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粮商涌入,低价卖粮,西大粮商疯狂抛售,致使粮价迅速暴跌……”
“这……天下竟有如此计谋,实在让人钦佩!”
“云贵妃娘娘,这是把人性的贪婪掌握的彻彻底底啊!”
“外地粮商涌入,当地的西大粮商根本是措不及防,为了防止手中的粮食囤积,只得低价售出,如此一来,亦根本不用再担心贪婪的粮商会继续哄抬粮价。”
“因为他们高价囤粮时,己经拿出了许多家当,低价抛售必定亏损,弄不好还会倾家荡产……”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都被苏凌雪这计谋给震惊到了。
赵承煦无奈的摇了摇头:“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却不如朕后宫中的女子聪慧。”赵承煦话落,大臣们皆羞愧地低下头。
而赵翊对此却不以为然道:“陛下,就算云贵妃想出此等计谋降低了粮价,可她大肆修缮县衙,这等劳民伤财之举,实为不妥!”
赵承煦说道:“你想知道她为啥这么做,朕也很想知道,待她回宫时,便由她亲自来向大家解释一番。”
而在玄江城,赵天麒虽然利用摄政王之子的身份,胁迫粮商将粮食降到了七十文一斗,但这之后,粮商们无论如何都不肯再松口,继续降价,而岭风城的粮价,如今己经降到了六十文一斗,过段时日可能还会下跌。
赵天麒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苏凌雪这个女人确实厉害!
数日后,苏凌雪回宫。朝堂之上,众人目光齐聚于她。
赵承煦开口问道:“爱妃,你用计降粮价之事做得极好,但你大肆修缮县衙又是为何?”
苏凌雪盈盈下拜后缓缓道:“陛下,县衙年久失修,修缮县衙看似劳民伤财,实则大有深意。”
“大灾之年,百姓没有工作,自然就没有收入,不管粮价降到多少,没有钱的话也无法购买粮食,若是经常开仓放粮,朝廷的库存有限,长此以往不是办法,也可能会让百姓生起懒惰之心,干脆首接等着朝廷发粮赈灾。”
“而朝廷压力过大,国库空虚,囤粮也不够,无法做到长期供应,唯有以工代赈,让百姓有工作有钱赚,这才是万全之策!”
苏凌雪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寂静。片刻后,众臣纷纷称赞。赵承煦更是龙颜大悦,“爱妃思虑周全,实乃朕之幸事。”
赵翊心中仍不服气,再次出列,“即便如此,那你又打算举办什么龙舟比赛,大灾之年如此,岂不是更是劳民伤财?”
“还有,你又到寺庙去找住持,让灾民们去修缮寺庙,你此举又是寓意何为?”
苏凌雪微微抬起头,镇定自若地回应:“陛下,举办龙舟比赛并非只是玩乐。龙舟赛所需船只众多,从打造到装饰,可雇佣大量工匠;赛事期间,贩卖饮食、制作旗帜等周边生意都会兴旺起来,这也是以工代赈的一部分。”
“陛下可下令,让龙舟比赛获胜的地方,可免赋税一年,减轻当地负担,而百姓生热闹,龙舟比赛亦可吸引周边郡县的百姓涌入。逐渐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这样既可缓解朝廷国库空虚的问题,亦能让受灾的地方重新恢复日常的生活水平。”
“至于修缮寺庙,寺庙香火旺盛,常有善男信女前来供奉。灾民参与修缮,寺庙给予报酬,同时也能得到更多民众支持。而且修缮寺庙,可弘扬佛法慈悲,安抚人心,让灾民在灾年仍心怀希望,不至于动乱。”
赵承煦听后连连点头,“爱妃果然深谋远虑。”众大臣也交头接耳,暗自佩服。
“好!”赵承煦龙心大悦道:“爱妃与赵御史在岭风城和玄江城两地平粮价有功,朕决定论功行赏!”
赵承煦接着说道:“苏凌雪,朕打算选出一个良辰吉日,封你为皇后,赐黄金千两,绸缎百匹。保留御史一职。赵御史,朕升你为五品吏部郎中,赏白银五百两。”
苏凌雪和赵天麒赶忙谢恩。赵翊此时脸色微红,上前说道:“陛下圣明,云贵妃和赵御史此番确实功绩斐然,臣先前多有冒犯,还望陛下和云贵妃恕罪。”
苏凌雪微笑着说道:“摄政王也是一心为了朝廷,何罪之有。”
朝堂上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这时,李乾站出来说道:“陛下,云贵妃此举不仅解决了当下粮价问题,还为今后应对灾荒提供了良策,实乃我朝之福啊。”众人纷纷附和。
赵承煦笑着说:“爱妃这脑袋瓜,真是让朕都自愧不如。”
苏凌雪娇嗔道:“陛下莫要打趣臣妾了,这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
赵承煦点了点头道:“诸位爱卿,关于云贵妃封后一事,你们有何建议?”
大臣们闻言,纷纷议论开来,有的面露喜色,有的则低头沉思。丞相柳云霄率先出列,恭敬道:“陛下,云贵妃德才兼备,封后一事乃民心所向,臣无异议。”
户部尚书张晟也跟着附和:“云贵妃此番作为,实乃我朝之幸,封后一事,理应尽快操办,以安民心。”
赵承煦听后,龙颜大悦,笑道:“好,那便依诸位爱卿之意,选个黄道吉日,举行封后大典。”
这时,一向以幽默著称的工部侍郎黄志杰站了出来,打趣道:“陛下,云贵妃封后,那可是大喜事,咱们工部可得好好表现,把婚礼办得热热闹闹的,让全天下都知道,咱们大乾的皇后,那可是智慧与美貌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啊!”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连平日里沉稳的苏凌雪也忍不住抿嘴轻笑。
赵承煦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拍着龙椅扶手道:“好,好,黄爱卿说得好,朕就把婚礼事宜交给你全权负责了,务必要办得风风光光,让天下人都羡慕朕的皇后!”
封后大典当天,京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然而,就在这喜庆的时刻,各地异姓藩王瑞王魏斌,齐王郑宇,宁王何坤,瑄王林烨,魏王徐烁竟齐齐来京阻挠。
瑞王魏斌率先发难,大声喝道:“苏凌雪干政,牝鸡司晨,怎配为一国之母!”
齐王郑宇也跟着附和:“我等身为藩王,绝不能坐视这等有违祖制之事发生!”
宁王何坤更是表情阴沉:“此例一开,国将不国!”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时,苏凌雪的父亲大将军苏凌灏霸气护女。他目光如炬,扫视着诸位藩王,沉声道:“我苏家女儿,心怀天下,所行之事皆是为了百姓,为了江山社稷!若这也算干政,那何为正道?”
瑄王林烨冷笑一声:“哼,大将军莫要偏袒自家女儿。”
苏凌灏怒目而视:“我苏凌灏一生光明磊落,从未偏袒过谁。倒是诸位藩王,今日此举究竟是何居心?”
魏王徐烁阴阳怪气道:“大将军,莫要动怒,我们也是为了大乾的未来着想。”
苏凌灏仰天大笑:“好一个为了大乾的未来,我看你们是心怀叵测!我女儿的功绩有目共睹,岂是你们几句污蔑就能否定的!”
这时,一旁的李裕李公公着急地劝道:“诸位王爷,大将军,这大喜的日子,莫要伤了和气。”
苏凌灏冷哼一声:“和气?他们存心捣乱,还有什么和气可言!”
而苏凌雪听闻此事,不慌不忙地走出,仪态端庄,声音沉稳而有力:“各位藩王,本宫所做皆是为了大乾的繁荣昌盛,若因此让诸位误会,本宫愿当面对质,以证清白。”众藩王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
就在这僵持之际,赵承煦赶到,厉声道:“今日乃朕的封后大典,谁敢放肆!苏凌雪乃朕认定的皇后,谁若再胡言乱语,休怪朕不客气!”
众藩王见状,只得暂且收敛。这场风波暂时平息,封后大典继续进行,京城又恢复了热闹与喜庆。
封后大典顺利结束,赵承煦与苏凌雪携手走进金銮殿,二人共同端坐于龙椅之上。
赵承煦看向众臣朗声道:“今日为朕的封后大典,乃大乾大喜之日,朕决定大赦天下,免赋税一年,苏将军苏凌灏守卫边疆有功,加封为荣国公,苏夫人杨氏加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苏凌灏侄儿苏凌安保家卫国,立下赫赫战功,封为武安侯,赏苏家人黄金万两,赐尚方宝剑,免死金牌!”
“授予荣国公监察百官,上打昏君,下打馋臣之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