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扶我青云志,我送村民万两金

第26章 科技赋农,桃花村的现代农业!

加入书架
书名:
村民扶我青云志,我送村民万两金
作者:
风尘仙
本章字数:
4896
更新时间:
2025-06-05

4月27日,桃花村。

八度镇镇主徐斌,在村长李东的陪同下,视察桃花村粮食合作社名下的育苗工厂。

媒体记者,随同进行拍摄。

此刻的育苗工厂内。

一条水稻育秧流水线,正在开足马力进行作业。

四五名工人,紧张有序的忙碌着。

李东从旁介绍道:“徐镇主,以前传统水稻育秧,需要10至12个人协同作业。

而我们的育秧流水线,只需要四五个人便能轻松操作,完成自动分盘、覆土、浇水、撒种、盖土、叠盘等一系列工序。

效率方面,从以前的每小时育秧800盘,增加至1500-2000盘。

每天生产的秧苗,可供给500亩农田机插,不仅省人工,还大大提高效率和育秧质量。

不仅如此。

流水线育秧,种子均匀发芽、保水保肥,培养出的秧苗长的快、齐、匀、壮,不散盘、不掉边、不掉角,运输方便,让水稻种植更高效简单。

育秧的过程里。

我们还请农业专家来到桃花村,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水稻育秧等一系列农业知识培训,为后续水稻收割奠定基础。”

说到这里。

李东指着育苗工厂空地上的一行行水稻秧苗。

徐斌放眼望去,发现绿色的秧苗高度统一,长得非常匀称。

他赞叹道:“李村长,现在咱们八度镇,就连用机器收割、插秧,都属于新鲜事。

绝大多数的农民,都觉得用机器插秧,个头小、数量稀疏,不相信机器。

而你们桃花村,不光选择用机器插秧,还建造育苗工厂。

显然,在农业机械化领域,你们又一次走在全镇所有村庄前面!”

“镇主谬赞了!”

李东谦虚道:“如果是土地流转之前,桃花村的村民,大概率也选择人力种田,而非机械化。

但村民的土地,集中流转给桃花村粮食合作社后。

我们以机械化的方式种田,更省时省力,效率更高。

从整体趋势来看。

在夏国广阔的乡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注定有美好的前景。”

说到这里。

李东补充道:“桃花村粮食合作社,不光建设育苗工厂,还建造800平方米的标准低温烘干用房、600平米的配套用房、办公用房。

同时购置10吨低温烘干机10台、碾米流水线3台、拖拉机12台、插秧机18台、收割机15台等各类农业设备。

现在的桃花村粮食合作社,能够实现水稻种植、管理、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

“很好!”

徐斌满意的点点头。

苏城本就是鱼米之乡,农耕历史源远流长。

如今,桃花村用科技赋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注定会在农田里耕耘出累累硕果。

桃花村的模式,也能给全镇农村打个样,让各村效仿学习。

……

片刻之后。

李东和徐斌离开育苗工厂,前往桃花村的农田。

此刻的农田内,热闹非凡。

育好的秧苗,被搬运至农田里,装入插秧机。

插秧机在水田里,匀速前行。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秧苗整齐有序的栽种在水田里,以往农民弯腰赤脚插秧的场景,已经被隆隆作响的插秧机所取代。

看到这一幕。

徐斌感慨连连。

如今的八度镇,基本都是农户人工种地。

坌地、播种、拔秧、插秧、耘田、挑肥、收割等一道道种植水稻的工序,每一道都很繁重,能把人累的腰酸背痛。

而机械化种植,极大的提升了种地效率。

就拿眼前的插秧机来举例。

这台插秧机按照路径规划,该转弯时转弯,该掉头时掉头,实现精准插秧,同时配合精准的施肥作业,整个过程高效流畅。

突然……

徐斌注意到,眼前的水田的边缘,已经挖掘出沟渠。

他好奇道:“李村庄,你们这些农田,怎么挖了沟渠?”

李东笑着解释道:“徐镇主,今年我们桃花村,实施稻蟹共养。

每亩农田,都会在四周挖掘环沟,用于稻田蟹生长。

5月中旬,我们会在稻田内,投入蟹苗,以及螺、蚌、鱼、虾,作为稻田蟹的食物。

如此一来,水稻和河蟹,便能各取所需,共同生长。

河蟹可以为稻田除杂草、松土壤、吃害虫,其粪便也是稻田的优质肥料。

水稻的生长又为河蟹,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

同一块水田,既种稻又养蟹,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到了9月中旬,稻田蟹就能陆续上市销售,给桃花村粮食合作社,增添一份收入。”

“原来如此!”

徐斌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稻蟹共养的模式,最早始于1991年,由辽省盤锦大洼本土企业家李小栋首创。

时至今日,

盤锦大米和盤锦河蟹,已经闻名全国。

不过在苏城……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稻蟹共养的模式。

说实话。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破解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空间收益,实现一亩双收。

……

接下来。

李东又带着徐斌,参观了农田内的“高科技”。

农田之内,有着许许多多的小型设备,看上去科技感十足。

李东不断进行科普。

“徐镇主,这台设备名为土壤湿度传感器,由不锈钢探针和防水探头构成,可长期埋设与土壤内,它会对表层和深层土壤进行墒情的定点监测和在线测量。”

“这台设备名为气温与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空气温度和湿度,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统计传感器数据,从而提前做好病害防范措施。”

“这台设备名为光照强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光照强度,通过监测光照数据,桃花村粮食合作社便能调整种植密度和种植间距,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这台设备名为风速风向传感器,可以监测风速和风向,工作人员根据风速风向数据,提前设置防风障等防护措施,并在农药喷洒时,根据风向,避免农药漂移对周边造成环境污染。”

“这台设备名为降雨量传感器,可以准确记录降雨量。工作人员根据数据,便能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在雨季,若降雨量过大,工作人员可及时开启排水系统,防止农田积水;在干旱时期,结合降雨量和土壤湿度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灌溉以及灌溉量的多少。”

“……”

听到一系列介绍。

徐斌惊讶不已。

真的很难想象。

桃花村种植水稻,深度结合科技,不光实现农业机械化,还实现了农业科技化。

这一点,真的很不可思议!

李东见到徐斌的表情,心里微微一笑。

这才哪到哪啊!

若非现在是2000年,许多科技还不成熟。

他早就安排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插秧机、卫星遥感、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大数据、空天地一体检测体系、水肥药一体智能设备、地埋式伸缩喷灌设备、智能配肥站、智能温控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了!

届时,阁下该如何应对?

不过没关系。

光凭桃花村目前展现出的科技农业,就足以让全县所有农村,学很长一段时间。

可以预想的是。

当桃花村科技赋农的新闻,播出之后。

他就可以收获海量的“村庄凡尔赛点”,从而在系统商城内兑换物品!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