原的统一大业已步入关键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你若能及时归来,定能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盛况,与我们一起共襄盛举!”

左仇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坚毅之色。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封密信的传递,更是军师对他的信任与重托,是对他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他迅速转身,步入夜色之中,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行装。心中默念着军师的话语,那份对胜利的渴望,对使命的执着,让他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

月光下,左仇的身影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他知道,前方的路途或许充满未知与危险,但正是这些挑战,铸就了他今日的坚韧与果敢。他将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山河,克服一切困难,只为将这份至关重要的密信安全送达荀攸军师之手。

在郭嘉于灯火阑珊的营帐中,依据高冲不惜生死所传递的密信内容,精心布局中原战局,力图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为民军开辟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之时,远在豫州的袁绍府邸内,正酝酿着一场足以撼动天下格局的风暴。

袁绍,这位自视甚高的诸侯,自得到孙权早年敬献的玉玺以来,心中称帝的野心便如野火燎原,难以遏制。他深知,玉玺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他号令天下的不二法门。而戏志才的突然离世,如同一把利刃,斩断了张邈可能对他构成的威胁,让袁绍的野心更加肆无忌惮地膨胀开来。

“传高姬!”袁绍在书房内低沉而有力地下达了命令,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那张因野心勃勃而略显扭曲的脸庞。

不久,一位身着华丽服饰,面带轻纱的婀娜缓缓步入书房,她便是高姬——那个曾在民军征伐高句丽时神秘失踪的高句丽王妃,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武艺超群的女子。她的出现,仿佛为这沉闷的书房带来了一抹不同寻常的色彩。

“老爷,你找我。”高姬的声音清冷而柔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袁绍站起身,目光如炬地盯着高姬,语气中既有命令也有诱惑:“高姬,如今袁家正值关键时刻,你的智慧与武艺,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待我登基称帝,击败民军,我必助你复国。但在此之前,我需要你为我完成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高姬闻言,面纱下的眼神微微闪烁,似乎在衡量着袁绍话中的真假与分量。“不知老爷的目标是?”她淡淡地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冷静。

“刘协!”袁绍毫不犹豫地吐出了这两个字,仿佛这两个字便是他心中最大的敌人,也是他称帝路上必须清除的障碍。在他看来,只要除掉了刘协,汉室便失去了对天下实际的控制力,而他则可以名正言顺地举起大旗,号令天下。

高姬闻言,心中不禁泛起波澜。她深知刘协虽为傀儡,但其背后所代表的汉室正统,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信仰。然而,面对袁绍的强势与野心,她也不得不暂时放下个人的情感与立场,开始思考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我明白了,老爷。”高姬最终点了点头,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决绝与无奈。她知道,自已已经被卷入了这场权力的旋涡之中,无论她愿意与否,都必须为袁家,也为自已的复国之路,拼尽全力。

于是,一场围绕着刘协性命的暗流,在中原大地上悄然涌动,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位野心勃勃,意图称帝的袁绍。

袁谭、袁熙在经历了上次出兵事件之后,领教了其父的政治手腕,所以,表面上团结起来,使得袁绍对于治下的控制力有所增强,在接到袁绍的命令后,他们都看到了希望,只要袁家能够取得天下,大不了兄弟俩自已再打一场,当然是在父亲袁绍去世之后,毕竟那是自已兄弟之争,而现在首先是团结起来,取得天下。

【本书即将进入结尾期,恭请各位大人关注老高新作《奉孝,你去哪?》,新书四卷,目前已开始第一卷。敬请光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