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暗潮湿且散发着阵阵恶臭的大牢之中,李立俊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他身上单薄的衣衫根本无法抵御这寒冷的侵袭,肚子也早已饿得咕咕直叫。
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令人胆寒的场景——锋利的斧头高高举起,然后无情地落下,自已的脑袋瞬间与身体分离。
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浑身发冷,冷汗不停地从额头渗出。
尽管李立松是堂堂县令大人的女婿,但这次对他的处罚却是来自于知府大人的亲自判决。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哪怕李立松有着这样一层关系,恐怕也是无济于事。难道自已真的就要这样不明不白地丢掉性命吗?李立俊越想越觉得不甘心,命运为何会对他如此不公!
而直到此时此刻,李立俊仍然没有一丝悔改之意,反而将所有的罪责都归咎到了花娇和高岚这两个女人身上。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因为她们,自已犯下的杀人罪行绝对不会这么快就败露。可他却从未反思过自身的过错,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抱怨他人。
殊不知,正是他自已的恶行才导致了如今这般悲惨的下场。
突然牢门被打开。进来一个蒙面官差,手中提着明晃晃的大刀,他心里更加惧怕,瑟缩在角落中。
看那人直奔他来,他瑟瑟发抖,嘴里惊恐的叫着求饶。可是那人不理会他的求饶。
还不等他反应过来,就晕过去了,那个蒙面官差,心里鄙夷的不行。真是个草包,外强中干,能杀三个人的人,居然怕死,能吓晕过去。
只见刚才那个拿刀的,官差扛起李立俊就走。走到大牢外,一踮脚就飞了起来,很快就消失在夜黑风高中。
另外一名蒙面官差。再放了一具尸体,在刚刚,李立俊关押的那个牢里。再仔细看身形和面容和李立俊,一模一样。
做好这一切,另外一个蒙面官差,也飞入夜空。随即消失不见。
第二日,李立俊在牢里自杀的消息,不胫而走。
知府有些怀疑,不相信是真的,他亲自去到牢内查看。
只见有些轻微的味道,面容有些扭曲,不像是昨夜才死的人。
但是仔细看面容,却是李立俊,旁边还留下一封书信。
大概内容就是,自已愧疚不已,杀害了花娇父母和哥哥。自已意识到自已错误。感觉羞愧难当,唯有自尽结束自已生命。来赎罪。
字迹也是李立俊的,可是知府还是感觉怪怪的。总感觉哪里不一样,可是也说不出来。
毕竟是人精,做了那么多年官员,审过那么多大案要案。他的直觉会比其他人更加敏锐。
他赶紧把昨晚当差的官差,叫过来!问昨晚到底怎么回事!
只见那两个官差来到,知府面前,惶恐不安的跪下。说昨晚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很困,晕晕乎乎的,然后靠在墙上睡着了!
知府大发雷霆,大骂蠢货!要打责罚二人!
突然一个官差。进来在知府耳边说着悄悄话。
只见知府表情,由开始的不解,到惊讶,最后变成恐惧。
知府脸上的表情变化太快,让身边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什么消息,能让知府变成这样。
过了一会,知府清清嗓子,又怒气十足的对着官差说道,你们两个看守不力,让罪犯自尽。
罚你们二人半个月俸禄。看以后还敢不敢犯错误。
跪下的官差也摸不着头脑?就这惩罚会不会太轻了!不像知府的风格。
知府当场宣布,李立俊畏罪自杀。让其家人来领取尸体。
知府回到书房,整个人还在震惊之中。不是震惊李立俊的死,而是刚刚官差在他耳边说的事情。
官差刚刚告诉他,巡抚大人,让知府适可而止,不要追究下去。不要坏了贵人的好事。
这贵人是谁,知府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巡抚都这样说了,肯定是不一般的人物。
他也不清楚,李立俊怎么会和贵人牵扯到一起,而且巡抚怎么能一清二楚。
自已这么多年兢兢业业,从不徇私舞弊,唯有这一次稍微有点私心,还是这样的结果。
想想就惶恐不安。自已无所谓,可是自已的老妻,和那个唯一的痴傻儿怎么办!
双拳难敌大腿,自已只能明哲保身。知府暗暗下了一个决定,告老还乡。
李立俊一个无名小卒不可能,和所谓的贵人有什么牵扯。能和贵人有牵扯的,就是刘县令。
可能刘县令暗中已经,投入那个贵人阵地。不然以刘县令的尿性。是不敢拒绝刘彤和自已儿子的婚姻。
李钱氏和李老头知道自已儿子,畏罪自杀时,两人双双站不稳。整个人都天旋地转。
李钱氏大哭我的儿啊!你怎么能那么傻!李老头抱着头哭泣。身体一抽一抽的看的人揪心。
李立松,带了几个人去到李家,把李老头和李钱氏接走,哥哥的尸体他已经安排处理。
以后留着两个老人在村里,独自居住不放心。李立松,让人把,李老头和李钱氏的东西收拾带好。
李钱氏不愿意离开,她说她就要在村里,她怕她走了,大儿子魂魄找不到家。李钱氏哭的声嘶力竭,村里的人虽然痛恨李立俊,可是看着年老的母亲这样,又有一些于心不忍。
李立松心里却是很高兴,自已没有告诉娘真相,就是怕李钱氏憋不住。反而现在李钱氏哭的这么伤心。
也不会有人怀疑事情的真实性,李立松故意生气的说!哥哥都死了!人死不能复生,而且他死有余辜,他杀害了三人。
早晚得死,你哭有什么用!难道人家就是白死的么?
大哥自杀说明他良心发现,还有一丝理智。
李钱氏,哪里听得进去,觉得自已小儿子没良心。他这么多年读书,他大哥出了多少钱,从不让他下地干活。
什么都为他着想,他怎么可以这样说,她一巴掌打在李立松脸上。大骂狼心狗肺。
看热闹的村民,觉得李立松说的对,果然是读书人,深明大义。
大家纷纷感叹真是歹竹出好笋,好好的孩子都被李钱氏惯坏了。
如果不是李钱氏的惯着,估计今天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幸亏李家,李立松还是好人,不过也纷纷替李立松打抱不平,如果不是李立俊,李立松寒窗苦读那么多年,就不会不能参加科举。
最关键的是,这李立松可是寄予厚望的,真是可惜。
李立松和李老头,李老娘坐在马车,听着这些议论,嘴角不禁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