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第46章 殿中奏对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作者:
眉油酥脂
本章字数:
8714
更新时间:
2025-06-26

说到这里,两人相视一笑,随后策马返回了城中。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苏慕白也是再度忙碌了起来。

琼林宴举办完毕之后,吏部这边便开始为新科进士们安排官职了。

苏慕白的待遇自不必说,老丈人林如海就是吏部尚书,苏慕白自然也是进入了翰林院中,担任翰林院修撰。

翰林院乃是一等一的清贵所在,素来就有非一甲和二甲佼佼者不得入翰林,非翰林出身,不得为相的说法。

因此翰林院又称为储相之地,以供新科进士们储才养望。

至于说那些进不了翰林院的进士,他们的潜力一般,在六部观政半年之后,基本就都会外放为官。

如果没有太大的机遇和贵人提携,这一辈子都很难回京师了。

朝堂之上,是没有什么太多秘密的,特别是苏慕白这种风头正劲的人物,大家都很了解苏慕白的根基。

所以在进入翰林院后,同僚们一个个对苏慕白都是热情至极,没有什么不开眼的老油条跟苏慕白玩倚老卖老这套。

就这样,苏慕白在翰林院开始了自己的摸鱼生活。

趁着这段时间的闲暇,苏慕白也是斥巨资在东城买了一套七进的大宅子,花了苏慕白十几万两银子。

正如林如海所说,虽然苏慕白自幼在林家长大,但他终归还是要自己安家的。

否则按上一个林家赘婿的名头,对苏慕白的名声很不好。

所以苏慕白也是从林家搬了出来,住到了自己的新宅子中。

另外苏慕白和林黛玉的婚期也正式定了下来,十月初六,两人便会举行仪式完婚。

之所以要间隔这么久,也是因为林家要准备给林黛玉的陪嫁事宜。

作为林家嫡女千金,林如海夫妻的心头肉,林家自然是要准备上十里红妆的丰厚嫁妆让林黛玉风风光光出嫁的。

因此单单是准备嫁妆嫁衣等,就得耗费四五个月的时间,再加上筹备其他事宜,怎么也得将近半年的时间,才能准备的妥妥当当。

言归正传,这天上午,苏慕白按照惯例入宫当值。

翰林院修撰之职责主要便是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等。

今日便轮到了苏慕白入宫记录起居注。

不久后,乾清宫内,当隆化帝看到了今日当值的是苏慕白后,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随后便命夏守忠将苏慕白召到了近前来。

苏慕白来到隆化帝驾前行了一礼后道。

“微臣见过陛下。”

隆化帝微微抬手后笑着说道。

“苏卿免礼吧,苏卿可懂得围棋吗?”

苏慕白微微点头后道。

“臣略知一二。”

隆化帝听后看向夏守忠道。

“去,布置一下,朕要跟苏卿手谈两局。”

“诺。”

夏守忠随即便去偏殿之中布置围棋一应所需了。

不久之后,隆化帝和苏慕白移步偏殿,两人相对而坐,手谈起来。

在简单下了几步之后,苏慕白也看出来了,隆化帝纯纯一个臭棋篓子。

苏慕白只能是适当的放点水,继续跟隆化帝手谈起来。

而且苏慕白觉得隆化帝应该也不会这么有闲情逸致,专门就为了和自己手谈,十有八九还是有什么事情。

果不其然,隆化帝眼看着苏慕白就是规规矩矩下棋,没什么打开话题的意思,便主动询问道。

“苏卿这段时间在翰林院感觉如何。”

苏慕白听后恭谨说道。

“回陛下,翰林院同僚们一个个古道热肠,宛如春风和熙,对臣很是关照。”

隆化帝淡然一笑说道。

“有林卿站着,那群只会口诵圣贤书的废物,自然是不敢为难你。”

苏慕白犹豫了一下后并未接话,这么得罪人的话,隆化帝怎么说都行,苏慕白自然是不敢接茬的。

隆化帝自然看出了苏慕白的心思,随后接着说道。

“苏卿也许觉得朕说的有点过了。”

“不过这是朕的心里话。”

“都说翰林院乃是清贵所在,储相之地。”

“但翰林院绝大部分人,也都是一些只会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之人。”

“圣人的学问,拿来说说还行,可若是用来做事,却是一无是处。”

“苏卿可以看一看,无论是内阁重臣,还是六部尚书,哪一个是靠着圣人文章才走到今天的。”

“苏卿知道自己为何能被钦点为状元嘛。”

苏慕白拱手一礼道。

“多蒙陛下青睐,臣感激涕零。”

隆化帝嘴角微挑说道。

“你的学问很好,这是肯定的。”

“但如果仅仅如此的话,朕倒不觉得如何。”

“毕竟翰林院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

“但这种人也就干干起草诏书,诵读经义的事情,成不了什么大事。”

“你能中状元,是因为两篇策论,一篇是春闱的平突厥策论,另一篇就是殿试之中的何以均田赋了。”

“平突厥策论之中,虽然你的策论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是大致框架还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执行的阻力过大,所以暂时只能是搁置了。”

“不过你在均田赋的策论之中提出了以开海贸易之法,来减轻土地兼并之害的方法,倒是颇有些另辟蹊径。”

苏慕白听后略显无奈说道。

“陛下说另辟蹊径,真是抬高微臣了。”

“臣只不过是不想得罪人,所以才想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而已。”

隆化帝淡然一笑说道。

“为何要这么说呢,无论是为官还是处事,都是过刚易折。”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如是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不管想做出什么经天纬地的功业,首要条件都是保住有用之身。”

“兼并田产之害,朝堂衮衮诸公明白,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明白。”

“难道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嘛,若是谁这么想,那可就是小觑古人了。”

“大家缺的,都是这个魄力罢了,朕也同样没有。”

“若是你真在策论中直抒胸臆,朕会敬佩你的勇气,但也会对你感到失望的。”

“但万幸,你写出了这篇策论。”

“朕今日就是想跟你聊聊,你觉得海贸拉动朝廷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大,对兼并土地的遏制能否做到切实有效呢。”

苏慕白沉思片刻后说道。

“陛下,三皇五帝到如今,国家从来都是以农耕为主。”

“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宗族延续的象征。”

“这也导致了世家豪族,官绅阶层只要手里有了银两,都会投入到兼并土地之上。”

“因为特权阶层无需纳税,土地到了手中便只赚不亏。”

“另外朝廷律令之中更是对于宗族族田特别宽容,哪怕是族田乃是犯官财产购买,朝廷也不会收回族田,这就更助长了地方豪族兼并土地的风气。”

“如果选择正面对抗的话,无疑会极大的激化阶级矛盾,适得其反。”

“以臣之见,这种事情,堵不如疏。”

“如果想改善土地兼并,首要便是要改掉人们的观念。”

“不知道陛下对于海贸之利润有没有一个概念。”

隆化帝略一思考后道。

“本朝实行禁海,只在个别关卡允许海外商船停泊贸易,苛以重税。”

“这还是太上皇时期实行的策略,原本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

“起初倒还有些成效,一年国库能增加七八百万两的进项。”

“之后便一年比一年少了,去年收取的关税更是只有一百多万两。”

“以此来看,海洋贸易的利润也不过尔尔。”

“否则这些海外商船也不会贸易额锐减了。”

苏慕白听后略显诧异说道。

“陛下居然是这么想得吗?”

隆化帝见状询问道。

“怎么,难道不是这样吗?”

苏慕白摇了摇头道。

“自然不是,臣祖籍姑苏,毗邻东南沿海。”

“朝廷虽然禁海,但东南不少豪族在地方根深蒂固,海岸线如此漫长,自然难以阻挡,他们常年出海贸易,除去遇到海上狂风巨浪的损失外,每年出海一次,少说也能获利六七倍,多者十几倍乃至于几十倍都是有的。”

隆化帝听到沿海有私自出海之事,倒也并不惊讶,但是听到海贸利润居然能如此之高,隆化帝显然是无比震惊了。

“若是利润如此之高,何至于海外商船与我大乾来往贸易如此稀少呢。”

苏慕白气定神闲说道。

“陛下何等英明神武,难道真的想不明白嘛。”

隆化帝略一思考后瞬间恍然大悟。

他已经想明白了,既然东南沿海的地方豪族能够私自出海,难道这些海外商船就不会绕过朝廷设置的市舶司关卡,逃避关税入关嘛。

这些海外商船在大乾人生地不熟,想绕过朝廷监管,必然是里应外合。

所以不是海外商船来大乾贸易少了,而是大部分的商船都和官员勾结,通过走私入关,这才导致朝廷海贸关税锐减。

一想到这里,隆化帝不由得有些肝疼。

银子,这可都是朕的银子,居然被这群蛀虫里应外合,把朕的银子都给偷走了。

隆化帝简单一算,朝廷设置市舶司关卡已经有七年了,这么一算,少说两三千万两银子被这群蛀虫吞吃掉了。

两三千万两银子,要是自己能有这些银子,早就武装边军跟突厥开战了,何至于受这个窝囊气。

一想到这里,隆化帝杀人的心思都有了。

但很快隆化帝还是隐藏了起来,随后隆化帝看向苏慕白说道。

“所以苏卿的意思是,放开海禁,支持海洋贸易。”

“同时朝廷要宣传海洋贸易的暴利,吸引这些世家豪族把资金都投入到海运之中,有了海洋贸易的暴利,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再去苦哈哈的兼并田地了对吧。”

苏慕白微微点头后说道。

“没错,臣正是这个意思。”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想法,具体实施起来,还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完善。”

“但是有一点臣可以肯定,海洋贸易,肯定比把银子投入土地坐收佃租回报要丰厚太多太多了。”

“而且海洋贸易发达之后,单单是关税来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据臣所知,我大乾的丝绸茶叶精美瓷器等物,在海外诸国极为畅销。”

“如果海洋贸易全面兴盛发达,那么可以极大的拉动我大乾沿海经济发展。”

“归根结底,打仗打的是什么,不就是钱嘛。”

“朝堂衮衮诸公为什么反对陛下对突厥开战,不就是因为觉得耗费太大,损耗国力嘛。”

“若是国库有了钱,陛下想组建精锐骑兵军团讨伐突厥,一血国耻,也算不得什么难事。”

隆化帝略一思考后摇了摇头说道。

“这个事情还是过于理想化了,能够进行海洋贸易的人你也说了,如今是走私的东南地方豪族,将来若是全面开放,就是天下豪族。”

“不过是想收他们点田税,他们都不愿意,让他们染指海洋贸易,他们能舍得缴纳巨额税赋嘛。”

苏慕白轻笑一声道。

“陛下考虑的极是,指望他们自觉缴纳赋税,那是痴人说梦。”

“不过若是外海有强大海盗,专以劫掠商船为生呢。”

“眼看着海洋贸易利润丰厚,却因为海盗阻断,导致无法出海贸易,为了解除困局,他们会不会希望朝廷组建一支精锐水师,打击海盗,维持沿海治安呢。”

听到这里,隆化帝意味深长看了苏慕白一眼,眼中露出了一丝欣赏。

好家伙,这小子虽然年轻,但是心是真黑啊。

这不就是养寇自重嘛,只不过旁人的养寇自重,基本都是地方威胁中央。

这小子倒好,用养寇自重的办法,来威胁全部想要在海洋贸易挣钱的世家豪门。

至于说没有海盗怎么办,只要有需要,隆化帝马上就能让沿海出现大量精锐海盗。

甚至于隆化帝都想出了组建水师初步资金的来源了,东南世家那么豪富,不从他们身上狠狠的薅羊毛,隆化帝都觉得对不起他们。

再等到朝廷颁布海洋贸易税的条例后,正常出关的商船,自然受到大乾水师的庇护,至于那些个不肯交钱走私出海的商船,就等着出海不久被海盗劫掠吧。

海盗是谁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