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第42章 刁钻题目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作者:
眉油酥脂
本章字数:
8600
更新时间:
2025-06-22

在经过严格的检查之后,苏慕白一行人在侍卫们的严密看守之下,被引领到了午门外。

此时天色微亮,太阳已经缓缓升起。

太和殿内,隆化帝端坐龙椅之上,几位宗室王爷身着冕服站在殿中行了一礼后,隆化帝微微抬手,随后向夏守忠使了个眼色。

夏守忠心领神会,朗声说道。

“传本次会试贡士入殿。”

太和殿外,伴随着八名侍卫甩动鸣鞭,清脆且富有节奏感的鞭声回荡在太和殿前。

与此同时,一百余名会试贡士在侍卫的引领下按照会试名次陆陆续续走进了太和殿中。

在众人全部进入太和殿后,全体贡士行了一礼后齐声说道。

“我等见过陛下。”

隆化帝微微抬手后淡然道。

“卿等免礼。”

“谢陛下。”

随后隆化帝环视众人后温和说道。

“尔等皆乃各州府之俊杰,今咸集于此,实乃国家抡才之盛典也。朕亲临殿试,以观诸君之能,欲拔擢贤俊,委以重任,共理邦国。”

“诸君历经会试,脱颖而登此堂,已非易事。然殿试者,科举之终场,尤须慎之。朕望诸君入此考场,心宁神定,以平日所学,从容应答,勿为外物所扰,尽展平日所学,呈汝真才实学。”

“好了,尔等各依次序坐下,准备殿试吧。”

在隆化帝做完动员之后,考生们按照各自次序坐下,静静的等候着殿试的开始。

相比起春闱,殿试的内容就简单了许多。

殿试只考一道策论,由皇帝亲自出题。

然而当考题宣布之后,殿中的考生一个个脑子全都宕机了。

因为这一次的策论题目比起春闱之时的何以平突厥还要尖锐。

这次的策论题目为何以制兼并。

在封建社会,王朝绕不开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土地兼并。

那么什么人会土地兼并呢,自然是能够免税的特权阶级。

以科举为例,在考上了举人之后,学子就已经进入了特权阶级,名下土地无需缴纳田税,也不用再服徭役。

因此在学子考上举人之后,附近的小农小商会拖家带口依附,献上田产将自己降低到佃户与帮工,为的就是逃避税吏衙役的盘剥与敲诈。

除此之外,再往上的朝廷官员、王公贵族等,自然也是无需纳税的。

所以兼并土地最多的,自然也是这些人。

但天下的土地就这么多,古代田税又是朝廷收入的大头。

被兼并的土地多了,国库的收入自然就少了。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朝廷与特权阶级利益争夺的问题。

能够考上举人的学子,这么简单的道理不会不明白。

对于如何遏制兼并土地的风气,其实也很简单,取消掉特权阶级免税免徭役的特权,兼并土地没了好处,自然也就没人兼并了。

但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儿,这种一开口就把天下人给得罪了的事情,谁又敢堂而皇之的说出来呢。

所以这文章怎么做都是不行。

隆化帝能以此为策论题目,可见是对兼并土地不满至极。

若是考生和稀泥,绝对拿不到什么好成绩。

可若是真的写出什么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话,那就算得了个好成绩,也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一群考生此时可谓是抓耳挠腮,一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样子。

苏慕白此时看着策论题目,心里也是一阵感慨,隆化帝这老登是真坏啊,回回都出这种令人挠头的题目。

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多少明君贤臣,难道说他们不知道土地兼并的坏处和遏制的手段嘛,他们当然都清楚。

但是放眼望去,除了一个被逼的走投无路,再不改革就亡国的雍正外,哪个皇帝敢动天下官员的奶酪,谈废除官员免税免徭役特权的事情呢。

雍正也是因为当时满清的情况实在是太过严峻,再不痛下决心,估计又要回关外餐风露宿了,所以才搞了个摊丁入亩。

也正因如此,雍正被那些士大夫黑的一无是处,什么弑父杀母,荒淫无度了,什么豢养血滴子,杀人狂魔之类的。

苏慕白很清楚,要是自己敢在殿试策论提什么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事情,就算是自己岳父林如海贵为吏部尚书,也是很难保住自己。

在思考了一番后,苏慕白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既不得罪大部分利益群体,又能够有效改善土地兼并的系统策略。

在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苏慕白拿起毛笔书写起来,文思泉涌,滔滔不绝。

龙椅上,隆化帝看着眼前一众考生一脸为难的样子,心中也是不由得笑了笑。

这次这个策论,隆化帝就是想单纯看看,考生们会在殿试名次和明哲保身之间如何选择。

至于说抑制土地兼并,隆化帝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

虽然大乾立国百年,但土地兼并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至少在隆化帝这一朝,肯定不会爆雷。

隆化帝很清楚土地兼并这个事情就是个大坑,他本身屁股就不干净,是篡位上来的。

要是在土地兼并的事情上再大做文章,就那群小心眼的士大夫,还不得把他编排的浑身黑料,一无是处啊。

就在隆化帝欣赏着被自己一道题目折磨的不知如何下手的考生神态之时,他突然看到了苏慕白居然在奋笔疾书。

这让隆化帝心里略显诧异。

按理来说,从之前的事情看,这小子可不是个莽撞的人,他该不会是真的把矛头对准了特权阶级开炮,以此来作为遏制土地兼并的策论吧。

若真是如此,那自己对他的评价可就要拉低不少了。

只知道莽,不知道保护自己的人,也是很难在混乱复杂的官场长期坚守下去的。

若是培养这样的人,怕是只能当炮灰用,用个一两次就废了。

怀着好奇心,隆化帝站起身来,来到了殿中,径直来到了苏慕白身后,而后目光投向了苏慕白的试卷。

在简单看了一眼之后,隆化帝脸上露出一丝惊奇之色。

苏慕白这篇策论,并非是如隆化帝所想,直接把整个天下的特权阶级作为假想敌,而是论证开放海贸对兼并土地的影响,其中还牵涉到了大量经济学的知识。

随后隆化帝便仔细看起了苏慕白的策论。

海禁之开,关乎国计民生,尤与土地兼并之弊相涉。夫前朝之际,海禁森严,商贾不通,白银内流日减,赋税折银之制难行,农民困于徭役,而豪强乘势兼并,以致田亩集中,小民失所。今若开海禁,通商贾,引白银入内,则其利有三:

其一,白银流通,赋税可折,农民不必尽售粟米以完税,得以植桑棉、种甘蔗,以市价易银,免谷贱伤农之患。

其二,商贾兴盛,市井繁荣,农民或可兼营副业,不专恃田亩为生,虽遇灾歉,犹有生计,不至遽卖田产以度荒。

其三,豪强兼并之势稍缓,因商人资本多投于贸易,而非尽夺农田,兼并之害,或可稍减。

单单是策论开头,就已经深深吸引住了隆化帝的目光。

隆化帝索性直接站在苏慕白身后,静静的等候着苏慕白将策论通篇写完。

这一站便是足足两刻钟的时间。

尽管站的腿都有些发酸了,但隆化帝此时心中却是十分振奋。

好小子,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在隆化帝出了一道非黑即白的策论题目后,苏慕白居然另辟蹊径,硬生生找出了一条皇帝和朝臣都不得罪的道路,而且还并非是空洞之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做事的人。

在驻足观看完了苏慕白的策论之后,隆化帝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随后隆化帝径直回到了龙椅之上,静静的等候着一众考生完成策论。

在隆化帝离开之后,苏慕白也是松了口气,这个老登,在自己身后站了半天,多少还是有点压力的。

在完成了策论之后,苏慕白按照惯例,仔细的检查了三遍,确认策论没有什么问题后,苏慕白开始将策论以馆阁体工整的抄录在朱卷之上。

这一通忙碌下来,时间已经是来到了午后时分。

殿试开始之后中间是不会停下的,而且因为殿试只考一场一天,所以所有考生都不能携带食物之类的东西。

一众考生面对着刁钻的题目,本就焦躁无比,再加上腹中饥饿,状态一个个差的要命。

在度日如年煎熬了一个下午之后,时间来到了日落时分。

伴随着一声锣响,隆化三年的殿试正式落下了帷幕。

监考的亲王大臣们将考生们的卷子收走,考生们陆陆续续被安排离开了宫中。

在走出宫门后,众人都松了口气。

盛长柏有些担心快步来到了苏慕白身前关切询问道。

“苏兄,你这篇策论,陛下看了很久,你没有写什么太过激进的策略吧。”

苏慕白淡然一笑道。

“盛兄看我像那种人嘛,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对了,盛兄,你的策论答的如何?”

盛长柏略显无奈道。

“陛下这题目出的实在是令人为难,我只能是活了和稀泥,估计很难入陛下的眼了。”

苏慕白轻笑一声道。

“看今日科举的样子,大家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除非有那种愣头青真的敢站在整个官绅阶层的对立面,否则的话,大家比的还是文采而已,盛兄不必太过担忧了。”

“行了,无论如何,科举也考完了,我等会试榜上有名,最差也能混个二甲进士,盛兄不必太过忧心了。”

“家里人还在等我回去呢,等改日咱们再聚。”

盛长柏拱手抱拳后道。

“好,改日我做东,苏兄慢走。”

话别了盛长柏后,苏慕白径直返回了林家府上。

此时家中已经备好了饭菜,就等着苏慕白到家了。

苏慕白回到房中洗了把脸,换了身衣服后便往偏厅去了。

除了林如海因为要参加明日文华殿的阅卷被留在了宫中外,一家人整整齐齐围坐在一起吃着晚饭,十分热闹。

吃完了饭后,苏慕白和林黛玉在后花园中一起散着步。

看着脸色红润气色甚好的林黛玉,苏慕白也是不由得感慨,系统真是有夺天地造化之功,一枚补天丹,再加上自己精心帮着林黛玉调养,让林黛玉有了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再也不是以前病殃殃的样子了。

林黛玉在发现苏慕白温和看着自己时,有些害羞低下头道。

“慕白哥哥,你干嘛这么看我啊。”

苏慕白拉住了林黛玉的柔夷笑着说道。

“因为我的林妹妹好看,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林黛玉心里一阵甜蜜,而后搂住了苏慕白的胳膊,依偎在了苏慕白的肩头。

“慕白哥哥,真希望时间就停在这里,我们俩就这么一直在一起,白头偕老。”

苏慕白轻抚了一下林黛玉柔顺的发丝笑着说道。

“我们一定会白头偕老的,黛玉,你放心。”

林黛玉乖巧的点了点头,而后两人继续在花园中游览着。

转过天来,文华殿内六部尚书齐聚,与春闱的主考考官们一起批阅着本次科举的试卷。

相比起春闱时的数万份考卷来说,殿试的一百余份试卷批阅工作量就小了太多。

到了下午,众人经过协商之中,挑出了十份最为出色的试卷,而后连带着剩下一百多人的参考名次一并呈送到了乾清宫中。

隆化帝在看了看这十份策论之后,发现苏慕白的策论果然就在其中。

随后隆化帝也是直接就点了苏慕白为本次殿试的状元,然后隆化帝又把其他九份策论看了看,做了一个排名。

剩下的,便是等待放榜了。

在宫中忙碌的时候,苏慕白也没有闲着,拜访了一位都察院御史。

苏慕白拜访这位御史的原因也很简单,自然就是让他弹劾荣国府二房一本了。

苏慕白的岳父林如海如今除了是吏部尚书外,还兼任兰台寺大夫。

兰台寺大夫相当于中央秘书处,与都察院的来往非常密切。

有林如海的金字招牌在,都察院的这位御史很给面子,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