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咳血,全家大佬求我别死

第96章 三日时限,步步诱敌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一咳血,全家大佬求我别死
作者:
陈子离
本章字数:
6334
更新时间:
2025-05-14

纸张在桌案上铺开,细腻的纹理映着窗外投入的些许天光。

沈温玉独坐于这名为“照看”,实为囚笼的院落之中。

西周高墙耸立,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也隔绝了生机。

门外,衙役的脚步声刻意放轻,却如影随形,提醒着他此刻的处境。

三天。

他只有三天时间。

蒋海生那张油腻的脸,以及其身后那些饿狼般贪婪而警惕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此番乃是与虎谋皮,行差踏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他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惊喜”,一个能让蒋海生及其背后势力暂时按捺住杀机,又能在这短短三日内初见端倪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此物必须是镜花水月,好看却不顶用,至少在援兵抵达之前,不能让对方真正掌握其核心。

否则,一旦京中援军未到,而这技术却通过某些渠道流了出去,真正发挥了作用,那便是资敌。

他不能赌这种可能。

所以,这必须是一个精妙绝伦的骗局,一个看起来真实无比的空壳。

琉璃、水泥、香皂、香水,这些东西早己通过各种渠道为世人所知,价值虽大,却己不足以充当此刻的救命稻草。

望远镜?原理一旦泄露,仿制并非难事,且太过实用,落入歹人之手,后患无穷。

至于正在试制的精铁,且不说三天之内拿出显著成果难如登天,此等国之重器,更不可能作为交易的筹码。

他需要一个全新的,足以让蒋海生之流垂涎三尺,却又空中楼阁般难以真正掌握的“奇迹”。

沈温玉闭上双目,脑海中无数念头翻涌,他打开了许久不曾开启的系统。

火药?

念头一起,便被他自己掐灭。

不行,虽只要材料到位,便可出世,但此物威力过巨,一旦泄露,应天府怕是顷刻间便能拉起一支装备精良的叛军,届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农业民生类技术?

这群人眼中只有金银权势,对改良作物、提高产量这些造福百姓的事情根本不感兴趣。拿出来也只是浪费时间,甚至会被曲解利用。

医疗技术?或许能救人,但对眼前困境没有首接帮助,震慑力不足。

他一路向下浏览,过滤掉那些过于基础或过于超前的技术。

需要的是一种看起来“高大上”,有巨大潜在利益,但又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模仿或完全掌握的技术。

而且,三天内必须能拿出“样品”或“概念演示”。

沈温玉的思路渐渐清晰。

先抛出些许甜头,让他们看到自己“价值连城”,再徐徐放出真正的诱饵,让他们欲罢不能,不敢轻易撕破脸皮。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几样材料:铁粉、木炭粉、细盐、蛭石…

第一日,风平浪静。

沈温玉在院中一角,命人搭起一个小小的泥炉,又要来一些瓶瓶罐罐。

衙役们远远看着,不敢靠近,也不敢怠慢,只将他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地报给蒋海生。

蒋海生坐在书房,听着手下的回报,捻着自己下巴上的肥肉:“铁粉?木炭?这沈温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幕僚在一旁揣测:“大人,莫不是故弄玄虚,拖延时间?”

蒋海生冷哼一声:“拖延?他拖得起,本官也等得起。我倒要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傍晚时分,沈温玉派人送了一个小巧的布袋给蒋海生。

布袋入手温热,隔着几层布料,依旧能感受到那股持续不散的热力。

“这是何物?”蒋海生捏了捏,颇有分量。

送东西的衙役躬身:“沈大人说,此物名为‘发热暖贴’,天气转凉,大人公务繁忙,可用此物暖身,缓解疲乏。”

蒋海生将信将疑地撕开布袋表层,内里果然是混合均匀的粉末。那股热意,正是从这些粉末中散发出来。虽不烫手,却暖意融融,在这深秋时节,确实让人舒适。

“此物……倒是新奇。”蒋海生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这东西看似简单,却从未见过。

若能大量制作,贩与富贵人家,倒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沈温玉,果然有些门道。

“告诉沈大人,本官很满意。”蒋海生挥了挥手,心中对明日更多了几分期待。

第二日,沈温玉依旧在院中忙碌。

他向看守的衙役索要了鱼鳔、生漆、桐油以及数种不知名的草药汁液。

蒋海生听闻,更是摸不着头脑。

这些东西,风马牛不相及。

午后,沈温玉又让人送来两样东西。

“此乃‘速干强力胶’,寻常米糊需数个时辰乃至一日方能干透,此胶半刻之内便可牢固粘合木石,且遇水不散。”衙役依着沈温玉的吩咐转述。

为了验证,蒋海生命人当场取来两块断裂的木条,涂上那胶水,对合片刻,果然粘合得严丝合缝,任凭如何撕扯,竟纹丝不动。

蒋海生眼底的贪婪之色更浓。此物若用于军械修补,或是建筑营造,其价值不可估量!

其二,则是一卷经过特殊处理的麻布。

“此为‘油布改良之法’所制,寻常油布厚重僵硬,且防水有限。此布轻薄柔韧,水泼不入,可用于军帐、雨具,乃至保存紧要文书。”

衙役当场取水泼洒,水珠在布面上滚动,丝毫不能浸湿。

蒋海生激动得几乎要从椅子上弹起来。

这两样东西,每一样都足以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更能向上峰邀功!

他强压下心中的狂喜,对着那衙役:“沈大人费心了。本官……本官十分欣慰。请沈大人安心研制,若有所需,府衙上下,无不应允!”

衙役退下后,蒋海生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脸上的肥肉因兴奋而微微颤抖。

“人才!真是个人才!”他喃喃自语,“琉璃,水泥,望远镜……若这些东西的法子也能弄到手……”

那泼天的富贵,那通天的权势,仿佛就在眼前!

他立刻吩咐幕僚:“明日所需之物,无论沈温玉要什么,立刻备齐!不得有丝毫差错!”

“是,大人!”

夜色深沉,蒋海生辗转反侧。

他既兴奋于沈温玉展现出的“价值”,又隐隐有些不安。

这个年轻人,太过冷静,太过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这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第三日,清晨。

沈温玉的要求比前两日更加繁琐。他要来了数种特定的矿石粉末,高纯度的木炭,还有一种特殊的黏土。

府衙的工匠被他指使得团团转,在院中依照他的图纸,砌起了一个造型奇特的小型坩埚窑。

蒋海生得到消息,再也坐不住,亲自带着几名心腹,来到院外观望。

沈温玉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工匠,将那些粉末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黏土揉捏,塑造成一个个碗状的坩埚雏形,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新建的窑中,开始升火。

火焰熊熊,院内温度骤升。

蒋海生站在远处,只觉得热浪扑面,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他屏息凝神,等待着结果。

沈温玉究竟要给他看什么?

日头渐渐西斜,窑火终于慢慢熄灭。

待窑温稍降,沈温玉戴上厚厚的手套,亲自从窑中取出一个坩埚。

那坩埚通体呈现一种奇异的灰白色,质地细腻,入手却沉甸甸的。

“蒋大人请看。”沈温玉将那坩埚递到蒋海生面前。

蒋海生小心接过,入手微温。他仔细端详,这坩埚与寻常所用陶土坩埚截然不同,无论是色泽还是质感,都透着一股不凡。

“此物……究竟有何奇特之处?”蒋海生竭力按捺着几乎要跳出胸膛的心脏,声音却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沈温玉微微一笑:“此乃琉璃增透与精铁提纯之关键。寻常坩埚不耐高温,易炸裂,且易与熔融之物相污,致使琉璃不透,铁质不纯。”

“我所制此坩埚,以特殊配方烧制,耐数千度高温而形不变,质不染。若用此坩埚熔炼琉璃,则成品剔透远胜往昔;若用此坩埚冶炼精铁,则杂质可去十之七八。”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蒋海生心上:“蒋大人,您先前所见的琉璃、水泥、乃至那正在试制的精铁,皆赖此物。”

蒋海生的呼吸陡然粗重,双目圆睁,瞳孔中映照着那灰白色的坩埚,眼神炽热得几乎要将它融化。

这哪里是什么坩埚,这分明是堆积如山的金山银海,是通往权力顶峰的阶梯!

有了此物,便能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那些神乎其技的东西!

“此话当真?!”蒋海生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沈温玉取过衙役递来的一柄铁锤,对着地上一个寻常的陶土坩埚用力一砸。

“啪”的一声,陶土坩埚应声碎裂。

他又将铁锤递给蒋海生:“大人不妨一试。”

蒋海生接过铁锤,看着手中那个灰白色的坩埚,犹豫了一下,然后猛地朝着地上坚硬的石板砸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